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粥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粥可谓精粹之一。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古籍中就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载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可见我国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能否喝粥,因人而异


  熬粥可用的食材很多,大米、小米、玉米面等等,都可以熬成粥。粥是很多老年人心目中的理想食品,不少人觉得晚饭喝一碗粥,便于消化吸收,可减轻肠胃负担,其实这个看法并不科学。能否喝粥,要因人而异。
  以大米为例。一般大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会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经过熬煮之后的大米粥,其主要成分既不是淀粉,也不是葡萄糖,而是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的中间产物,叫作糊精。糊精会使血糖快速升高,比淀粉快得多。一些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喝粥很容易使血糖波动过大。
  大米粥容易升高血糖,那么换用淀粉含量低一些的玉米面或其他粗粮熬粥,是否能减缓血糖的快速升高?事实上,只要将粮食熬成粥,其中糊精的含量都很高,不仅是大米、小米,也包括玉米面。玉米面熬成粥之后,其升高血糖的能力要比单吃玉米饼快得多。如果患有糖尿病,就尽量不要单纯喝粥,吃饭时可以“干”“稀”搭配,且“干”的要放在前面吃。例如,先吃点主食,再喝小半碗粥。
  当然,如果没有血糖高的问题,晚饭完全可以单喝点粥。所以,能不能单纯喝粥,主要在于有没有血糖问题,而不在于喝什么粥。
  想控制体重的朋友,也应注意。粥属于“挑逗型”食物,喝粥之后血糖上升迅速,身体为快速降低血糖而分泌胰岛素,会使人产生更强烈的饥饿感,加之粥属于半流质,会使人觉得更饿。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喝了一大碗粥,不久便饿了。

小小一碗粥,载不动这许多养生“责任”


  除了大米、小米等常见的粮食,很多粗粮都可以混搭着熬粥,有人喜欢在粥里加入各种杂豆,还有些朋友熬粥时喜欢加枸杞、百合、莲子、红枣等,熬成一锅“大杂烩”,觉得这样不仅营养全面,还兼具养生功效。
  在粥里添加很多粮食以外的东西不是不行,但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有利无害”的。首先,粥里的各种食材配在一起,不见得能起到多大的养生作用;其次,原料种类太多了,还有可能制造麻烦,万一喝粥后出现腹胀,都不知道是哪味原料造成的。比如,八宝粥的原意是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的粥,如今许多八宝粥的用料大大超出八种,对人体消化能力的要求比二米粥(大米、小米熬成的粥)高得多。
  有很多餐厅推出了一系列养生粥,有“营养丰富”的杂粮粥、美味可口的海鲜粥等,并为它们赋予了不同的功效,比如美白、润肺、补脑等。其实,粥就是将固态主食变成半流质或流质,它作为主食的本质并未改变。很多人给粥赋予过多的“责任”,例如希望通过喝粥达到营养平衡、全面。但是,粥没有这么“强大”,那些不同功效的养生粥只是在“卖概念”。 加了其他辅料的粥,无论是蔬菜粥还是鱼片粥、瘦肉粥,都不能替代正常的吃菜、吃肉,因为粥里菜和肉的量远远不达要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主要作用只是变换口味、改善口感。

吃泡饭不等于喝粥


  米的做法有很多,除了做成白米饭、粥之外,还有很多人喜欢将米饭做成泡饭。粥和泡饭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对人体来说,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熬粥的过程是水、米完全融合的过程,经过充分熬煮,淀粉彻底分解为糊精,使米粒和水融为一体,所以粥不需要咀嚼就能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
  泡饭则不同,是用米饭加热汤水混合制成的。很多人喜欢吃,还喜欢给老人、孩子吃,以为有助于消化,能养胃。其实,泡饭不宜多吃,更不宜久吃。泡饭虽软,但长期吃不仅养不了胃,还会损伤胃。
  表面上看,泡饭里的米粒已经变成半流质状态,但其中的淀粉并没有崩解,仍需要牙齿的充分咀嚼。可是,很多人在吃泡饭时与吃粥差不多,根本不咀嚼,加之泡饭含大量汤水,饭粒不易停留,往往被囫囵吞进胃里,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实际上,对食物的消化在口腔时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咀嚼非常重要,一定要充分利用咀嚼的机会,使食物在口腔里充分研磨并与唾液混合。
  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朋友都有体会,把一块馒头放在嘴里反复嚼,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正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换成米饭也是同样的道理,充分咀嚼米饭,肠胃对淀粉的消化吸收也变得更容易。如果吃泡饭,吃的过程中缺少咀嚼,未经口腔初步分解的食物进入肠胃后则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老人、孩子可以适当地喝粥,但要少吃泡饭。
  此外,还有一些朋友喜欢用肉汤或菜汤拌米饭吃。菜汤或肉汤里含有较多的油、盐、糖等,这种吃法会造成上述物质摄入量超标,对健康无益。

