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可以说是现代化编目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书目数据
套录编目,指的是相关编目员为一种图书编目之前,先对从外部所获取的编目数据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从而转换为图书馆自身数据库记录的全部过程。通过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不仅仅节省了图书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提高了图书馆的运作效率,更促进了书目数据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一、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主题词标引质量问题
在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中,存在着主题词标引质量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相关编目人员的用词习惯,另外汉语自身的表达多样性、复杂性也增加了主题标引的难度,具体表现为源数据将动词、虚词等等非名词或者是名词性词组误作主题词标引以及没有将自由词转换为主题词。举个例子来说,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一书当中,源数据错误著录为:606@a社会分层结构@y中国,而正确的著录应该是:606@a社会结构@x研究@y中国@z现代,因为社会分层结构是一个自由词,所以应该转换成为主题词社会结构,与此同时主题标引级次过于简单,所以还应该增加研究和现代主题词标引。
(二)并列题名著录质量问题
并列题名,又被称之为平行题名,指的是在书名页中所出现的并且与正书名语言文字不同的对照书名,然而没有载于书名页的其他语种书名不能够视为并列题名,而与汉字书名对照的汉语拼音书名也不能够视为并列题名。正是因为目前对于并列题名的含义理解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所以造成了著录格式的五花八门现象。比如说题名页上载有:人的存在论ONTHE BEINGOF MAN,而正确的著录应该是:200@a人的存在论@d ON THE BEING OF MAN@f杨金海著。
(三)分类标引的质量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说,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分类标引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累:第一类:分类太粗,标引深度不一。一般来说,一些大型的图书馆分类标引深度都倡导宜细不宜粗的方针,以准确的、全面的反映出自身图书的内涵,然而,外来数据源常常采取粗放分类的方式,特别是对一些教材、习题集以及普及读物等等都没有进行必要的复分,从而使得图书馆在进行套录数据的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展开更进一步的细化分类,从而降低了编目的效率。比如说管理现代化研究和实用教材/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源数据的错误著录是:690@a C93@v4,而正确的著录则应该是:690@a C931-43@v4;第二类:同种图书分类标引不一。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不同编目人员对同种图书内容的不同理解,从而产生了同种图书分类号标引不一致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编目人员,由于前后不同时间对同一种图书的认识不同,也很有可能会产生前后分类不一的错误。比如说指环王与哲学(美)格雷戈里·巴沙姆,(美)埃里克·布朗森编/金译,两批源数据的分类号完全的不同,分别为:B821以及I561.074。
二、做好中文图书套录编目的措施
(一)提高编目人员的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是最为直接的、关键的因素,特别是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工作,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够以自身的责任感为动力,从而全身心的、一丝不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除此之外,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工作还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以及相关的工作规则。正是因为这样,图书馆领导必须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这样既强化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又提高了自身的运作效率,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制定有特色的套录编目
对于中文图书套录外来的数据,不能够简简单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并且严格的按照我国相关制度来进行,包括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以及《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编目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套录的过程中找到规律,才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够对中文图书套录数据进行适当的、合理的修改,从而确保图书馆数据的规范以及统一。
(三)加强套录编目规范化建设
在中文图书套录编目的工作中,确保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其实就是保证数据库正常運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联机套录编目和保证套录数据质量的必要前提。联合编目中心必须对上传的每一条数据进行严格的、严谨的审查以及校对,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改正,而工作人员在套录联合数据库记录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所下载的数据有错误或者是有争议,就应该及时的通知联机编目中心的质量控制机构,从而展开及时的改正以及协调。只有通过这种层层加强校对制度并且制定严格的检查、纠错质量控制方案,才能够从本质上确保高质量的联合编目数据,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套录编目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图书套录编目维护
就算相关的编目人员对外来的数据展开的严谨的、认真的一一核对,就算审核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完整的复审,但是到最后进入馆藏书目的数据也同样的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正是因为这样,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展开、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只有经常性的对数据库进行相关的检查、维护工作,才能够将错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审核人员还应该定期对书目数据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逐一的审核以前套录数据中所存在的错误,从而逐一的改正。而在核查、改正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错误的原因提醒相关的编目人员,使之能够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从根本上去保证中文图书套录编目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图书馆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数据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个基础业务工作质量,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大问题。而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核心,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书目数据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书目数据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积极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法,认真规范每一条记录内容,才能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规范的、标准的以及真实的检索工具。
参考文献
[1]章卫民.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的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
[2]吴慧.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
