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与救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爱玲属于海派作家,其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多采用第三人称去进行描写刻画,其笔下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悲苦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可以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揭示主人公的处境和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而在《小团圆》这部作品中,张爱玲一改往日做派,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内省式叙述方法,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的叙述方法,以此来理解她这一改变的原因及用意。
  关键词:张爱玲;小团圆;内省式叙述
  作者简介:龙小芳(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张爱玲,现代作家,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但命运坎坷,在孤寂中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坎坷的经验经受住了历史检验而赋予她的定位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区别于当代的任何一个作家。虽然张爱玲离我们而去已经有很多年,但是张爱玲独特的写作特色及作品的光辉依然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闪耀,她的作品的价值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而是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展现出了独特而长久的价值,这一现象也是对张爱玲作品价值的明证。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反讽意义,超脱了一般文学作品“小我”的浅吟低唱,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现代文学的建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金锁记》、《半生缘》、《色戒》、《倾城之恋》及本文的所探究的《小团圆》都是她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没有大量地读过张爱玲的作品是不能深刻地理解张爱玲的,张爱玲的笔下对当时社会的各种现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读张爱玲的作品时,她更多以第三人称去描写,没有夹杂太多的情感色彩。但在《小团圆》中,则用了一种内省式叙述,与她其她的作品有一定的区别。这一分析有助于更深地理解张爱玲的作品和当时的时代风貌。
  张爱玲的《小团圆》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热点,主要是人们认为这部小说带有浓重的张爱玲自传色彩,里面的众多情节是张爱玲人生经历的映衬。李昂曾说:“好看的在这小说如此‘自传’式地写到她的家族、生活、与胡兰成的一段情。”在《小团圆》中通过主人公盛九莉孤寂生活,亲人间陌生、情人背叛等经历来揭露当时世态的炎凉及人情的冷薄。读者可以从张爱玲字里行间的刻画中感受到主人公经历的怆楚以及时代彻骨的冰凉。
  二、《小团圆》内省式叙述方法
  内省式叙述使得《小团圆》的艺术表现力更强,无论情节设置是激烈还是平和,都在慢慢渗漏出亲情的冷漠及人性的自私。从主人公九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形上可以反映出大的时代的背景和人物的格局。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她通过内省式叙述来完善自己的作品,打破沉默的惯例,使文章更具有说服性和表现力,这种内省式叙述提升了作品的张力。比如在第一章中九莉和嬷嬷一起为母亲送行时,送了一段嬷嬷就先回去了,而九莉觉得自己应再多送一段,但看到不远处有辆汽车在等母亲,九莉不愿看到母亲的情人,母亲也不愿九莉看到,于是打发她走。此时九莉遇到一个窘境就是快就会碰到嬷嬷又得打招呼,走得慢的话就会让亨利嬷嬷以为九莉在躲她。这种内心视角其实也可以看到张爱玲独特的叙述视角。通过人物环境的变化和情节上舒缓与紧张的变化,提升了作品的层次性和叙事的表现力,通过丰富的情节,开阔了作品写作的思想。
  内省式叙述话语十分关键,以往张爱玲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充分表现人物的行为和内心变化。而在《小团圆》中张爱玲用第一人称,则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我”往往是她作品中的人物。九莉这个角色是善变的,随着情节设置而有较大的感情变化,这和现实中的张爱玲是相似的。用内省式叙述方式增加了《小团圆》情节的真实感和带入性,让读者跟随文章里的九莉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沉寂到故事当中,深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变化。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还可以更好地直接抒发感情,不像以往的第三人称,需要用情景设置和外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在《小团圆》中,张爱玲融合进了“我”,用看似主观的情绪,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小团圆》多重身份的叙事者
