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价值:发展学生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传统课堂的主要弊端是课程价值观的扭曲,主要表现为选拔与发展的尖锐对立。一个基本的教育命题是教学即发展,教学为了发展,教学促进发展,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但就是这个看来毫无争议的真命题,到了日常的课堂,到了具体施教的层面。往往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歪曲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弱化“过程与方法”,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所谓“发展”充其量只是一种片面的发展了。
  确立“课堂”真正的价值。就要从人的发展的本质处思考,核心是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以知识为基础和价值取向。转变成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和价值取向。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服从”、“依从”的地位,把课堂转变为“学堂”!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重视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具体来说,课堂应从以下四“点”考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回归学生的原点。原点。即事物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具有生命力的最核心的要素。黑格尔说,前进就是回溯到原始的、真正的东西。学生的原点亦即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生发展的起点。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提供良好环境和支撑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改造、充实,来建构新的理解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教师“辛勤浇灌”的被动接受,也不是“你发我收”的简单复制,更不是脱离原点的“揠苗助长”,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参与,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由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从学生立场出发,把脉学生的学习心向,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取原有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当然,课堂教学是有效传承文化内容的过程,重在解决个体知识有限性与人类知识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必然存在脱离儿童生活的可能性。教学回归学生的原点。不是学生生活和经验的简单化甚至庸俗化。我们强调教学回归原点主要是纠正严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偏差。校正不尊重学生原有基础和原创思维的误区。我们应在回归真实、尊重起点的过程中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二是找准教学的基点。基点,指作为开展某项活动的基础的地方。教学基点可引申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教学基调和教学立足点。
  找准教学的基点,首先,要确立“以学定教”的观念。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学定教”就要遵循学路优先、学法优先、少教多学的原则,顺学而导,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使“教”尽可能有效地向学生“学”的方面转化,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要把握教学的基调,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要有一个基调,这种基调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而逐步铺成的,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课堂灵魂的引领。教学基调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演绎为情感、思路、环节、细节……而这种基调的底色无疑是关照学生的生活状态,关照学生的生存能力,关照学生的生命价值。第三,要找到教学的立足点,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应始终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教学时既要夯实学科基础,强化文本学习和体验。更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
  三是把握课堂的支点。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支点就是指事物的中心和关键。课堂教学的支点在哪?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的训练点,我以为其根本还在于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再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无不表明了教学方式的“支点”地位。
  教学首先是有情趣的事。情趣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吸引、解放、激化、发展学生的情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润泽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应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教学强调问题情境,关注问题体验,教学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中让学生顺利完成认知意义、情感价值的建构。教学是预设,更是生成。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千变万化的课堂,难于预料的因素考验着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中调控、课后反思的情况,也体现着教师捕捉时机、重组信息、即时反馈的智慧和能力。教学还应是平等的“对话”。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这种对话是平等、理解、多向的,“文本”是师生、生生课堂对话的一个联系点,“对话”还应是思维碰撞、思路交锋、思想升华的过程。说到底。教学应凸显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应是学生的“敢言堂”、“群言堂”、“乐言堂”。
  四是期待发展的远点。有专家说,课堂对学生意味着是进入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也有专家说,课堂应向四面八方打开。由此可见,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课堂不只是教给学生即时的知识,更应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学不仅是为了“应试”,更应为了学生将来的“应世”。孔子的“愤”、“悱”是一种发展的期待,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发展的策略。如果今天的课堂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今天的教师执住了课堂“目标、方法、评价”,“重点、难点、生长点”的牛耳,用自己的“志气、底气、灵气”不断追问教学的现实,追寻教学的“前瞻”,追求课堂的“增效”,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终身享用教师教给他的一切,也会终身感激教给他这一切的教师。
其他文献
(一)    2007年2月28日,我走进了华师大的校园,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第十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两个月的研修生活让我对我们的职业和事业,对我们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东庐中学实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的8年里,从默默无闻到闻名遐迩,我都亲历了。我想8年里,我们迅速成为一所知名学校,不在于我们创造了多么伟大的业绩,如按功利性的评价标准,义务教育永远也不会有什么
科技    3D打印机(750至27000美元)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明了一种可打印出三维效果的打印机,并已将其成功推向市场,普通打印机能打印一些报告等平面纸张资料,而这种最新发明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都是塑料制成的固体制品,它不仅使立体物品的造价降低,还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在此之前,三维打印机数量很少。大多数都集中在“科学怪人”和电子产品爱好者手中,他们主要用来打印像珠宝、玩具、工具、厨房用品之类
2007年1月11日,日子虽然已在冬季,但是,古城南京依然艳阳高照,给人一种煦暖如春的感觉。这个煦暖的冬日是给南京的,也是给全省教育工作者的。这一天,一年一度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全省高校、各地教育行政主要领导以及省教育厅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权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代表教育厅作了主题报告。虽然这只是一次例会,但是,它对今后一年全省教育工
What’s the time?  “咕咕,咕咕……”布谷鸟从小木窗中跳出,在动听的music中用清脆悦耳的鳥鸣声报时,报时完毕后,布谷鸟退回屋内,这就是德国黑森林地区著名的“布谷鸟钟”。在欧洲,布谷鸟的叫声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这或许就是这种clock的设计初衷。
校长任免,不能让家长缺席  陈松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校长办学成功还是失败,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大家都说好那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一面镜子,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成果最终都能通过学生的发展体现和展示出来,因此,校长任免让家长说话也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让家长参与校长的考核和任免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密切家校联系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问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话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
悠悠八秩风雨,漫漫征程如歌。徜徉于闹中取静的常州市二十四中校园,历史沧桑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透露出一种精致秀美,处处闪烁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饱经沧桑的“游击府”遗址,经风历雨却依然矗立,见证着学校的过往;小桥流水,亭台阁榭,似乎在诉说着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一个不少,人人都好”的学校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熔铸起一股喷薄而出的势头与力量,让二十四中成为师生的乐园、学园、家园,
我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对于具有大量探究实验的实验课型来说,“器材”毫无疑问成了实验探究的“米”。没有器材,我们的科学探究就无从着手;没有器材,我们的探究就成了纸上谈兵,“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所以好的实验器材是有效探究的奠基石。    一、耐心做好器材的搜集    纵观现在的实验课课例,几乎每一节课都至少有2~3个探究活动。有活动就需要器材,而科学课的器材又是包罗万象
[摘 要] 图形规律探究题涉及几何分析、猜想推理和规律总结等过程,由于题型变化多样、知识点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解题突破时很容易遇到思维障碍,文章将对该类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实例讲解其中四种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及策略,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图形;规律;函数;递变;相似;学科  问题综述  图形规律探究题是中学数学的经典问题之一,解析时需要利用已知条件及其中的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来
片刻凝滞之后,人们突然间清醒过来,在摇晃的教室里争先恐后地、甚至踏过孩子的身体冲下楼去。1755年的一天,瑞士苏黎世发生了地震。惊魂甫定,人们才感觉冷了、饿了,可他们谁也不敢再上楼拿东西。也许无知者无畏,一个外表柔弱的小男孩主动跑上了楼,给同学和老师们取回了衣物。这个发育不良、性格内向的男孩的举动让所有的人感到震撼,他就是裴斯泰洛齐,那年他9岁。    一    苦命的裴斯泰洛齐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