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俄语作家纳博科夫-西林——《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注解》评介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注解》是俄罗斯文学史家、纳博科夫研究者多利宁酝酿数十年之作,它逐句注释了纳博科夫最后一部俄语长篇小说《天赋》.多利宁重视文本的历史语境与历史真实,竭力还原小说各类历史语境,将历史语境作为阐释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对小说进行了细致考证.这部研究著作发现了小说中含有大量与实际精确相符的记述;揭示了小说不同层面的普希金印记,让人看到普希金是如何渗透纳博科夫的文本;解析了小说的俄语文字游戏,让人认识纳博科夫的“形式”并了知其深意.全书的细密注解对完善《天赋》中译本也深有裨益.
其他文献
德国作家施益坚的小说《蛮夷的上帝》以19世纪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位德国年轻传教士意外加入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东方历险故事,同时借助史料着重刻画了晚清历史舞台上的真实人物——重臣曾国藩与英军统帅额尔金.小说展现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与清末社会变革,同时折射现实,引发正处于历史大变局中的人们去思考面对文明冲突时应何去何从.
罗伯特·哈斯的体验形式,旨在纠正语言怀疑论以超验冲动为特征的表象形式和新批评主义以理念统一为标志的层级形式.体验形式论强调形式源自感知体验,且应呈现一个有张力和深度的感知过程,形成一个感知与被感知的整体性动态关系及一种以多元力量平衡为标志的秩序完成感.体验形式具有唯物性、复杂性和增进性.作为抒情实践的展现,体验形式既因及物性和参与性将诗的向内抒情与社会情境有机融合,又以专注性和重复性使诗的当下完成融入历史的进程.
河南是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基本形成,河南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7个省份之一,9所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郑州市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期刊
在《超人类叙事学》中,赫尔曼深入探讨了叙事文本中人类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动物如何建构主体身份等问题,力图建构生物叙事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媒介特色,内蕴人类与动物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想.该书继承了赫尔曼的后经典叙事学思想,贯彻了其认知叙事学思想中最核心的“世界建构”理念,不同以往的关注点体现了他在叙事学研究上的不断创新.
战后日本社会兴起的“不良”文化在近二十年来的衰弱之势不言而喻,而“不良”风格的人物角色、形象要素以及“不良”主题逐渐渗透到日本文学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以作者个人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性“不良”文学作品和其他“不良”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内心情感的自我暴露和自白,因此明显地带有私小说性质.作为一种亚文化的“不良”文学在与主流文学相抗衡时,因始终带有“下位”标签而其文学性几乎从未得到正视,但是固化的“不良”视觉要素使“不良”文学逆“不良”文化式微趋势而得以存续.当今网络文化盛行和图像时代趋势下,“不良”文学
是“作为技术的传播”,还是“作为文化的传播”rnQ①:邵老师好!最近一直在认真研读您的传播学专著,由衷感到,您是当代传播学领域的一位“宝藏学者”.这不仅是指您学术研究范围之广、成果之多,更是指您融通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大手笔、大视野与大格局.可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在把握和平衡学术研究的“专”与“博”方面的体会和建议?rn邵培仁:我的确涉猎了多个领域,但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循序渐进的结果.就阅读与写作来说,我大概跟大部分研究者差不多,从读第一本“精彩的书”开始,被书中的精彩论述所折服.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逐渐发
期刊
《科里尼案件》是德国作家费迪南德·冯·席拉赫2011年发表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事件的起因涉及二战历史和二战后对战犯的惩罚问题.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创伤与记忆重塑过去,拎出罪责.席拉赫揭露纳粹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聚焦战后德国司法界的一桩丑闻所引发的后果.对于席拉赫而言,从法律的视角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创伤、记忆和罪责,是回望过去、直视现在、面对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政治传播研究中,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为社会公共事件议题在社会运动中的结构性影响提供了有力解释,但鲜有人将其放置在新时代背景下验证.在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过程中,政治动员必须赋予其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新的意境和机制.2020年我国突发的新冠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为探索政治动员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难得的案例.通过对该事件报道中“口罩议题”的政治动员研究发现,政治机会结构为政治动员提供了新的影响机制,即开放的政治通道、联盟的政治精英、稳定的政府意愿.在此重要机制影响下,政府得以与社会精英和公众进行协同,共同结成潜在的意识形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特殊重要性.文章以2021年7月20日南京正式对外发布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为起点,对全国17个省级行政主体和34个地(市)级行政主体新闻发布平台上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发布主体、发布形式、发布内容、发布人员、媒体问答等多维视角切入,全面分析了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中呈现出的传播状况,并着力对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与策略探讨.
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中国新闻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一系列的理论、政策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推动党管媒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新的不同特点,但党管媒体的原则始终贯穿于中国社会变迁与媒体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中国新闻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内涵.总体来看,党管媒体在实践中呈现以下几点主要特征: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对思想舆论的引导,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新闻媒体必须恪守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体现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