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的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呢?本人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粗浅尝试。
  一、 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乳”字时,我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又如:有个老师在教学“打”字时,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
  二、 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进行德育方面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教学课文应以和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在上课前,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片段,学生们安安静静地看,不少学生悄悄地擦眼泪。还有几个甚至惊叫起来。短片结束后,一个学生忙问:"老师,被烧的人为什么不懂跳出来呢?"有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不想办法自救?"还有的说:"他为什么一动不动?"还有的学生愤愤地说:"那个人为什么那么傻,那么笨?"此时,学生的心已被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情感完全融入到录像情境中,恨不得亲自到现场去救那个人、骂那个人。他们的道德情感已被极度激发,但对于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最后学生明白了邱少云只要一跳出来,是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他之所以能够忍受巨痛,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是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由此学生深刻体会了邱少云那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死不屈的高尚品德。进一步深思,学生就能领会到这是源于邱少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极度仇恨。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不用费太多的口舌,就使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洗礼,德育渗透的自然、恰到好处。
  三、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经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 例如: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目的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还可组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如表演:假如我是XX (小花、小草、小树),遇到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出深动感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受教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成功的德育渗透,如点睛之笔,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化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地深入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1.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只要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师
期刊
临洮县第三中学 倒装(Inversion)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以强调一定句子结构或某一句子成分,英语句子的倒装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二是由于修辞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此用法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频频出现,是高考的热点 ,为此,笔者对此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全面理解,准确应用。  倒装句的分类  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有两种,将主语和谓语完全颠倒过来,叫做完全倒装
期刊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尝试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以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各异,问题可大可小,可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特点设置。本文就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上册)《海水的运动形式》“洋流”为教学基点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洋
期刊
在学生心目中,“数学就是计算”、“数学是数字”、“数学是+-X÷等符号”,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束缚在课本知识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质。这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只希望通过开发和实施多元化的数学校本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寻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开胃“苹果”,让数学学习更具有活力,使学生喜欢数学多一点,并最终提升学生数学发展的后
期刊
为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创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我把课程资源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引导教师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创造课程和实施课程,基本建立了校本教育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使构建高品质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  一、提升对课程开发意义的认识是做好课程资源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是我们认为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关乎学生的教育权利、
期刊
众所周知,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水平测试的重要内容,而读写能力的根本便是识字,识字教学也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不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字才能遣词造句,进而谋篇布局,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识字教学也是发展儿童智能的重要途径,因为要掌握汉字,不仅要分别识记音、形、义这三个因素本身,特别是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同时还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积极探索数学作业的新形式,不断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作业呢?  一、作业设计要关注趣味性  教育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们可以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做文章。可以设计情境类、游戏类、画图类、制作类、猜谜类等作业,使学
期刊
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1980年,是一所成人中等师范学校。初期以短期培训为主,中期以民办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近十年来,启动并完成了两轮继续教育,即1999年至2002年的第一轮继续教育,主要采取集体面授方式教学,效果较好;2006年以来的第二轮继续教育,也是集中面授方式教学,但由于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整个培训不能满足一线教师对知识特别是新课改教学方法的渴求,意见较多
期刊
小学语文课文《凡卡》,节选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文章描述的是十九世纪沙皇尼古拉三世统治下的儿童凡卡的故事。凡卡是个可怜的孩子,他从小没爹没娘,只有爷爷一位亲人。由于爷爷年迈贫困,无力抚养小凡卡,只好将他送往莫斯科一家鞋店当学徒。凡卡在老板那里常挨打,老板用皮带揍凡卡,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伙计们也捉弄他。小凡卡在鞋店备受虐待,圣诞之夜给爷爷写信,梦想能回到爷爷身边。  孩子悲惨的遭遇、纯真的
期刊
一、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学生潜能  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为“感受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个测量活动,找身边的物体,先估计一下它的一个面的周长,再测量。当老师宣布可以测量任何东西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他们一溜烟就离开了座位,量黑板、讲台、窗户、纸张、宣传栏、书包、书本、铅笔盒、铅等等。有的学生不满足于在教室测量他们走到操场边,就开始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走到大树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