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素来关系密切,水乳交融。“释躁平矜,怡情悦性”是茶道与养生相互调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对茶道养生文化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价值做简要评析。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养生;茶道养生文化;人际和谐;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叶舒阳(1994.1-),男,安徽合肥人,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6级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与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传播。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1
  一、茶道养生文化的历史内涵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其精神主流不仅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与禅宗之兴起也密切相关。中国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儒家养生文化更是强调“道德养生”,通过培养“浩然之气”,配之“义与道”,陶冶情操以调摄精神与形体。而中华茶道则以“养生修心”为宗旨,追求“清、淡、静、和、真”的精神境界,同样与儒家的“穷理尽性”,道家的“全真葆性”以及佛教的“明心见性”一脉相承,足见其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因此,从与儒释道宗教哲学思想的渊源关系看,中华茶文化和养生文化一直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在当今“茶疗”“养生热”的社会潮流之下,二者的结合体——茶道养生文化更是应运而生,而其中“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人际和谐价值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早在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中对于茶疗的养生价值便有绝佳描写:“一碗唯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阐明了茶“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的保健功能。的确,茶是平和的饮料,它可以使人由激愤变得冷静,由冲动变得理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茶的心理疗效甚至大于生理疗效。中医学上,茶疗不仅具有“释躁平矜”的功效,它背后的茶道养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怡情悦性”的人际和谐价值。
  二、茶道养生文化的当代价值
  当今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富贵病”(如“三高”,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出现正日益威胁着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针对老年人的养生之道也愈加流行。茶叶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老年朋友的青睐,甚至成为养生的首选。老年人自制“养生茶”,取材简易,使用方便,易于接受。另外,茶疗还可“以茶代药”,减少老年人服药的精神负担,同时避免长期服药对胃气造成的损伤。从长远看,茶道养生不仅能降低健康成本,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驾护航。事实上,老人在茶疗的同时“怡情悦性”,收获精神的安逸和心灵的满足,这种“预防为先”“不医自愈”的养生境界实难可求。试想,老人的心情悠然畅快,自己无病无灾,同家人的关系又不断改善,这不正是社会人际和谐的第一步吗?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和万事兴”,因此茶道养生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谐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與老年人不同,年轻人的世界充满挑战,机会转瞬即逝,所以他们更加懂得时间的宝贵,然而职场上的争分夺秒,也使他们更容易陷入“亚健康”的漩涡。调查显示,中国白领的职场“亚健康”时代已经来临,疲劳、焦虑、嫉妒、抑郁,种种不良情绪的蔓延已经成为职场人际关系乃至社会人际和谐的头号杀手。在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压力“爆炸”的今天,职场白领的心理状况更加不容乐观。而茶叶这一味“心灵之饮”可能正是他们寻求心理平衡、释放抑郁情绪的便捷通道。如果说茶叶之于老年人的功效可以概括为“怡情悦性”,那么对于生性浮躁又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安神定气”“醒脑养心”才是最迫切的需要。对于“朝九晚五”的职场人士来说,有什么方法比茶疗养生更简单、更便捷了呢?的确,办公室一族大可以趁小憩之时自己动手制作,以茶入药、以茶入食。四溢的茶香不但能舒缓工作疲劳,还能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茶叶本身除了有“生津止渴”的功用外,还有“释躁平矜”的特殊功效。不夸张地说,茶的温润可以令职场的勾心斗角一扫而光,可以缓解“情绪病”,抵制“亚健康”。白领们视其为人际关系的“缓冲剂”或“润滑油”,也不无道理。毕竟,中国茶文化本身就蕴含有一定的情感意义和社会功能,茶可以作为馈赠佳品便证明它亦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由此可见,中华茶文化与养生文化密切相关,茶作为职场养生的新选择,对于维护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结语
  “怡情养性,太和之境。”综上所述,茶道养生文化中的人际和谐价值不管在古代、在当代,无论对老年人、对年轻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人,不断从中国古代茶文化中汲取养生智慧,更要推陈出新,创新“养生之道”,深入挖掘茶叶及茶产品的养生价值、健康价值乃至社会功用,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道[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何融融.中华茶文化与养生[J].农业考古,2002,02:74-75.
  [3]余悦.两腋风生 欲上蓬莱——中国茶疗的益身之术[J].农业考古,2002,04:295.