[3]李艳芳.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
【关键词】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书目数据
套录编目,指的是相关编目员为一种图书编目之前,先对从外部所获取的编目数据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从而转换为图书馆自身数据库记录的全部过程。通过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不仅仅节省了图书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提高了图书馆的运作效率,更促进了书目数据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一、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主题词标引质量问题
在中文图书套录编目中,存在着主题词标引质量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相关编目人员的用词习惯,另外汉语自身的表达多样性、复杂性也增加了主题标引的难度,具体表现为源数据将动词、虚词等等非名词或者是名词性词组误作主题词标引以及没有将自由词转换为主题词。举个例子来说,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一书当中,源数据错误著录为:606@a社会分层结构@y中国,而正确的著录应该是:606@a社会结构@x研究@y中国@z现代,因为社会分层结构是一个自由词,所以应该转换成为主题词社会结构,与此同时主题标引级次过于简单,所以还应该增加研究和现代主题词标引。
(二)并列题名著录质量问题
并列题名,又被称之为平行题名,指的是在书名页中所出现的并且与正书名语言文字不同的对照书名,然而没有载于书名页的其他语种书名不能够视为并列题名,而与汉字书名对照的汉语拼音书名也不能够视为并列题名。正是因为目前对于并列题名的含义理解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所以造成了著录格式的五花八门现象。比如说题名页上载有:人的存在论ONTHE BEINGOF MAN,而正确的著录应该是:200@a人的存在论@d ON THE BEING OF MAN@f杨金海著。
(三)分类标引的质量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说,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分类标引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累:第一类:分类太粗,标引深度不一。一般来说,一些大型的图书馆分类标引深度都倡导宜细不宜粗的方针,以准确的、全面的反映出自身图书的内涵,然而,外来数据源常常采取粗放分类的方式,特别是对一些教材、习题集以及普及读物等等都没有进行必要的复分,从而使得图书馆在进行套录数据的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展开更进一步的细化分类,从而降低了编目的效率。比如说管理现代化研究和实用教材/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源数据的错误著录是:690@a C93@v4,而正确的著录则应该是:690@a C931-43@v4;第二类:同种图书分类标引不一。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不同编目人员对同种图书内容的不同理解,从而产生了同种图书分类号标引不一致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编目人员,由于前后不同时间对同一种图书的认识不同,也很有可能会产生前后分类不一的错误。比如说指环王与哲学(美)格雷戈里·巴沙姆,(美)埃里克·布朗森编/金译,两批源数据的分类号完全的不同,分别为:B821以及I561.074。
二、做好中文图书套录编目的措施
(一)提高编目人员的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是最为直接的、关键的因素,特别是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工作,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够以自身的责任感为动力,从而全身心的、一丝不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除此之外,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工作还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以及相关的工作规则。正是因为这样,图书馆领导必须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这样既强化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又提高了自身的运作效率,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制定有特色的套录编目
对于中文图书套录外来的数据,不能够简简单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并且严格的按照我国相关制度来进行,包括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以及《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编目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套录的过程中找到规律,才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够对中文图书套录数据进行适当的、合理的修改,从而确保图书馆数据的规范以及统一。
(三)加强套录编目规范化建设
在中文图书套录编目的工作中,确保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其实就是保证数据库正常運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联机套录编目和保证套录数据质量的必要前提。联合编目中心必须对上传的每一条数据进行严格的、严谨的审查以及校对,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改正,而工作人员在套录联合数据库记录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所下载的数据有错误或者是有争议,就应该及时的通知联机编目中心的质量控制机构,从而展开及时的改正以及协调。只有通过这种层层加强校对制度并且制定严格的检查、纠错质量控制方案,才能够从本质上确保高质量的联合编目数据,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套录编目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图书套录编目维护
就算相关的编目人员对外来的数据展开的严谨的、认真的一一核对,就算审核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完整的复审,但是到最后进入馆藏书目的数据也同样的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正是因为这样,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展开、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只有经常性的对数据库进行相关的检查、维护工作,才能够将错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审核人员还应该定期对书目数据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逐一的审核以前套录数据中所存在的错误,从而逐一的改正。而在核查、改正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错误的原因提醒相关的编目人员,使之能够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从根本上去保证中文图书套录编目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图书馆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数据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影响到图书馆的整个基础业务工作质量,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大问题。而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核心,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书目数据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书目数据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积极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法,认真规范每一条记录内容,才能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规范的、标准的以及真实的检索工具。
参考文献
[1]章卫民.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的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
[2]吴慧.中文图书套录编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
[3]李艳芳.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