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肌性斜颈病因不清,由于多数发生于难产、臀产和剖宫产患儿,有学者认为是分娩时产伤造成胸锁乳突肌内血管撕裂形成血肿后机化或因肌肉损伤后肿胀,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缺血性挛缩所致;也有人认为由于胎儿胎位不正,颈部屈曲,局部肌肉痉挛性缺血,静脉栓塞或感染性肌炎所致;还有人认为由于遗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小儿肌性斜颈早期胸锁乳突肌内见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变性,晚期则全部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小针刀对小儿肌性斜颈治疗机制为松解粘连,刮除瘫痕,使颈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推拿手法对小儿肌性斜颈的作用机制为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使病灶部位的水肿等病理产物得以吸收,从而起到了舒筋活血、消瘀退肿的作用。弹拨法、侧屈法、旋转法可牵拉肌纤维,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组织。早发现,及时正确的推拿治疗,一般效果亦佳。但8个月以后,因胸锁乳突肌已经纤维变性,甚至为结缔组织所代替,则推拿治疗效果极差,而小针刀治疗效果极佳,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