  [4]甘田.从名人茶文化中汲取养生智慧[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09,08:36-37.
  [5]谷蕾.茶疗——职场养生新选择[J].健康大视野,2011,12:76-84.
  [6]余悦.怡情养性 太和之境——中国茶疗的文化思考[J].农业考古,2002,04:295-296.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3日,《河北省志·档案志》(以下简称《档案志》)终审会议召开。会议由《河北省志》常务副总纂郭文书主持。省档案馆馆长吕素维,原省档案局副局长、《档案志》责任副总纂胡連生,省档案馆副巡视员李会生,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洪进,省档案馆办公室主任王潮,省档案馆保管利用部部长潘淑淳,《河北省志》评审专家团成员、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杜来锁,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刘建洲,《档案志》执行主编吕新民
作者简介:高子尧(2002.7-),女,满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二20班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1  《中国古诗词大会》的播出,也让我想起来曾经的《百家讲坛》,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国学的热浪。而关于诸子百家的解读一直都贯穿于书本之上,可惜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去理解,在时间的喧嚣下,古老的
一群洁白的蝴蝶  扇动着柔软的翅膀  飞进我的窗  我想象她们穿越夜晚的潇洒  久违的飘逸落在窗前的枝上  树木长出银色的飞羽   在天空飞翔  就像我飞向一朵雪花  一树雪花在春風里飘摇  落进昨夜的梦里  阳光一来就摇醒你的痴情  化作一树新芽
摘 要:从电影《找到你》中三个不同阶级,不同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到现代女性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本篇通过对影片中三个人物的遭遇进行分析,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探究她们身上所隐含的现今社会女性面临的,家庭活动和社会劳动不被重视的问题。讨论女性价值被忽视的现象及可能的解决方法,需要有更多的人关注并讨论此问题,唤醒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关键词:《找
摘 要:《最后的小红帽》是一部改编自经典童话《小红帽》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电影。影片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类型电影元素的拼贴、传统文学形象的颠覆、哥特主义元素的使用以及主题的不确定性这四个方面。除本片之外,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还出现了其它小红帽形象。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兼容性等特点已经深刻影响了当代童话改编作品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小红帽》;《最后的小红帽》;后现代主义;改编 
小的时候,眺望21世纪,感觉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于是,心中萌动的是期盼、是遐想、是淡淡的忧伤。而今,21世纪已然进入第20个年头,思绪仿佛失去了翻腾的动力,笔笔画画,驱不走的是青涩的记忆、稚嫩的选择、无邪的欢笑、盘点的干瘪和韶华易逝的恐慌。  绿柳拂风,星月满天,北雁南归,银蛇长舞。时光的隧道总是那样湍流不息,将人类一波波带入远方。那里有诗、有乐,有鲜花遍地、有彩霞当空,有清爽的绿荫、有和熙的微风,
只一条街道  其实只能算半条  十几栋瓦房  互相排挤似的散落开来  一只花猫在房顶跃前跳后  硬把它们串联起来  街头古井的水  是家乡豆腐的鲜嫩所在  山村人的乡愁  不過是农历三六九的赶场  祖母的手编竹篮  变成麦芽糖糕  与父亲的乳牙  打着没完没了的群架  曾记得米酒最甘醇  但最终被赖记的价钱打败  两家似乎有仇 我侦查起因  发现了孔乙己的罪状  我想 必须保存好茴香豆  呈为证据
根据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公告,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非公开发行股票,这意味着,五粮液历时两年多的混改工作终于落定。    根据公告,五粮液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约8564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发行对象为国泰君安资管计划、君享五粮液1号等不超过10名投资者,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8.5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入企业员工以及战略投资機构成为股东,五粮液的重要经销商也被纳入到了五粮液的股权结构中。  
摘要:“我是谁”疑问的产生是人类试图对自我身份把握和确证的表现,通过镜像、分身等途径构建出“想象的他者”从而达到认知自我的目的。这个过程及结果作为一个线性的时间概念,表现为主体通过分裂而最终达到回归与整合的尝试。本文以《地狱变》为例,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及作者芥川龙之介的悲观人生态度的把握,发掘《地狱变》作为哥特小说背后所展现的文学创作与作者人生观之间的交互,及文本背后“难以救赎”的沉重思想内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還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