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改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这一门课程,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氧气的制备实验为例,对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进行探究,主要介绍了化学实验装置改进、化学实验药品改进,共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参考,使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与实验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药品
  一、 前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包括几种不同的实验形式,如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其中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对教材当中提出了理论与平衡方程等进行验证,但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倡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应用探究性实验用于教学活动,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基础,探究其化学原理。无论是哪种实验形式,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严密的实验流程,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由此,就显示出了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必要性。
  二、 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室制备氧气采用的是排水法。其中,氧气的制备原理为:2H2O2MnO22H2O O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其实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氧气生成过程中,由于反应较为剧烈,影响分液漏斗的活塞被打开时,过氧化氢溶液无法滴下,并形成较多气泡向上溢出。②在反应一段时间之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下降,影响反应速度明显减慢,实验效果不再明显。③发生装置的气压平衡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也会影响反应速率。④由于缺乏干燥装置,影响采用排水法制备的氧气浓度,水蒸气会影响后期燃烧检验时的结果。
  图1
  对于上述实验装置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如下图所示改进。①在发生装置中,引入了一根橡皮条,帮助达到平衡气压的效果。②在锥形瓶的底部位置,增设放液口,保证反应后的废液能够及时排除,降低对后期反应过程的影响。基于这两种改进办法,能够显著提升实验速率,且能够制备大量的氧气。③在出气口处,放置干燥剂,有效去除与氧气共同排出的水蒸气,达到消除干扰、提升实验准确度的效果。④在集气瓶的底部增设进气口,由于氧气相比于空气密度更大,通过这一进气口能够在上部消耗氧气的同时,及时补充实验所需氧气,进而可以利用同一装置,一次性完成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以达到简化实验装置的效果。
  图2
  另外,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过程中,有学生在资源再利用这一环保理念的引导之下,对实验当中的装置进行了更换处理,常规实验当中需要用到的锥形瓶、长颈漏斗等玻璃仪器,用塑料制品代替,包括矿泉水瓶、塑料袋、橡皮塞等,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实现实验过程中的固液分离,进而节约药品,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这一装置改进方式,在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都十分适用,应用价值明显提升。
  三、 化学实验药品的改进
  在化学实验当中,对实验药品进行改进,能够显著提升反应速率,进而缩短实验时间,提升整体课堂效率。在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实验中,涉及的实验药品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其中,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在30%左右,浓度过高,不仅反应剧烈易喷发,且对皮肤具有十分强烈的腐蚀作用,用以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要将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15%左右,但注意不能使浓度过低,会影响反应过慢。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过程中,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控制反应过程,原有的一次性加入二氧化锰的方式,导致反应速率与氧气收集效果不够完善,过氧化氢溶液的消耗量也过大,对其进行改进后,可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到大试管底部,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当中进行滴加,使反应发生。这种滴加的形式,能够有效控制反应速度与药品用量,生成的氧气更易收集,且能够有效節约药品。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水,但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加热处理,控制难度较大;而上述过氧化氢制备氧气,优化之前的反应速度较慢,利用高锰酸钾的反应特点,加之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可生成H2O和氧气这一原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创新形成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混合制备氧气的方法。通过这一实验创新,能够避免实验过程的加热操作,采用分液漏斗将过氧化氢滴入到高锰酸钾溶液当中,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还能极大地加快氧气的产生速度。这种安全、便捷、快速、有效的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显著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十分适合中学教学。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氧气为例,探究中学化学实验改进,有利于提升化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相关分析,对于化学实验装置与药品的改进,属于常规的改进范畴,在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直接实现改进过程,进而通过实践观察,提升实验体验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记忆实验原理与相关性质等。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之下,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要切合教学实际需求,综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大明,关宁.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策略[J].广西教育,2017,(22):34-35.
  [2]雷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考[J].考试周刊,2017,(25):50-51.
  作者简介:
  扈玉歌,姚如富,孟新新,范诗峰,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李某,女,五年制大专生。新生入校,内向胆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原因是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不当,产生的自卑心理。根据其情况,制定了辅导计划,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生活氛围;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该生的孤僻现象有所好转,能够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  关键词:孤僻;辅导;案例  李谋,1999年出生,五年制大专学生,该生新生入校时为住校生,不到一个星期提出办理走
摘 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并非是专业程序员,因此不需要过度关注代码复用性和可移植性,像C、Java等语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在未来工作中很难持续使用。而Python作为一种易读、易维护的编程语言,也是最接近自然语言的通用编程语言,十分适合需要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面向非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开展Python语言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师生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升
摘 要: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设备不断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白板的广泛使用,传统的课堂已经被深刻的改变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的使用电子白板来促进教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声茂并举的课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电子白板;数学课堂;深度融合  一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促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加上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则显得尤为必要,与此同时,这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而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也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内容展开浅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民俗文
摘要:土家族民间美术是土家族民众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美术专业陆续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以加强其传承发展。本文以湖南吉首大学为对象,试图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的传承现状,并通过深入分析之后,总结在传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  关键词:土家族;民间美术;高校;美术教育;传承  土家族民间美术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它
摘 要:作业是种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形式,单一而枯燥的数学作业压制了多少学生的创造性。低年级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的专题研究甚少。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枯燥灵活;单一;生活;随机应变生活融合  2011年进入州东至今,一直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放学后家长们总是挤在黑板前抄写家庭作业,有时在
摘 要:初中数学既是对小学数学的一个知识总结,也是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生长点·渗透点·探究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成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找到严谨的教学思路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生长点·渗透点·探究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几个
摘 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占据课堂的主导,使得整体的课堂效率并不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的完善与解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初中数学课堂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当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在材料的选取及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也日益深入。历史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了解及运用能力,从中感悟历史。其中,阅读材料理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在考试中能否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纵观近年的高考题,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比重不断增加。故此,材料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指导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扮演
摘要: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必要环节,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出全新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与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与自由思考的空间。在小学阶段中,学生所积累的英语知识较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较多,包括教师的表达是否有词汇与语法的应用超出学生认知范围、教师提问的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