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精彩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与定向功能,直接决定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预设”和“生成”是相伴而生的,有人想当然地认为二者是对立,实则不然,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会产生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只有以“预设”促“生成”,才会让课堂更富有活力。
  
  一、把握预设精彩的时机
  1、在新旧知识连接处预设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基础。为此,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图片时,由于学生有了word知识基础,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插入图片,还知道图片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有的图片来自剪贴画,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
  2、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预设
  教学难点是教材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是师生共同努力的主攻方向。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寻求攻克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预设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如以前学习“复制”、“粘贴”命令时,有部分学生很纳闷地问:“老师,‘复制’、‘粘贴’命令怎么无效啊?”因为学生没有选中复制对象就用“复制”命令了。于是,在课堂预设时,把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用9个字概括“先选中,后复制,在黏贴”。这样,学生操作就不会忘记步骤了,很容易就能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3、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预设
  学生在进行尝试操作或探究活动时,往往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茅塞顿开,既有失败的苦涩,又有成功的喜悦。这种苦中有乐、忧中有喜的情形也是预设精彩的结果。如编程时一题多解、绘画时的一图多画等。在教学生风车的画法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拓宽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更多、更简单的画法,结果学生竟然想出另外的五种更为简洁的方法,从中享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预设精彩的方法
  1、创设情景法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一个开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从而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如针对flash动画中“层”的教学,课前准备好关于“层”的简单动画,蓝蓝的天空悠悠地飘着几朵白云,小花在开,蝴蝶在飞、小鸟在唱。如此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美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急不可待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任务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共同协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具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过程,达到建构知识的目标。如在教学word中的“插入表格”内容时,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课程表时,一种想知道“如何做”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自主探究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3、设置悬念法
  教师运用简洁精彩的语言、生动传神的表情,将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集中的演化成一个悬而未解决的“谜团”,并适时地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广泛参与,从而声称精彩课堂。如在教学“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时,这样引入:如果学生们告诉老师你出生的日期,老师能说出那一天是星期几。
  4、实践操作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保存文件时,让已保存文件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保存文件的操了做步骤,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将文件保存在什么位置。当重新启动电脑,再打开学生刚才保存文档的文件夹后,学生发现刚保存的文件找不到了。此时,学生们会提出很多猜测。学生们知道文件要保存在系统盘之外的D盘或E盘。
  5、比赛法
  基于学生好胜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师生、生生或小组之间的操作比赛。例如在进行指法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指法的规则后组织学生进行指法输入比赛,既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操作技能。
  6、激励法
  为了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经常对一些肯动脑筋且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比如:只要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一些学生喜欢的在线小游戏。有了这些激励措施,大部分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不再偷懒,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么自己想办法,要么求助老师和同学。
  7、课程整合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学习信息技术往往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在立杰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如美术课上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在美术课上不易理解、很难实现,可在“画图”中却非常容易操作,学生兴趣盎然。通过flash动画制作可以让学生亲历数学课上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效果远远超过枯燥无味的机械识记。常常让高年级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做成小报或网页,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丰富所学知识;低年级学生根据提供的画面“写”出古诗,或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的意境画出来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信息技术,而是进行综合的多学科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采取“师生换位法”、“小助手法”等也能产生课堂精彩。
  
  三、预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强调预设,又不能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约束,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者的匠心。其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做好预设的同时,要估计并处理好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精彩的预设与创新的生成相得益彰。再次,教师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如学生遇阻时的指导者,学生过程中的合作者、激发探究热情的鼓动者、学生侃侃而谈的倾听者。最后,教学预设要富有新意。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及时抓住可能生成精彩的时刻,进行新颖别致的预设,从而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智力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足见课前预设的重要。只要我们在预设课堂教学时,把握预设精彩的时机、方法及要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由于学习科目多,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动力已成为每个化学教师的“心病”。如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兴趣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化学;兴趣;激发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好似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
贺溪阳,1974年1月出生于湖南双峰,本科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小榄印社社员,中山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13年6月、11月分别在北京和中山举行“中国书法梦—贺溪阳书法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贺溪阳书法作品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书法作品入展、获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提名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孝行
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借助游戏的功能为手段,结合体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教材中,体育游戏的内容比重很大,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活动,而且是使少年儿童认识自然、社会,加强相互了解和团结友爱,发展智能的一种教育手段。  小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的特点。在玩时,小学生的情绪积极愉快,有利于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
SABIC收购GE塑料业务部后,这个庞大石化帝国的疆场得以大大扩展。但其扩张步伐决不会就此停止,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天津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就是其中
“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心理特点,通过课外作业的设计、批改与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晓平,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谈了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如何有效的组织,并重点谈了一个好的组织应该具备的五个要素:一要有理想。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雄心勃勃,就
【内容摘要】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和关注教学评价等方面来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在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尽管有着密切联系,但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中运用比较法。  一、新旧联系,比中出新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