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看到一个热门话题:“现在的工作让我很不开心,每天心里想着的都是辞职、辞职,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办,难道只能这么一天一天混日子?”一个精辟的回答是,现在的不满意,基本都是源自多年前的选择。
7月毕业季,又将有909万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选择职业方向。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职业发展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是战略问题,努力是战术问题。选对了方向,向目标前进的过程虽然艰苦曲折,但每一步都让你更靠近目标;选错了方向,跑得越快,错得越离谱。如何选择?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外部环境千差万别,但是,在职业发展领域,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笔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2021年,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仍然存在。相关调查发现,71%的2021届毕业生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生活成本更高的一线毕业生、迟迟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则更加“求稳”。在求职时,毕业生择业更看重企业文化与制度,同时希望发展副业以对抗未来的风险。《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50%左右的毕业生更倾向选择国家扶持行业或新兴高薪行业。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在从业领域方面仍旧趋向于保守。
话说回来,无论是求稳,还是激进,也不管选择什么职业,作为一个职场人,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当然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自己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而在确定方向时,最主要的是确定专业领域。注意,这个“领域”不是指笼统的“市场营销”或“人力资源”。这太宽泛了,对构建核心竞争力毫无帮助。新晋职场人最好选择一个细分领域,如人才测评、人才管理咨询领域。如果致力于成为培训师,则细分领域包括领导力、营销和战略等;如果想成为财务工作者,则细分领域包括财务分析、融资、预算和成本管控等。
然而,领域也并非分得越细越好,因为太细则会导致专业空间太窄,发展受限,所以要把握好细分的程度。归纳起来,判断细分领域的一个标准,就是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他所不知道的那个领域的上一层,就可以作为你的细分领域。比如,大多数外行人不知道360度评估反馈、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等领域,但提起其上一层领域——人才测评,大家却都有所耳闻。因此,人才测评就可以成为你的细分领域。
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能量才能够聚焦,对问题的钻研才会更加专、精、深,而且竞争对手也不会太多,你才能够更快地成为专家,可替代性也会很小。虽然专注细分领域会使受众数量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些受众都是与你高度相关的人。一般来说,人们的学习方法都是T字形的,只需要在一个领域精通就可以了,其他大多数领域,重点在于了解及建立跨领域的联系。
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靠,就是专业。”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提出一个概念叫“广深高速”,意思是要当领导者,必须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和速度。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赶热潮,不要什么热就做什么。要优先发展自己熟悉、能发挥核心能力的领域。多增加一些深度,再逐渐提高自己的广度和高度。至于速度,自然而然就有了。
针对细分领域选择来说,每个人可能有很多个备选项。到底选择哪一项来作为自己的职业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赚不赚钱。如果按照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则会出现图1的七种情况。
☆既喜欢又擅长,还能赚钱。遇到这种职业,应该全力以赴为之奋斗,因为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喜欢但不擅长,也不赚钱。例如,你喜欢书法,但与专业水平没法比,不能通过写毛笔字来养活自己,因此只能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
☆擅长但不喜欢,也不赚钱。例如,你擅长整理房间,但你并不喜欢,而且也很难靠整理房间来赚很多的钱,因此这项工作建议你放弃。
☆赚钱但不擅长,也不喜欢。不感兴趣的职业,做起来一定没有热情,而且由于不擅长,也很难获得成就感,长久来说,会被那些更擅长的人比下去,所以短期内可以将就,但从长期考虑还是应该转换跑道。
☆既喜欢又擅长,但不赚钱。不赚钱就很难获得收入来源,所以这样的行业还是把它当作业余爱好或副业比较合适。
☆既喜欢又赚钱,但不擅长。这种职业可以当作谋生手段,但是由于自己不擅长,如有的人沟通协调能力不错,在企业做HR可以,但思维深度与创新能力不够,就不适合做咨询顾问,所以在这个领域不会走太远,很容易被高手刷下来。
☆既擅长又赚钱,但不喜欢。这种职业可以当作谋生手段,并且也有向理想化的職业发展的可能。由于自己擅长,加上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较容易带来成就感,从而逐渐使自己喜欢上这份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需要问自己以下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关于兴趣的,比如:我喜欢做什么?我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工作让我开心?是喜欢对外社交与客户打交道,还是喜欢独处思考与技术打交道?是喜欢在后台与工人和机器打交道,还是喜欢在前台与客户、竞争对手打交道?是喜欢创新性的产品研发、品牌营销,还是喜欢后台管理性的人事、财务?是喜欢在一线和敌人拼刺刀打硬仗,还是喜欢在后台运筹帷幄?
