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与定向功能,直接决定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预设”和“生成”是相伴而生的,有人想当然地认为二者是对立,实则不然,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会产生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只有以“预设”促“生成”,才会让课堂更富有活力。
一、把握预设精彩的时机
1、在新旧知识连接处预设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基础。为此,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图片时,由于学生有了word知识基础,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插入图片,还知道图片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有的图片来自剪贴画,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
2、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预设
教学难点是教材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是师生共同努力的主攻方向。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寻求攻克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预设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如以前学习“复制”、“粘贴”命令时,有部分学生很纳闷地问:“老师,‘复制’、‘粘贴’命令怎么无效啊?”因为学生没有选中复制对象就用“复制”命令了。于是,在课堂预设时,把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用9个字概括“先选中,后复制,在黏贴”。这样,学生操作就不会忘记步骤了,很容易就能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3、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预设
学生在进行尝试操作或探究活动时,往往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茅塞顿开,既有失败的苦涩,又有成功的喜悦。这种苦中有乐、忧中有喜的情形也是预设精彩的结果。如编程时一题多解、绘画时的一图多画等。在教学生风车的画法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拓宽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更多、更简单的画法,结果学生竟然想出另外的五种更为简洁的方法,从中享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预设精彩的方法
1、创设情景法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一个开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从而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如针对flash动画中“层”的教学,课前准备好关于“层”的简单动画,蓝蓝的天空悠悠地飘着几朵白云,小花在开,蝴蝶在飞、小鸟在唱。如此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美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急不可待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任务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共同协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具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过程,达到建构知识的目标。如在教学word中的“插入表格”内容时,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课程表时,一种想知道“如何做”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自主探究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3、设置悬念法
教师运用简洁精彩的语言、生动传神的表情,将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集中的演化成一个悬而未解决的“谜团”,并适时地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广泛参与,从而声称精彩课堂。如在教学“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时,这样引入:如果学生们告诉老师你出生的日期,老师能说出那一天是星期几。
4、实践操作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保存文件时,让已保存文件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保存文件的操了做步骤,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将文件保存在什么位置。当重新启动电脑,再打开学生刚才保存文档的文件夹后,学生发现刚保存的文件找不到了。此时,学生们会提出很多猜测。学生们知道文件要保存在系统盘之外的D盘或E盘。
5、比赛法
基于学生好胜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师生、生生或小组之间的操作比赛。例如在进行指法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指法的规则后组织学生进行指法输入比赛,既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操作技能。
6、激励法
为了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经常对一些肯动脑筋且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比如:只要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一些学生喜欢的在线小游戏。有了这些激励措施,大部分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不再偷懒,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么自己想办法,要么求助老师和同学。
7、课程整合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学习信息技术往往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在立杰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如美术课上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在美术课上不易理解、很难实现,可在“画图”中却非常容易操作,学生兴趣盎然。通过flash动画制作可以让学生亲历数学课上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效果远远超过枯燥无味的机械识记。常常让高年级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做成小报或网页,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丰富所学知识;低年级学生根据提供的画面“写”出古诗,或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的意境画出来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信息技术,而是进行综合的多学科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采取“师生换位法”、“小助手法”等也能产生课堂精彩。
三、预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强调预设,又不能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约束,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者的匠心。其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做好预设的同时,要估计并处理好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精彩的预设与创新的生成相得益彰。再次,教师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如学生遇阻时的指导者,学生过程中的合作者、激发探究热情的鼓动者、学生侃侃而谈的倾听者。最后,教学预设要富有新意。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及时抓住可能生成精彩的时刻,进行新颖别致的预设,从而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智力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足见课前预设的重要。只要我们在预设课堂教学时,把握预设精彩的时机、方法及要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把握预设精彩的时机
1、在新旧知识连接处预设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基础。为此,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图片时,由于学生有了word知识基础,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插入图片,还知道图片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有的图片来自剪贴画,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
2、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预设
教学难点是教材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是师生共同努力的主攻方向。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寻求攻克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预设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如以前学习“复制”、“粘贴”命令时,有部分学生很纳闷地问:“老师,‘复制’、‘粘贴’命令怎么无效啊?”因为学生没有选中复制对象就用“复制”命令了。于是,在课堂预设时,把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用9个字概括“先选中,后复制,在黏贴”。这样,学生操作就不会忘记步骤了,很容易就能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3、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预设
学生在进行尝试操作或探究活动时,往往时而冥思苦想,时而茅塞顿开,既有失败的苦涩,又有成功的喜悦。这种苦中有乐、忧中有喜的情形也是预设精彩的结果。如编程时一题多解、绘画时的一图多画等。在教学生风车的画法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拓宽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更多、更简单的画法,结果学生竟然想出另外的五种更为简洁的方法,从中享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预设精彩的方法
1、创设情景法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一个开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从而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如针对flash动画中“层”的教学,课前准备好关于“层”的简单动画,蓝蓝的天空悠悠地飘着几朵白云,小花在开,蝴蝶在飞、小鸟在唱。如此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美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急不可待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任务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共同协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具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过程,达到建构知识的目标。如在教学word中的“插入表格”内容时,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课程表时,一种想知道“如何做”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自主探究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3、设置悬念法
教师运用简洁精彩的语言、生动传神的表情,将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集中的演化成一个悬而未解决的“谜团”,并适时地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广泛参与,从而声称精彩课堂。如在教学“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时,这样引入:如果学生们告诉老师你出生的日期,老师能说出那一天是星期几。
4、实践操作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保存文件时,让已保存文件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保存文件的操了做步骤,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将文件保存在什么位置。当重新启动电脑,再打开学生刚才保存文档的文件夹后,学生发现刚保存的文件找不到了。此时,学生们会提出很多猜测。学生们知道文件要保存在系统盘之外的D盘或E盘。
5、比赛法
基于学生好胜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师生、生生或小组之间的操作比赛。例如在进行指法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指法的规则后组织学生进行指法输入比赛,既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操作技能。
6、激励法
为了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经常对一些肯动脑筋且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比如:只要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一些学生喜欢的在线小游戏。有了这些激励措施,大部分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不再偷懒,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么自己想办法,要么求助老师和同学。
7、课程整合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学习信息技术往往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在立杰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如美术课上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在美术课上不易理解、很难实现,可在“画图”中却非常容易操作,学生兴趣盎然。通过flash动画制作可以让学生亲历数学课上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这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效果远远超过枯燥无味的机械识记。常常让高年级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做成小报或网页,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丰富所学知识;低年级学生根据提供的画面“写”出古诗,或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的意境画出来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信息技术,而是进行综合的多学科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采取“师生换位法”、“小助手法”等也能产生课堂精彩。
三、预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强调预设,又不能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约束,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者的匠心。其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做好预设的同时,要估计并处理好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精彩的预设与创新的生成相得益彰。再次,教师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如学生遇阻时的指导者,学生过程中的合作者、激发探究热情的鼓动者、学生侃侃而谈的倾听者。最后,教学预设要富有新意。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及时抓住可能生成精彩的时刻,进行新颖别致的预设,从而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智力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足见课前预设的重要。只要我们在预设课堂教学时,把握预设精彩的时机、方法及要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