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开辟新天地,也是对学生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提供了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让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 整合 语文素养 信息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1】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現代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自护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3】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采取合理有效地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主动探究获得新知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
一、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将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声、形、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愉快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时,通过用多媒体音频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引入,并与杨利伟神舟七号上天的事实相结合,配相关的视频及图片,音形结合就能达到很好的激趣效果。进行《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动情地唱了一首家乡戏——河南豫剧《花木兰》就激发了学生了解戏曲知识的兴趣。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搜集的戏曲知识和图片资料,播放更多的戏曲曲种供学生判断和欣赏。进行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时,将“旅游中的发现”和“旅游中的故事”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链接起来,诗配画,诗配乐,一边播放,一边讲述,部分学生提供了自己的旅游照片,讲了自己的旅游经历,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倍感欣喜,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到“旅游”中来。
二、营造学习氛围,改变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当学习目标确定后,学生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个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索性学习。
1.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引导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6】而现代教育技术与综合性学习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2.形成资源共享,培养合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协作探讨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通过这样的研讨,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这样学生就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多媒体、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教师指导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网上阅读、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
三、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书刊、报纸、杂志等集中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搜集、选择、编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字和插图有机结合,设计出精美的语文小报,网络技术较高的学生还可以制作影集、幻灯片等,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一信息的筛选与收集过程将语文学习贯穿于课内、课外,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彭小明:《《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创新》,《兰州学刊》2006年1期
[2] 王旭等:《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5期
[3]黄伟:《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9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 整合 语文素养 信息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1】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現代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自护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3】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采取合理有效地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主动探究获得新知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
一、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将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声、形、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愉快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时,通过用多媒体音频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引入,并与杨利伟神舟七号上天的事实相结合,配相关的视频及图片,音形结合就能达到很好的激趣效果。进行《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动情地唱了一首家乡戏——河南豫剧《花木兰》就激发了学生了解戏曲知识的兴趣。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搜集的戏曲知识和图片资料,播放更多的戏曲曲种供学生判断和欣赏。进行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时,将“旅游中的发现”和“旅游中的故事”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链接起来,诗配画,诗配乐,一边播放,一边讲述,部分学生提供了自己的旅游照片,讲了自己的旅游经历,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倍感欣喜,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到“旅游”中来。
二、营造学习氛围,改变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当学习目标确定后,学生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个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索性学习。
1.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引导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6】而现代教育技术与综合性学习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2.形成资源共享,培养合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协作探讨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通过这样的研讨,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这样学生就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多媒体、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教师指导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网上阅读、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
三、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上,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书刊、报纸、杂志等集中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搜集、选择、编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字和插图有机结合,设计出精美的语文小报,网络技术较高的学生还可以制作影集、幻灯片等,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一信息的筛选与收集过程将语文学习贯穿于课内、课外,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彭小明:《《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创新》,《兰州学刊》2006年1期
[2] 王旭等:《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5期
[3]黄伟:《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