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一直备受重视。然而,常常困扰学生的也是词汇问题,特别是那些意义丰富、搭配多样的习惯用语更让他们感到头疼。习惯用语是现代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现代英语的总趋势也越来越习语化,只要翻开英美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就可以发现习语随处皆有俯拾即是。这些习语看似简单,但由于含义广泛,用法灵活,往往难以领会。因此,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习语就成了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必要认真下一番工夫掌握好。
一、什么是习惯用语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当几个词结合在一起,其含义与这几个词作为单词独立存在时的含义都不同时,就称这样结合在一起的几个词为习惯用语。例如 cold war(冷战)、talk show (脱口秀)、to go out of one’s way(尽最大努力),以及 as tricky as a monkey (狡猾的)等等都属于习惯用语。
英语习惯用语的特点是它的构成往往很奇特,不合逻辑,有时在语法上甚至是错误的。然而,使用习惯用语往往使句子简捷明了,生动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它们是语言的捷径。
习惯用语的另一特点是意义含蓄而深刻,常常富有意外之意,即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相差甚远,因此,无论从结构还是意义,我们必须把每个习语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不能随意改变习语的任何部分。例如:black(色)一词,在英语中意为“坏的”black list(黑名单),black market(黑市)。但在in the black这个短语中,绝不可望文生义,因为它的意思是“盈利”,如 company is now turning in the black,not in the red.(该公司目前盈利而不是赤字)。在这两个习语中,“the”是万万不可漏掉的,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学会掌握他们,别无他法。
二、关于习惯用语的结构及其含义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习惯用语并非像现在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可用可不用,仅仅是口语表达。它们已出现在许多规范的正式语体中,诗里有之,莎士比亚或《圣经》的语言里有之。例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源于圣经《旧约》,caviar to the general(阳春白雪)源于莎翁的名剧 Hamalet。实际上,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经常用到习惯用语,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往往没有察觉到自己的使用习语,而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生,时刻注意着习语的使用,却往往感到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从习语的结构及其含义详细地研究探讨一下。
习惯用语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短者非常短,长者相当长。如 a big shot(大人物,大亨),a dark horse(黑马),指实力难测的赛马或出人意料的获胜者;较长的习语如: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两鸟,一箭双雕),Let by gones be by gones (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等。
习惯用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因此,它的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知道,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才得以沿袭固定下来的,尽管有些习语选词搭配违反常规,但若知道了他们的来源背景和使用范畴,就可以较容易地想象出它们的含义,毕竟语言是扎根于实际生活中的。例如,与日常生活有关的,to be born with a silver six,on in one’s mouth(生于富贵人家);与饮食有关的,如to eat humble pie(忍气吞声,忍辱含垢);与度假旅行有关的,如:to hitch a ride(搭便车);与工作有关的,如:a white coat’worker(白领工人,脑力工作者)和a blue collar ’worker(蓝领工人,体力劳动者)等等。
三、如何正确地使用习惯用语
首先,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牢牢记住,也可以说把习语当作一个略长一些的单词来记忆。“固定习语”是指根本不能做任何改变的习惯用语,对于这样的习语,至关重要的是在牢记的基础上用得准确无误,切忌把本国语言的成语简单地译成英语习惯用语。我们作英汉互译时常说:“译成英语要符合英语的习惯,译成汉语又要符合汉语的规律”,以免使人迷惑不解甚至闹出笑话。例如,as wet as a drowned rat其中rat意为“老鼠”,可是一定要译为“湿得像落汤鸡一样”才符合汉语的习惯。另外一些习语只是某些部分是固定的,其余部分是不固定的,对于这样的习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固定部分的有限的变动,绝不可随心所欲地任意变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习语在语言上怪癖的独特性,并且下决心学会掌握它们。
其次,要清楚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使用习惯用语才是合体的。谈话中,用词的选择常常取决于谈话对象、当时的情况或场合。如果谈话对象是朋友,又是在私下场合,就可用口语体短语,甚至使用俚语(slang)。而在正式场合,谈话对象不熟悉或在大庭广众之下,选词用字往往要慎之又慎。这就要求在平时的习语学习中,把握语体的分寸,注重区分习语的“正式用语”和“口语用语”,以及那些中性的适用于任何场合的习惯用语,这一点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但要注意多听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谈,还要悉心多读包含习语的英语文字材料,不可以脱离语境,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学习习语,那样,往往事倍功半。
四、运用习语分类扩大词汇量
在英语中,除术语外,单义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多义词,习惯用语更是如此。例如,动词短语to make up,就多达七种含义:①组成②弥补、补足③配制④编造、编写⑤缝制(衣服)⑥和解⑦化装、打扮。因此,掌握多种含义的习语本身就是扩大词汇量的一条途径。
目前,无论是四、六级考试,还是托福、雅思,其词汇部分的考题中有相当比例的题目是以习语为中心的。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习语实际上是属于不同词性的词组,有的是动词词组,如 to come up with to look up to;有的是介词词组,如 for the time being ;有的是形容词词组,如 free of;有的是名词词组,如cold war,neck and neck。根据习语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运用语法知识把习语分类,然后再按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等加以记忆。另外,按照专题把用于特殊环境和涉及特殊范畴的习语加以分类编排,也不失为一种巧记习语的好办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不断积累和正确使用习惯用语应当是每个学生的目标,这是一个值得努力实现的,可以使人尝到甜头的目标。因为运用习语分类记忆可以扩大词汇量,可见英语习语在词汇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在文章、谈话或交际活动中娴熟、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定会大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语言生动、活泼,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习惯用语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当几个词结合在一起,其含义与这几个词作为单词独立存在时的含义都不同时,就称这样结合在一起的几个词为习惯用语。例如 cold war(冷战)、talk show (脱口秀)、to go out of one’s way(尽最大努力),以及 as tricky as a monkey (狡猾的)等等都属于习惯用语。