7月毕业季,又将有909万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选择职业方向。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职业发展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是战略问题,努力是战术问题。选对了方向,向目标前进的过程虽然艰苦曲折,但每一步都让你更靠近目标;选错了方向,跑得越快,错得越离谱。如何选择?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外部环境千差万别,但是,在职业发展领域,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笔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深耕一个细分领域
2021年,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仍然存在。相关调查发现,71%的2021届毕业生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生活成本更高的一线毕业生、迟迟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则更加“求稳”。在求职时,毕业生择业更看重企业文化与制度,同时希望发展副业以对抗未来的风险。《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50%左右的毕业生更倾向选择国家扶持行业或新兴高薪行业。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在从业领域方面仍旧趋向于保守。
话说回来,无论是求稳,还是激进,也不管选择什么职业,作为一个职场人,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当然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自己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而在确定方向时,最主要的是确定专业领域。注意,这个“领域”不是指笼统的“市场营销”或“人力资源”。这太宽泛了,对构建核心竞争力毫无帮助。新晋职场人最好选择一个细分领域,如人才测评、人才管理咨询领域。如果致力于成为培训师,则细分领域包括领导力、营销和战略等;如果想成为财务工作者,则细分领域包括财务分析、融资、预算和成本管控等。
然而,领域也并非分得越细越好,因为太细则会导致专业空间太窄,发展受限,所以要把握好细分的程度。归纳起来,判断细分领域的一个标准,就是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他所不知道的那个领域的上一层,就可以作为你的细分领域。比如,大多数外行人不知道360度评估反馈、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等领域,但提起其上一层领域——人才测评,大家却都有所耳闻。因此,人才测评就可以成为你的细分领域。
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能量才能够聚焦,对问题的钻研才会更加专、精、深,而且竞争对手也不会太多,你才能够更快地成为专家,可替代性也会很小。虽然专注细分领域会使受众数量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些受众都是与你高度相关的人。一般来说,人们的学习方法都是T字形的,只需要在一个领域精通就可以了,其他大多数领域,重点在于了解及建立跨领域的联系。
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靠,就是专业。”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提出一个概念叫“广深高速”,意思是要当领导者,必须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和速度。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赶热潮,不要什么热就做什么。要优先发展自己熟悉、能发挥核心能力的领域。多增加一些深度,再逐渐提高自己的广度和高度。至于速度,自然而然就有了。
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
针对细分领域选择来说,每个人可能有很多个备选项。到底选择哪一项来作为自己的职业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赚不赚钱。如果按照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则会出现图1的七种情况。
☆既喜欢又擅长,还能赚钱。遇到这种职业,应该全力以赴为之奋斗,因为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图1 职业选择三大因素的匹配图

☆喜欢但不擅长,也不赚钱。例如,你喜欢书法,但与专业水平没法比,不能通过写毛笔字来养活自己,因此只能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
☆擅长但不喜欢,也不赚钱。例如,你擅长整理房间,但你并不喜欢,而且也很难靠整理房间来赚很多的钱,因此这项工作建议你放弃。
☆赚钱但不擅长,也不喜欢。不感兴趣的职业,做起来一定没有热情,而且由于不擅长,也很难获得成就感,长久来说,会被那些更擅长的人比下去,所以短期内可以将就,但从长期考虑还是应该转换跑道。
☆既喜欢又擅长,但不赚钱。不赚钱就很难获得收入来源,所以这样的行业还是把它当作业余爱好或副业比较合适。
☆既喜欢又赚钱,但不擅长。这种职业可以当作谋生手段,但是由于自己不擅长,如有的人沟通协调能力不错,在企业做HR可以,但思维深度与创新能力不够,就不适合做咨询顾问,所以在这个领域不会走太远,很容易被高手刷下来。
☆既擅长又赚钱,但不喜欢。这种职业可以当作谋生手段,并且也有向理想化的職业发展的可能。由于自己擅长,加上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较容易带来成就感,从而逐渐使自己喜欢上这份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需要问自己以下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关于兴趣的,比如:我喜欢做什么?我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工作让我开心?是喜欢对外社交与客户打交道,还是喜欢独处思考与技术打交道?是喜欢在后台与工人和机器打交道,还是喜欢在前台与客户、竞争对手打交道?是喜欢创新性的产品研发、品牌营销,还是喜欢后台管理性的人事、财务?是喜欢在一线和敌人拼刺刀打硬仗,还是喜欢在后台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