  不可否认,张爱玲是个善于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情节设置的大家,是个叙述的高手。在《小团圆》中通过细致入微和非常准确的笔触,以多重身份的叙事者角度,描绘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正因为身份的代入,使《小团圆》各个情节描述是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张爱玲通过碎片化的片段,复杂的人物情节来描写人物复杂的情绪。比如蕊秋去修道院看望九莉,亨利嬷嬷与蕊秋的对话中参杂了一段九莉的心理描写,这段描写似乎可以认为是从叙事者的角度出发的。而但“她倒会装穷……”实质也可以看做是九莉羞愧的心理反应。而在描写九莉执意要给蕊秋钱的时候,蕊秋只是低头拭泪不发一语。张爱玲再次加入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同样以叙事者的角度去描绘:时间一分一秒在过去。从前的事凝成了化石,把她们冻结在里面。九莉可以觉得那灰白色大石头的筋脉,……作为一个身世凄凉的风流罪人,这种悲哀也还不坏……这段描绘能充分展示多重身份的叙事模式,字里行间透露了张爱玲、叙事者、盛九莉三者的身份游离。《小团圆》中,张爱玲运用了大量对心理状态的细致的描绘,用大量的笔墨渲染主人公心理感触,以此反衬出了多重身份的叙事风格。而以多重身份进行叙事不可避免地都会带着自己的情绪,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对心理的描写相当细腻到位,通过对主人公语言动作的描写,使文字与情感状态达到了水乳交融,一字一句引出了人物悲凉的命运。
  四、“张氏”角度内省式叙述意义
  “张氏”中根據创作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而在《小团圆》的写作中,也许是源于自身的经历,多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既有“我”的故事,也有“我”的感想,从九莉的生活及情感经历透彻着张爱玲的生活遭遇、情感经历,也有自己的坎坷人生经历。在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中,张爱玲可以说是爱的有点卑微,但她的感情还是失败的。这部作品是张爱玲晚年创作,更多是一种怨恨投影,而期待自己能从文字描绘中寻求心灵的救赎。因此采用内省式叙述,作品的代入感更强。在《小团圆》的写作中,没有了青年时期创作的冲动与自傲,更多的是怨恨情感的直接流露。而在小说中通过九莉来表达张爱玲思想意识,有曲折人生经验的感悟,有生活中破败感情的表达。“张氏”内省式叙述看似寻常,脱胎于寻常白话,没有任何的刻意和造作,但是她的语言和人物高度吻合,为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做出了贡献。张爱玲的性格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苦难后的嬗变,即便是当时时代的多重批判也没有让她变成懦弱小心的文人,而是敢于直面人生、直面人性,重视审“丑”的斗士。   曲折的人生经历给张爱玲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的身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其同时也让她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张爱玲骨子里强硬的一面在面临重重的外界压力的时候,通过她笔下的作品反映了出来,也通过实际行动有了深刻生动地展示。《小团圆》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她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而此刻步入晚年的张爱玲与其年轻时已截然不同,不只是身体外貌的变化,对人生、对社会也有了新的体验与感悟。相比于张爱玲青年时期的创作高潮,《小团圆》中更增添了些许隐喻、悲愤、哀伤的情绪,这都源于她个性、思想上的变化。所以整部作品的创作格调沉郁,对时代、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批判。她希望在文字中寻求自我的解脱,用自省救赎的心态来安慰自己,获取心灵上的慰藉和平衡,对外界的事物也有了一些异于以前的看法。就像一个人经过了长途跋涉的旅行后,会变得没有当初那么热血沸腾,而是学会慢下来看看沿途的风景,反思一下来时走过的路。正是因为如此,张爱玲《小团圆》写作不再是刀光剑影、尖锐无比,而是学会了淡然和萧瑟。
  结语:
  张爱玲在文坛上堪称是一个颇具思想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作家。在当时的那个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曲折困苦的人生经历后付出一生的心血奋笔疾书,并用锋锐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社会和残酷现实的批判。张爱玲的文字影响了那一代人的思想,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她带着批判的眼光和敏锐的视角成为了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世态变迁,岁月流逝,人生冷暖,随着张爱玲坎坷的经历体会她内心的冲动、热忱以及晚年的冷静思索,使人感同身受。在《小团圆》中诚然有着些许的遗憾,因为我们不能再欣赏到一贯做派洒脱的张爱玲,虽少了些青春灵动、华丽炫目而多了些沉静忧思,但却能深刻体验到经历困苦后仍充盈着叙事的力量,更加真实动容,这是文字背后生命力度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朱旭晨.郭小英.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对照记》与《小团圆》的互文性[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2]朱旭晨.也谈《小团圆》[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林莺.《小团圆》颜色语言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林幸谦.张爱玲“新作”《小团圆》的解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4期.