粥易消化,但不宜长期食用


  说到咀嚼,除了有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锻炼面部肌肉。如果因粥、软烂面条等食物易于消化而长期给老人、小孩吃,也是不可取的。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应该早一点开始锻炼咀嚼能力。据初步调查,与咀嚼较少、强度较弱的人相比,咀嚼较多、强度较大的人,眼部肌肉更强壮。通过咀嚼,面部、口腔相关肌肉获得锻炼的同时,眼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晶状体的弹性和厚薄情况,以及睫状肌调整视力的能力,对视力好坏影响很大。所以,锻炼咀嚼能力,有利于保护视力。
  从老年人的角度来说,长期吃清粥小菜这种过于“清淡”的饮食,不仅面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还容易缺乏蛋白质等必要的营养素。且清粥小菜虽然不含高油脂,但配粥的腐乳、酱菜往往很咸,反而有悖于清淡的初衷。
  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老年人和小孩可以通过饮食锻炼咀嚼能力,可适当吃些瓜子、蔬菜、水果、玉米、烧饼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
于 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兼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兼营养代谢协作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营养师学会副理事长。
其他文献
发酵食品是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后制成的,包括谷物发酵制品、蔬菜发酵制品、水果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肉类发酵制品、水产类发酵制品等。发酵食品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小秘密”,且听我慢慢道来。  发酵食品的“小秘密”  上海市营养学会 蒋家騉  一、因为发酵,馒头、面包的营养胜过大饼、面条?  面粉经过发酵后制成的馒头、面包比大饼、面条等没有发酵的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原因就在于用于发酵的
假牙是牙齿缺失患者的“好帮手”,但大多数患者面对五花八门的假牙种类时,常感到晕头转向,不知如何选择。  “假牙家族”有哪些成员?  假牙的医学名称为义齿,分为种植牙、活动假牙和固定假牙三种类型。  ·种植牙这是目前最先进的缺牙修复技术。需要“种”一个“螺钉”(人工牙根)到牙槽骨里替代牙根,几个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或全瓷牙冠。  ·活动假牙同样适用于缺牙患者,一般为塑料树脂牙,常带有各种钢丝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饮用水已不限干市政自来水煮沸饮用,现制现售饮用水、管道分质供水、家用净水装置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人们感到困惑:哪种饮用水更安全、健康?有必要使用家用净水装置吗?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类净水装置,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且听专家分析。  疑问一:目前家庭饮用水有哪些种类?  除自来水外,目前常见的家用直饮水来源包括
输液管中的气泡进入血管,要紧吗  在输液过程中,有些人时刻紧盯着输液袋,生怕一个不留神,液体已滴完,输液管中的空气进入血管;还有些人发现输液器管壁上有一些小气泡,也会非常紧张。  其实,现在的输液装置已经设计得非常安全,可以滤过输注液体中的空气,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在更换输液瓶、推注药液、长时间输液,特别是温度较高时,输液系统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气泡,但这些气体很难进入血管。  况且,即使有少量空气
翠衣生津汤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的清暑益气汤的改良版。原方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改良方去黄连、竹叶、知母、甘草这些较少用在药膳汤中的中药材,加入导热下行的灯芯草,配用鸡肉、瘦肉等肉类以顾护脾胃。  西瓜翠衣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可用于治療咽喉干燥、疼痛及泌尿系感染等。西瓜翠衣捣碎后敷在皮肤上,可改善皮炎症状,冰镇后效果更佳。  西
医患关系的处理对于医护人员、患者,乃至全社会都很重要。在医疗行为中,医患双方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患者可以尽快康复。当彼此站在对方角度观察、思考时,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会,令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效果加倍。  如果我是医护人员,我会……  繁杂琐事,你我共担 我接诊时,也许没有用过分热情的言语,但诊疗时一定留心患者的状态。不会头也不抬地让患者自述病情,不加理会。为外地患者开具详细且费用较高的大
在皮肤科门诊,经常有这类患者,其前胸部、腹部或背部长着疙疙瘩瘩的瘢痕,即临床所谓的“瘢痕疙瘩”。这些患者或有腹部开刀史,或有胸口痤疮感染。当患者问起原因时,医生往往解释为“你是瘢痕体质”。很多术后留下瘢痕的患者,无法分辨普通瘢痕和瘢痕疙瘩,担心自己为“瘢痕体质”。那么,你真的是“瘢痕体质”吗?  瘢痕:创伤愈合的必然产物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皮肤的瘢痕愈合是人体自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简介  邓硕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教授,《中华麻醉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58年,主要从事心血管麻醉。  如果问一位接受过手术的人:“你的主刀医生是谁?”他十有八九答得上来,但要问:“你的麻醉医生是谁?”他肯定张口结舌。那些长年战斗在幕后的麻醉医生最近受到空前关注,却是因为接二连三的不幸事件。  2013年7月4日 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姚谨涵猝死在值班室
说到维生素C,大家都很熟悉。维生素C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抗疲劳,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还可以美白皮肤……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人类自身无法合成,必须通过日常饮食或药物补充。那么,哪些人需要补充维生素C,哪些人又不能补充?   宜补:孕妇、哺乳期妇女、吸烟者   维生素C是清除人体自由基的重要还原剂,参与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
健康是人们共同的向往,但遗憾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且不说瘫痪、脑卒中、癌症等严重疾病,即便是高血壓、血脂异常、冠心病、痛风等慢性病也会让人们痛苦不堪。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应对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医疗保健技术与产品也不断涌现,成为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保健观念认为,人体缺什么,就补什么,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实际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