英语习惯用语的特点是它的构成往往很奇特,不合逻辑,有时在语法上甚至是错误的。然而,使用习惯用语往往使句子简捷明了,生动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它们是语言的捷径。
习惯用语的另一特点是意义含蓄而深刻,常常富有意外之意,即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相差甚远,因此,无论从结构还是意义,我们必须把每个习语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不能随意改变习语的任何部分。例如:black(色)一词,在英语中意为“坏的”black list(黑名单),black market(黑市)。但在in the black这个短语中,绝不可望文生义,因为它的意思是“盈利”,如 company is now turning in the black,not in the red.(该公司目前盈利而不是赤字)。在这两个习语中,“the”是万万不可漏掉的,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学会掌握他们,别无他法。
二、关于习惯用语的结构及其含义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习惯用语并非像现在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可用可不用,仅仅是口语表达。它们已出现在许多规范的正式语体中,诗里有之,莎士比亚或《圣经》的语言里有之。例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源于圣经《旧约》,caviar to the general(阳春白雪)源于莎翁的名剧 Hamalet。实际上,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经常用到习惯用语,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往往没有察觉到自己的使用习语,而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生,时刻注意着习语的使用,却往往感到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从习语的结构及其含义详细地研究探讨一下。
习惯用语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短者非常短,长者相当长。如 a big shot(大人物,大亨),a dark horse(黑马),指实力难测的赛马或出人意料的获胜者;较长的习语如: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两鸟,一箭双雕),Let by gones be by gones (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等。
习惯用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因此,它的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知道,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才得以沿袭固定下来的,尽管有些习语选词搭配违反常规,但若知道了他们的来源背景和使用范畴,就可以较容易地想象出它们的含义,毕竟语言是扎根于实际生活中的。例如,与日常生活有关的,to be born with a silver six,on in one’s mouth(生于富贵人家);与饮食有关的,如to eat humble pie(忍气吞声,忍辱含垢);与度假旅行有关的,如:to hitch a ride(搭便车);与工作有关的,如:a white coat’worker(白领工人,脑力工作者)和a blue collar ’worker(蓝领工人,体力劳动者)等等。
三、如何正确地使用习惯用语
首先,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牢牢记住,也可以说把习语当作一个略长一些的单词来记忆。“固定习语”是指根本不能做任何改变的习惯用语,对于这样的习语,至关重要的是在牢记的基础上用得准确无误,切忌把本国语言的成语简单地译成英语习惯用语。我们作英汉互译时常说:“译成英语要符合英语的习惯,译成汉语又要符合汉语的规律”,以免使人迷惑不解甚至闹出笑话。例如,as wet as a drowned rat其中rat意为“老鼠”,可是一定要译为“湿得像落汤鸡一样”才符合汉语的习惯。另外一些习语只是某些部分是固定的,其余部分是不固定的,对于这样的习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固定部分的有限的变动,绝不可随心所欲地任意变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习语在语言上怪癖的独特性,并且下决心学会掌握它们。
其次,要清楚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使用习惯用语才是合体的。谈话中,用词的选择常常取决于谈话对象、当时的情况或场合。如果谈话对象是朋友,又是在私下场合,就可用口语体短语,甚至使用俚语(slang)。而在正式场合,谈话对象不熟悉或在大庭广众之下,选词用字往往要慎之又慎。这就要求在平时的习语学习中,把握语体的分寸,注重区分习语的“正式用语”和“口语用语”,以及那些中性的适用于任何场合的习惯用语,这一点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不但要注意多听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谈,还要悉心多读包含习语的英语文字材料,不可以脱离语境,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学习习语,那样,往往事倍功半。
四、运用习语分类扩大词汇量
在英语中,除术语外,单义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多义词,习惯用语更是如此。例如,动词短语to make up,就多达七种含义:①组成②弥补、补足③配制④编造、编写⑤缝制(衣服)⑥和解⑦化装、打扮。因此,掌握多种含义的习语本身就是扩大词汇量的一条途径。
目前,无论是四、六级考试,还是托福、雅思,其词汇部分的考题中有相当比例的题目是以习语为中心的。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习语实际上是属于不同词性的词组,有的是动词词组,如 to come up with to look up to;有的是介词词组,如 for the time being ;有的是形容词词组,如 free of;有的是名词词组,如cold war,neck and neck。根据习语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运用语法知识把习语分类,然后再按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等加以记忆。另外,按照专题把用于特殊环境和涉及特殊范畴的习语加以分类编排,也不失为一种巧记习语的好办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不断积累和正确使用习惯用语应当是每个学生的目标,这是一个值得努力实现的,可以使人尝到甜头的目标。因为运用习语分类记忆可以扩大词汇量,可见英语习语在词汇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在文章、谈话或交际活动中娴熟、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定会大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语言生动、活泼,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