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素材收集是关键一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18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资料筛选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工作成效。如何从繁杂多样的资料中采选到需要的素材?首先要构思提纲,明确选取内容,并提炼采选的原则与方法,让编写者有法可循;其次要明确材料来源,反复核实材料的科学性;最后要符合学情需要,规范使用地理术语,突出育人功能。
  拟定采选提纲,凸显乡土特色
  乡土地理教材资料的搜集和汇总难度大、耗时长,追求面面俱到容易导致杂而不精。如编写遵义市新蒲新区乡土地理教材时,我们最初的材料采选方案涵盖了本区地理环境的方方面面,拟定了十二个编写目录采写计划。着手搜集材料时,我们发现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搜集难度较大,且追求面面俱到导致内容范围过广、篇幅过长,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商讨几次后,大家统一认识,决定精编选编素材,以凸显本地区乡土特色,如日益凸现的区位优势、科研为主的新型城镇、底蕴深厚的沙滩文化等。
  明确素材来源, 确保科学准确
  我们搜集的材料大多来自文献、报刊、媒体、政府网站、实地调查等渠道,资料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也带来了材料不充分、素材老旧、地图模糊、数据来源不明等问题。例如近年来渝黔高铁、贵遵高速复线已经通车,缩短了遵义与重庆、贵阳的交通时长,但是相关报刊资料的报道时间较早,显示线路还在建设中,材料的描述与现实不符。在搜集温凉湿润的季风气候相关资料时,我们选用了报纸杂志上刊登的遵义市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但是不知道统计数据的具体年份,因而无法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根据教学案例编写需要,编者要对材料进行甄别、改编、舍弃,反复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图片的真实性。只有确保材料科学严谨和数据准确无误,乡土教材才能更加规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符合学情需要,突出教材功能
  乡土教材作为地理拓展课程,应鲜明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材料内容要符合學生的认知规律,规范使用地理术语。不能完全照搬地方志等专业文献资料,也不能直接使用政府、媒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材料使用要遵循教材编写原则,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增设阅读、活动、思考、作业等环节,采用图表、文字、漫画等多种呈现方式,增强趣味性,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乡土情感;其次要尽可能多地选取易于转化为图表的资料,使材料更具有可读性。
  此外,要加强地图的选用。“左图右书”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地理教学必须突出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区域认知也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乡土地图的采选难度大,是乡土地理选材中的难点之一,存在图片来源不明、模糊不清、缺少地图基本要素、亲自拍摄受设备和摄影技术的限制、图片不美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编者要选取有明确来源的区域地图,一般选用已经出版的专著中的专业地理图件或国家指定网站的图片素材作为底图,然后通过绘图软件,对地图进行编辑;编者自己拍摄图片,需要使用像素较高的摄影设备,确保图片美观、实用。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选好乡土素材,用好乡土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黄硕
  选好乡土素材,用好乡土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厚植家国情怀。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线教学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师生一起接受了一次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大培训、大练兵,在社交隔离状态下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大功一件。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师生重返教室。在线教学的应用,似乎又回到了疫情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着实有些可惜。在线教学当然不是方方面面都优于面对面的教学,或者说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还没有取得关键突破时,还缺乏那种面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发现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源,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在活动中教师要珍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加以判断,引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支持其深入探究。  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儿园的花果山”主题活动,在统计“有多少条上山的路”时,第二小组发现了一条只能延伸到半山腰的轮胎路,“半条路是不是路”引发了幼儿的激烈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绩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几方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既制约了前者的个性发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负担。基于此,学校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的走班制教师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实践。2016年11月,学校在八年级筹备开展数学和英语两大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将八年级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成就人类梦想的神圣使命。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新时代新在哪里?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教育该怎样回应时代命题、怎样答好立德树人这张考卷?对于教育的“领头羊”“掌门人”而言,责任尤其重大,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六个明确”,让“立德树人”从理念走向实践。  一是明确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校、育英才,方向永
一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学校,一定承担着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一所承担教师专业发展责任的学校,才能真正对学生成长负责。  站在讲台上的人是决定未来的人。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学校,一定承担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一所承担教师专业发展责任的学校,才能真正对学生成长负责。立足教师发展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沙河二小”)开发并落实了教师发展两大课程:专业素养纵深提升课程和幸福生命拓宽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现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自1994年被正式提出后发展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全球化时代,全纳教育思想影响了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实践证明,唯有走向全纳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国际视野下的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致力于捍卫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权益。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
礼仪是一个國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下园小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设“礼润童心”课程,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文明有礼的少年儿童。  课程背景。孔子问礼文韵千年,依于斯并融于斯的下园小学栖居于小巷深处。下园小学
“1932年,中央苏区政府发布了《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植树造林的文件。”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晴川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晴川实验小学”)崭新亮丽的校园里,植树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场“学百年党史”思政大课,从党史上第一个关于植树造林的文件,到习近平总书记连续9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校师生听得入神,对接下来的植树活动摩拳擦掌。
当代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德树人、人才强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高中阶段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如何在把握办学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变革育人方式,提供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产生和成长的土壤?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验中学”)创建于1920年。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