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文化教学。本文提出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笔者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现状和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解决本土文化失语的对策,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本土文化;文化失语;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109-01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状及影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逐渐引入多元文化教育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并且研究与改革不断深入。然而,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可谓望“文”兴叹,因此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和障碍。针对这种现象,早在2000 年,从丛的研究就发现,我国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即他们没有意识和能力有效地用英语传播我国文化。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倡导摆脱传统的语法、词汇等语言教学,深入开展文化教育。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却侧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人文风情,较少涉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不用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缺失,“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向外输出时不能突出其文化资源优势,更使得输出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屡遭文化冲击。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过于笼统和局限,不利于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尽管已提到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缺少不同文化的对比教学,忽视了提升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度和文化敏感度,失去了理解目的语的基础,继而无法与目的语相比较,因而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两者存在的共性及差异,影响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二、文化失语的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双语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又包括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和输出中华优秀文化,这样才能维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平衡。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相应对策。
  1. 教师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
  建设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本土文化的关键。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坚实牢固的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技能,也要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有意识地,积极承担母语文化的重要任务,将自己的更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当中,以促进开放学生的思维模式。感染并教育英语教师和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化身份和爱国主义情怀,然后他们将从心底的自发学习母语文化和向世界介绍英语母语文化作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增加本土的文化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学院和大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符合自己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就目前的情况看,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课程很多,如英国和美国的文学欣赏,英美概况,但很少公开对母语文化课程,学生直接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母语文化知识,计划开设英语课程与本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
  3. 教材设计的多元文化建设
  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文本比例很低,体现的是一种单一文化外语教学模式,虽然许多外语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配合,这种自发的本土文化介绍稍显单薄,谈及地方文化的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有些学校的改革也重视了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与培养,如苏州大学编写出版了《中华文明与苏州文化英文导读》,体现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双文化模式。要构建一个双文化模式,应尽量选用能体现具有双文化内涵、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呼吁校本特色,号召各个学校开设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
  4.文化测试指标的增加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母语文化的成就。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评价应避免在评价内容简化的方式,尽可能多添加一些文化意识评估内容。如提高书面英语话题母语文化,增加英语口语对母语文化,它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母语文化的热情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和文化知识。通过结合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考查,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语文化能力。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重本土文化元素比例,并不是对目的语文化的削弱,相反,它有利于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语言文化和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学习当地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文化比较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本土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健康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 19(1).
  [2]罗苏秦,李璇.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卢珊珊. 关于大学英语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D]. 广西大学,2013,(6).
  [4]田颖.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肖龙福,肖笛等.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因此,专科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本科生的方法是有区别的,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怎么来制定好专科生的培养方案以及怎么来讲好一节课是我们大学老师必须要研究的。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有关专科生教学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为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数学历史的悠久、形式的对称、语言的精炼、内容的和谐、构思的巧妙等都是数学美的特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者简介:聂会平(1973—),男,湖北云梦人,湖南文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教师行为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教师行为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开发对高校教师行为改善的作用,并分别论述了心理资本对教师心理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师行为改善的心理资本开发模式。  关
为研究有机铬凝胶体系在大庆中高温低渗透油田的调驱效果,采取物理模拟的技术手段,对有机铬凝胶体系进行影响因素和静、动态实验分析。研究发现:该体系的黏度范围可调控,并成
一、对课堂教学定位的思考  在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从这两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师都是从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将知识和能力的生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科学观念的培养有机整合,关心知识的建构和学法指导,同时更关注自己的课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一些什么好处。  例如,张老师利用小孩子天生爱做游戏的特点,用“打地鼠”引入新课,目的是结
摘 要: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地方工程类高校应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级工程人才,介绍了在改革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上进行的有益探索,给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即在树立多元化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调整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等。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