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获得2195铝锂合金的热机械变形机理,通过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研究了旋压变形对2195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195铝锂合金旋压变形过程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获得2195铝锂合金的热机械变形机理,通过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研究了旋压变形对2195铝锂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195铝锂合金旋压变形过程中可以产生显著的动态硬化效应和细晶效应,从而使合金获得明显的形变强化和细晶强化;旋压变形后,其抗拉强度提升至426 MPa,而延伸率仅出现轻微下降;同时旋压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晶体缺陷,成为后续T6热处理过程中Tl相、δ'相等强化相的形核位置,使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分布均匀、弥散,从而将抗拉强度大幅提升至596 MPa,而延伸
其他文献
针对外骨骼控制中运动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辅助效果难以兼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重力补偿、灵敏度放大和力闭环控制方法。对外骨骼的支撑腿和摆动腿采用
蒸发/升华等消耗型散热是航天器缺乏辐射散热通道的一种有效散热途径,然而长期空间应用中面临工质消耗量大的难题。消耗性散热技术分析表明,微孔膜蒸发散热在背压环境下可维
针对各航天大国发展新一代载人航天器提出的可重复使用要求,通过对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研制及使用特点进行经济性分析,提出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全寿命周期的费用计算模型和经济性评估模型,以航天飞机、龙飞船等为例进行了经济性评估,分析得到了影响重复使用航天器实现经济性的关键因素。该模型可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方案论证阶段的经济性评估、可重复使用设计等提供参考。
针对航天员在月面出舱活动中面临的复杂热环境,研究月面热环境对登月服的影响。通过对月面环境下登月服进行传热分析,使用TMG热分析软件,建立了月面-登月服热仿真模型,并在此
对航天器舱内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是辅助航天员混合现实训练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重建结果的适应性,需要对目标结构附加语义信息。首次将语义三维重建技术引入航天员混合现实训练领域,针对航天器舱内结构复杂、排列错落等特点,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即时定位与建图相结合的方式做出针对性设计。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对二维语义分割进行简化并增强,采用加权迭代最近点算法进行目标重建,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语义更新,充分考虑图
针对直线感应电机电磁发射系统短时大功率电能需求的问题,提出了脉冲发电机直连式供电的电源方案,简要阐述了直连方案的电路连接方式和供电过程。从电机原理出发推导了单台脉
为提高基于预测模型的遥操作系统中的参数辨识算法的辨识效率,分析了扭转操作中的接触动力学环境模型建模及其参数辨识,将其扩展到扭转操作中的接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模型参
在系统架构研制中,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8000 km大椭圆轨道的任务特点,以及运行过程反复穿越辐射带的新环境特性,通过开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工作,提出并采用了基于独立冗余的多机组主电源和多机组备份电源的高可靠高安全性能源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消除了分系统级单点故障环节,在发生一重甚至二重故障后,经过故障重构,仍然能够确保在全任务阶段安全、可靠地输出额定负载功率;在单机产品研制中,解决了
针对氟利昂静压气体轴承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开设周向均压槽的静压止推气体轴承的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分别以空气和R134a为工质时轴承承载性能随均压
针对载人月球软着陆相对于无人月球软着陆落点要求控制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强、质量惯量更大、以及手动着陆控制的需求,在现有无人月球着陆器GNC技术基础之上,提出了满足新任务要求的GNC技术解决途径。通过陆标图像导航和信标导航技术提高着陆器位置、速度估计的精度;通过航程可控显式制导技术保证指定落点位置的精确可控;通过采用推力矢量控制和并联发动机异步控制技术来实现大型着陆器的姿轨耦合控制;以速度控制-姿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