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间与图形的活动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人类生存的空间有一个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在讲解空间图形的过程中,既然采取的是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要发现生活中的素材、采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等.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活动化;教学方式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
1.有助于学生对人类生存的空间有一个更清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在认识周围的事物时,通常都是会对其事物的形状、大小等进行适当的描述,或者是会选取一个合适的方式将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表述出来,而在生活、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用到几何图形或模型的性质等来对空间中的某种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活动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
2.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是以传统几何课程中优秀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然后在每一个学习的阶段增加一些学习的内容,并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关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能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技能,从而让他们能够形成空间意识.
3.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在如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会特别的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空间与图形”与其他的学科或分支相比,它具有不仅可以与现实的世界相联系,而且还可以构建直观的模型的优势.这样一来,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
二、“空间与图形”活动化教学方式
创设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经验.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情境中展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熟悉,而且还会对此感兴趣.因此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经验.
1.发现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讲解数学中的知识点.如,在对“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在课前就可以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学生十分熟悉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在课堂讲解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正方体—魔方,球体—弹珠等.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教学时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引入新课时要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画,一个小朋友在跑圈,也就是说这个小朋友跑一圈的跑道的周长.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出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量一量课桌的四个边各有多长,然后让学生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描绘课桌的周长.这样通过活动式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很深刻地理解周长的意义.
3.激活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所具有的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可以深切地感知到数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例如,在讲解“厘米”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然后组织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和宽.通过动手操作的感知,可以让学生对厘米的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的讲解,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4.回归生活实践.在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运用到的技能或方法等回归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和发展.例如,在讲解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举例一道与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来进行计算,学生可以通过设想生活中看到的实物,然后利用教具,进行动手操作,将一间“实验室”盖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让他们明白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总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活动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教学成果较为显著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体会、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这样既让课堂充满了情趣,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参考文献:
[1]尚华. 小学数学实物教学与图形教学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中. 2013(11).
[2]龚治珍. 浅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09(7).
[3]张伟娥.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J]. 教育观察. 2012(1).
[4]王华. 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措施[J]. 考试周刊. 2014(17).
[5]孙玉军. 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活动化;教学方式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
1.有助于学生对人类生存的空间有一个更清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在认识周围的事物时,通常都是会对其事物的形状、大小等进行适当的描述,或者是会选取一个合适的方式将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表述出来,而在生活、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用到几何图形或模型的性质等来对空间中的某种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活动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
2.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是以传统几何课程中优秀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然后在每一个学习的阶段增加一些学习的内容,并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关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能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技能,从而让他们能够形成空间意识.
3.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在如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会特别的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空间与图形”与其他的学科或分支相比,它具有不仅可以与现实的世界相联系,而且还可以构建直观的模型的优势.这样一来,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
二、“空间与图形”活动化教学方式
创设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经验.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情境中展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熟悉,而且还会对此感兴趣.因此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经验.
1.发现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讲解数学中的知识点.如,在对“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在课前就可以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学生十分熟悉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在课堂讲解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正方体—魔方,球体—弹珠等.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教学时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引入新课时要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画,一个小朋友在跑圈,也就是说这个小朋友跑一圈的跑道的周长.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出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量一量课桌的四个边各有多长,然后让学生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描绘课桌的周长.这样通过活动式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很深刻地理解周长的意义.
3.激活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所具有的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可以深切地感知到数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例如,在讲解“厘米”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然后组织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和宽.通过动手操作的感知,可以让学生对厘米的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的讲解,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4.回归生活实践.在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运用到的技能或方法等回归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和发展.例如,在讲解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举例一道与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来进行计算,学生可以通过设想生活中看到的实物,然后利用教具,进行动手操作,将一间“实验室”盖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让他们明白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总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活动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教学成果较为显著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体会、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这样既让课堂充满了情趣,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参考文献:
[1]尚华. 小学数学实物教学与图形教学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中. 2013(11).
[2]龚治珍. 浅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09(7).
[3]张伟娥.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看法[J]. 教育观察. 2012(1).
[4]王华. 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措施[J]. 考试周刊. 2014(17).
[5]孙玉军. 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