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绿色能源政策的政治学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要求经济结构、技术和制度的深刻变革。绿色能源政策(green energy policy)的概念——我们常常这样来界定,它包括在已建立的环境安全界限内旨在使国家能源行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的政策措施——对这一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国家通常需要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尤其是在能源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什么会对其与非国家行动者的合作产生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以南半球的国家和有范例性的北半球国家的能源政策为例,来对此进行解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论者认为绿色能源政策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条件:有效性、效率和合法性。这些条件可以通过改革方向的社会共识的促进、变革联盟的建立、系统的政策习得、运用市场机制来管理政策租金与政治俘获来实现。
其他文献
实现从传统治水到水治理现代化的转型,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欧洲在治理莱茵河、多瑙河、奥得河三条跨界河流过程中,创造了一套"有机共治"模式,诠释了水治理现代化的要义以及如何实现科学、依法和民主治水的路径,为我国推进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启迪.而综合各方情况看,当前我国尤其需要切实提高对推进水治理现代化迫切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用系统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精细化理念坚决贯彻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去.
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由英国学者埃里克·斯温格杜首次提出后,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政治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和剖析城市问题、推动城市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理论之一.城市政治生态学第二代理论家超越了第一代"都市马克思主义者"的城市主义方法论,在社会—自然、城市—乡村的辩证视角下将城市视为社会—自然杂合体,并通过城市新陈代谢、城市足迹、自然资本化等概念阐释城市化的生态基础及其对自然的建构作用,打破了传统城市分析的方法论领土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倾向.城市政治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空间论
2021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软实力、文化多样性与人文学".与会的中韩双方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从"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竞争力:人文学的价值""人文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韩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经验"三个分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本文是一篇自传性评论,回顾了西班牙社会学家卡斯特尔在过去50年(1965—2015年)的学术生涯中发表的研究成果,其主线是关于权力的实地理论的探究。本文既呈现了该理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也不回避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在卡斯特尔看来,权力关系是社会各领域最根本的关系。本文将展示他如何使用此方法来研究城市结构和空间动态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全球化进程、新的社会结构——网络社会的形成,以及数字环境下通信和权力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针对我们所生活的网络社会提出一个关于权力的网络理论。
本文试图阐明欧洲新民主国家转型后经济持续不平等的原因和方式。新民主国家的民主并不会减少不平等,因为在高度动荡的选举环境中,穷人在选举过程中的低参与度和新民主国家政党的弱制度化,使得为了赢得选举的执政党利用再分配的公共政策为其核心选民和投票率高、能提供资源支持的组织化公民社会团体谋福利,以维持并巩固其选民基础。政府偏向于忽视不爱投票的穷人的利益,针对穷人的定向支出被削减,穷人在国内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对欧洲31个民主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后,本文提出了“中间选民”理论的修正版——“中间可能选民”理论,
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ECFR)的“亚洲及中国”项目组于2018年10月在其官网上发表了新一期的中国分析报告《中国梦走向数字化:习近平时代的技术》(The China Dream Goes Digital:Technology in the Age of Xi)。该报告由四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智库的研究学者共同完成,并由顾德明(Francois Godement)作序。这四位学者分别是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普日科蒂尼亚克(Marcin Przychodniak)、自由研究学者德林豪森(Katja Drinha
2018年10月,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在官网登载了研究助理莫诗彬(Sabine Mokry)的文章《解码中国的世界秩序概念:中国学者如何反思和塑造外交政策理念》(Decoding Chinese Concepts for the Global Order:How Chinese Scholars Rethink and Shape Foreign Policy Ideas)。该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国内学界讨论世界秩序的主要概念和观点的分析,来理解中国领导层的世界秩序观,进而总结欧洲政府和
近日,美国学者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在“传统基金会”发表题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China 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trategic Implic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ppo-sition)的文章,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塑印度-太平洋地区和欧亚大陆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给美国及其合作伙伴还有参与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他回顾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为了寻找“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所做的努力。因此向美国政府提出了1
《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8年第5期刊载了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欧娜·纳福塔利亚(Orna Naftail)题为《“这些战争片就像漫画”:教育、媒体消费与中国青少年的对日态度》(“These War Dramas are like Cartoons”:Education,Media Consumption,and Chinese Youth Attitudes towards Japan)的文章。该文指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的外国媒体消费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期《国外社会科学》围绕“70年来的中国发展与海外中国研究”,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台湾大学石之瑜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亚历山大·罗曼诺夫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周武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教授五位专家展开学术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磊研究员受《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委托,主持了本次对话,对话以笔谈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