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英美文学简明教程
  作者:张伯香,容曙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ISBN:978756992211
  定价:29.8元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是作者张伯香、容曙在综合了国内外和前人优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全书按照英美文学的发展顺序编写,介绍了各时期英美文学的发展特点,并收录了各时期英美著名作家的代表作,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英国文学,共六章,分别介绍了中古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时期的英国文学。下册为美国文学,共六章,分别介绍了殖民主义时期、独立革命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全书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全面把握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体会英美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加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在选取具体的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时,合理分配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比例,有利于读者通过不同文体深入了解英美文学。作为一本教材,《英美文学簡明教程》不仅在每一个章节中都加上了作者简介、注释等内容,而且还阐述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从深层次认识英美文学。同时,该书在每一章节中增加了学习思考题,在全书的最后加入了模拟试题,使得整个教材的内容更为充实。学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英美文学的艺术性,也能很好地夯实英美文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对英美文学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以其丰富的选材、精当的注释和独特的体例彰显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力,它不仅是广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学习英美文学的最佳素材,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必备教材。因为其内容涉及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跨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以突出课程内容。既要把握全局,又要兼顾细节,改变英美文学课程原本只重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方式,将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作者经历融入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这正是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与同类著作相比,《英美文学简明教程》作者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同类教材,不但吸收了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加入了自身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其他文献
朱自清的散文《绿》主要描写了梅雨潭的水,描写潭水又主要写其绿色。作者在抒情语句之中,两次运用“惊诧”“醉人”“奇异”“可爱”四个词语,强调了惊异的审美印象和强烈的审美感受。作者要将这种印象和感受传达给读者,就要让读者通过他的语言,能够真切地想象出他的审美印象,感受到他的审美感受。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一是所传达的,恰如自己所要说的;二是令读者恰恰领会我的原意”[1]。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语言具有概括
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已经一轮有余,一线教师能否真正理解并达到编者预设的目标,是否能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那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教材实施创造性的二次开发。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唯教材是从”,而应该是为教师提供可充分、灵活运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犹太民族有着浓厚的身份情结。犹太裔美国人在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到身份认同的考验,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的拷问。于是,犹太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创伤成为犹太裔美国作家的重要创作主题。笔者在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过程中发现,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位具有双重文化属性的族裔散居作家,对身份失落的感受尤为敏
我要出去清理牧场的泉源,  我只是想耙去水中的枯叶,  (也许我会等到水变清例)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我要出去牵回那头小牛,  它站在母牛身旁,那么幼小,  母亲舔它时也偏偏倒倒。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曹明伦译)    这首《牧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集《波士顿以北》(1914)的序诗,一个诗人的世界就从这里开始。后来他把它作为自己诗合集、全集的序诗,可见他对这首诗多么
《说话的诀窍》是资深语言文字研究者杜永道集十几年对我国交际语言研究心得而成。虽以《红楼梦》为标本,但该书超越了对红楼语言艺术的简单解读,对我国当代人际交往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如果有人问我,人生在世最易也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话。说其易,绝大多数人——除少数生理上残缺者外,从一两岁咿呀学语开始,就能随口表达自己的意愿,向父母求食,与玩伴调笑,这实在是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一件事。说其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设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教材提出了六项任务,供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出,阅读《红楼梦》并非进行红学研究,而是借此获得阅读经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策略。本文选择第二项任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尝试为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  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显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读书和写作。那是为了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养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语文教育从能力培养到素养养成,无疑是语文学科教育自身的一大提升。这是因为后者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贴近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关于语文素养及其教育的文章有不少,“中国知网”显示,自2001年至今,有关语文素养的论文有1407篇,此前的仅有19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017年秋季河北省开始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因此,当前积极探索指向语文素养的教学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板块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成为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  一、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板块大单元整合  板块大单元教学不以单篇课
杜甫《登高》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于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无人否认;但是对于这首诗到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则有不同的理解。论者多以杜甫此时孤苦无依,身患重病,认为该诗以倒置金字塔式的反讽语言,抒发诗人郁闷之情,愈写愈悲,无限苍
《语文教学语用论》是曹明海教授的一部力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这部论著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多层面、多视角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语用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均将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