  [5]汤惟杰.《小团圆》二题[J].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陈辽.《小团圆》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J].华文文学.2009年04期.
  [7]袁勇麟.梦里客身——评张爱玲的《小团圆》[J].华文文学.2009年04期.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就住在这个屯……”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便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富裕”,但富裕可不是个屯,而是一个现代化美丽富饶的县城。  富裕最热闹的广场,要数“人保广场”。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整座县城慢慢苏醒,人保广场已经热闹起来了。人们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打太极、有的绕着广场一边看清晨的风景一边跑步;还有很多的大妈,阿姨在跳广场舞。晌午过后,小孩三个一群,五個一伙来到广场,不一会儿,欢笑声,
摘 要:在杜甫传世约1450首诗中,内容包罗万象,家国变故、民间疾苦、田园山水、欢聚离苦,造就了一幅世道沧桑的悲凉画卷。杜甫用其毕生才华与人生际遇,大写了一个“悲”字:个人命运在历史现实下的无奈。因此,杜甫诗中固有的那股悲凉为本就自带七分“寒”意的寒食节更添几分忧感:年老思乡而作《小寒食舟中作》、对月思家而作《一百五十夜对月》、回首往事而作《熟食日示宗文、宗武》等等。笔者认为,杜甫通过其诗赋予了寒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特别是在国家加大文化建设的战略背景的影响下,传统的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的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其使中国艺术范式由曲高和寡走向平民大众的,由自身走向国际,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的必经之路。在新时期,传统艺术范式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如何加强艺术学研究,实现在各领域的相互融合,实现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我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艺术范式;文化范
摘 要:《人·鬼·情》是中国大陆少有的关注女性心理的电影。片中主人公秋芸由于对自身女性意识的缺失,促使她去追寻一个理想的钟馗式好男人,但结局仍旧黯淡,秋芸孤独终身。影片弱化了男性形象,极力渲染女性形象及其内心世界,虽未凸显高度精炼的女性主义,但鲜明的女性意识却使其成为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关键词:《人·鬼·情》;女性主义;黄蜀芹;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2  一、敦煌壁画中的敦煌舞蹈  敦煌壁画起自魏晋南北朝,经隋、唐至元、明时期,上下衔连千余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社会、经济、宗教、生活、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技艺高超,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的精湛水平,因此既是研究古代美术绘画史的博物馆,也是研究古代社会诸多领域的图像库。  说起敦煌壁画中的敦煌舞蹈
摘 要:安部公房是日本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长期关注战后日本社会中人的荒诞、异化等现代社会问题。长篇小说《他人的脸》刻画了现代社会中被疏离的主人公的困境。本文试图从主人公回忆的书写入手,结合当时的日本社会,探讨作者对于日本人生存状态的认识。  关键词:安部公房;他人的脸;现代社会  作者简介:任丽(198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  [中图
摘 要:《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之首,既是庄子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总体概括,也是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更对的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为例,重点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风格,阐述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散文;艺术风格;影响  作者简介:杨彦科(1979-),男,陕西汉台区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摘 要:本文通過對甲骨文的認識、文字發展的曆史以及文義出發得出“方”的本義應該是“向、至”,而非“並船也”;《周易·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中的“方”字意義應該是“方正”,全句是一個條件複句。  关键词:方;方正;《周易》  作者简介:张宏,男,1988年生,湖南常德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有一种精神  叫雷锋  在为人民服务的长河里  浪花朵朵  有一种热忱  叫吴天祥  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天空中  光芒闪烁  有一种传承  叫胡延荣  在枝城這片热土上  处处奏响助人为乐的高歌  他以雷锋为榜样  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生活  他以吴天祥为楷模  引领近百人组成好人星座  5月6日18时26分  他留下三个遗愿  离我们而去了  千百人泪雨滂沱  他留下最后的嘱托  留下了他对党的一
在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因为价值观、贫穷、出身、战争、制度、生理等原因,制造了无数难以被后人观照的剩男剩女群体,古称“独”,与“鳏寡孤”并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真实历史中的孔子并不古板,二十岁娶了丌官氏,知食色性也,编辑《诗经》时将歌唱男女结合的《关睢》置首,其目的或劝剩男剩女不要迷恋可以放纵的青春。  可惜事与愿违,《诗经·周南·汉广》记:“汉有游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