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设计的语文教学创新探索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
  作者:张秋玲
  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ISBN:9787504162748
  定价:49.8元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无形中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教育關乎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如何真正发挥语文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早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努力攻克的重要课题,并且在语文教育理念和语文教学实践方面已有了诸多突破。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秋玲编写的《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一书,从结构到内容都体现出作者对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深刻理解。
  该书基于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既体现出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也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这从作者对全书三个“模块”的结构设计中就可以看出,即理论性的模块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模块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以及随后作为实例解析和实践指导的模块三“语文教学设计的评定量表与案例分析”。其中最需要重视的是作为全书纲领和思想核心的模块一,作者一开篇就强调了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在有的放矢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这既是对受教育者负责,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无论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或者是具体到某一篇文章教学的方式方法,都需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予以系统而全面的考虑。正如第一模块中“单元二影响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因素”所表述的,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从语文教学的具体角度,再一次重申了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作为一位资深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年轻教师深沉而殷切的期望。
  模块二、模块三的内容则更加丰富而严谨,是作者勤恳务实的教学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其中丰富而生动的教学案例。例如在第二模块的“单元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因素的设计”中,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表述方式,如“设疑激趣的教学导入”“一线串珠的教学提问”“黑白融合的教学板书”“彰显个性的练习作业”等,令读者能够直观地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义,也是对上一模块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生动形象的解读。而第三模块中的“评价语文教学设计的量表”“构建5A100分评定量表”等,则反映出我国语文教学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大趋势。通过这些量表和技术手段,也能更好地将来自教育专家和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丰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转化成统一的指导性意见,从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作者还分别针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等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展示了其多年教学案例的精华总结,并吸收了多位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典型实例,为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直观而生动的教材,也为语文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样本和素材。
  综上可知,该书理论严谨、语言生动、案例丰富、实践性强,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占少志)
其他文献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显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读书和写作。那是为了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养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语文教育从能力培养到素养养成,无疑是语文学科教育自身的一大提升。这是因为后者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贴近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关于语文素养及其教育的文章有不少,“中国知网”显示,自2001年至今,有关语文素养的论文有1407篇,此前的仅有19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017年秋季河北省开始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因此,当前积极探索指向语文素养的教学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板块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成为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  一、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板块大单元整合  板块大单元教学不以单篇课
杜甫《登高》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于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无人否认;但是对于这首诗到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则有不同的理解。论者多以杜甫此时孤苦无依,身患重病,认为该诗以倒置金字塔式的反讽语言,抒发诗人郁闷之情,愈写愈悲,无限苍
《语文教学语用论》是曹明海教授的一部力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这部论著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多层面、多视角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语用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均将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
书名:英美文学简明教程  作者:张伯香,容曙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ISBN:978756992211  定价:29.8元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是作者张伯香、容曙在综合了国内外和前人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全书按照英美文学的发展顺序编写,介绍了各时期英美文学的发展特点,并收录了各时期英美著名作家的代表作,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分上
书名: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刘春凤  出版单位: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定价:30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我国青少年全面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新时代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进一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继承与发展传统
(接上期)  曹丕此文的历史价值乃是:不但在于揭示文人相轻是心珲原因,更在丁指出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文体不同,作家鲜能全盘把握。  所有这一切旨在批评曹植,但是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兄弟之间的恩怨:在中国文沦史上第一次把文章/文学的体裁,也就是形式范畴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完全不提及内容。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出来的“原道”“征圣”“宗经”“正纬”仝在视野之外。这表现出中国古典文章/文学批评与西
五年前,我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授认为我太乐观了,就因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尽管中国大学问题多多,但“‘素质教育’的提倡,以及‘通识课程’的逐渐落实,还是为人文学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英年早逝的叶教授看来,人文学深陷困境是全世界的问题,中国人无法独善其身。更何况眼下的中国大学,正处于迅速扩张期,越来越急功近利,不太可能真正关心人文学的价值。  
“混合文本”是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框架中对文本类型进行分类的形式之一,它包含了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我们平时以阅读连续性文本为主,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语文阅读首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目前
《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中的一篇小说,是统编本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小说故事极为简单,描写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历。按教材后面的“阅读提示”说,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风度和语言特色上看,它是阿城“笔记小说”的一篇代表作。教材的单元导读要求:“要在梳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