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网络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 教育快速融合发展,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在教学中运用和推广。该文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需要提出教学改革模式的具体实施原则、措施和手段,为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
  [基金项目]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辽教函〔2018〕471号);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L 半翻转课堂’模式在经管类专业课跨校修读的应用研究—基于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辽教函〔2018〕471号);2018年度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资源学习平台辅助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201849)
  [作者简介]梁莹莹(1982—),女,辽宁辽阳人,经济学博士,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跨国投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190-02 [收稿日期] 2020-04-02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的基本原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必须本着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自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从宽度到广度的全方位掌握,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课程的学习、理解、应用能力的总体基本原则。
  1.课程教学和学习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线上线下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在网络线上教学环节更是要强调保障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学习性。线上教学为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的、集体式、“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学生学习不受上课时间和课堂地域的限制,有一定的自主性。
  2.课程资源建设要系统化、选择化。线上网络课程資源必须方便学生自我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也就要求课程资源必须是完整的一套资源体系,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3.线上课程资源要突显学习的延展性。线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应该通过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的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整理和反映,更应该强调知识的外延性和与相关课程知识的融汇性,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便利地拓展相关信息,从而使课程教学的效果更加深化。
  4.教学资源要实现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支持。课程资源的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课程资源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设施”,在建设时必须考虑资源要满足课程后续的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改革的需要,能够支持课程整体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应重点立足模块化、系统化,可以为课程的线下教学环节实施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训练等系列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便利条件[1]。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方案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建设课程资源,就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客观过程来考虑,即初步认识了解、深入学习思考、系统理解应用的渐进式过程。在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方案具体设计方面,本着“课前自学引导”“课堂学习深化”“课后巩固拓展”的三个环节进行综合性建设。
  1.支持“课前自学引导”的学习资源设计。“课前自学引导”的学习资源设计,主要是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的需要,对自我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考量,并且通过在线交流形式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和学习。
  2.支持线下课堂教学深化的学习资源设计。线下课堂教学深化的学习资源目的是配合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将有助于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系统性掌握专业知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适当配置基础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内容的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拓展的学习资源设计。“课后巩固拓展”的线上学习资源设计,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反复学习、深入理解和扩展外延,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后业余时间,实现消化吸收知识重点、知识难点,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习者提供拓展阅读和实训资源,开拓学生视野,进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2]。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的具体实施
  1.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梳理优化课程的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能力本位为基础,进行课程知识体系和相关具体知识点的重新梳理,具体的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可将课程知识体系按照本科学习要求的理论学说、业务应用、学科拓展等三个方面加以归类;其次,按照这三个方面再进一步梳理出对应的课程知识要点;最后,将重要的,与实际生活、经济等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提取出来,在教学中供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或案例进行互动交流。课程梳理优化后的知识体系和主要知识点由三部分构成(见下表):
  2.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库内容的体系设计。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库分为课程导学、学习资源、专业动态和练习反馈四个主要模块。课程导学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知识重点和难点,作用是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式学习;学习资源模块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课程讲义和案例库,作用是教师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能够系统和全面地学习和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动态模块包括学术前沿、经贸热点、经济法律文件和相关的业务专题网站资源等,作用是教师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分享热点专题,使学生紧跟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前沿;练习反馈模块包括习题库、测试题、难题答疑以及互动交流等,作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反馈学生课程学习水平,通过答疑和互动,进一步为学生解惑,并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   3.線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包括课前学生以自学导引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利用线下课堂进行“翻转课堂”的深化教授、课后学生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进行巩固拓展学习等三个流程。具体执行: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就重要的知识点提出相应的导学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课程资源自主学习思考,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线下课堂深化教学中,针对“理论学说”部分的课程内容,利用英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国民经济发展史、对外贸易发展史,从中选择典型的应用案例并引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学理论学说;针对“业务应用”部分的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的贸易体制、贸易政策、贸易纠纷等现实情况选择典型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针对“学科拓展”部分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课后论述作业或小论文的形式,选题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拓展,也要注重实际业务中的启迪,使学生能够以掌握基本知识和思路为主,为今后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3]。
  参考文献
  [1]胡庆江,姚夏茵.辩论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23-224.
  [2]赵学龙,肖壮,衷宜,陆建峰.基于WiFi探针的无感课堂考勤系统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7):163-167.
  [3]汪少华,殷春芳,李长杰.“互联网 ”环境下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智慧教学模式探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 73-75.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the Student-Centered Blended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Taking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s an Example
  LIANG Ying-ying
  (School of Economics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工会作为联系领导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凝聚力建设工程中具有特殊的优势,故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校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近年宁波大学工会为学校凝聚力提升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为教职工搭建成长平台、关注教职工不同层次的身心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等。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工会创新机制建设,为实现学校的快速稳定发展而奋斗。  
摘要:福建省大力推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着力推动普通地方本科高校应当转变成何种应用类型,又如何向该应用类型转变。在化工类人才培养路上,最需要重视人才实验动手能力。由于跟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较高的实验,开展难度都很大,使得高校课程开设望而却步。文章在当前地方本科高校教学现状和转型难点的基础上,以三明学院六氟丙烯制备中除杂精馏仿真实验教学为案例,扎根大地办教育,提出将利用仿真教学,嵌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摘 要] 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双导师制”培养机制下,校外导师队伍整体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对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以广州大学专业型教育硕士点为例,了解全日制教育硕士校外导师队伍的现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提升校外导师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日后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导师队伍水平  [基金项目]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卓
[摘 要] 本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总框架;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 2019年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项课题“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以学科教学(数学)为例”(JSZXA020
[摘 要]为保障高校大学生安全,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了大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建议,以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为例,对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时间、开设形式、学时学分、课时量进行了设计,也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了12个模块的分类,并给出了具体课程内容。同时建议采用资源整合、评价体系、智能辅助的方法,推动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化。  [关键词]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  [作者简介]季闪电(1987—),
摘要:计算机语言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也是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与学,帮助学生建立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思维逻辑并掌握计算机语言学习的框架模式,是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促进大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文章以python语言为例,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通过MOOC平台,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深入理解,并掌握对计算机语言的应用,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深
摘要:形体舞蹈是一门培养学生人体美的体育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素质教育需要而设置的体育课程之一。但在传统教学中,形体舞蹈选项课还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作者利用分层教学法,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使高校形体舞蹈课程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形体舞蹈;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242-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本文通过新会陈皮村的实地调研,共同探讨如何发展陈皮产业来带动乡村振兴的问题。  关键词:新会陈皮;产业;乡村振兴  中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与产业对接是高等教育由强内涵到内外兼修的一次方向转变。我国是一个高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面对建设工业强国和培养工匠精神的社会需求,高等教育为此提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研发等方向还略显单薄,专业建设吸纳更多社会力量搭建平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本科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的重要举措,职业化教育将是未来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专业对接产业;本科
[摘 要]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电气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电气工程专业课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充分发掘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并以“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将课程分解为五个专题,采用四种典型教学环节,提出了课程思政在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