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聚醚醚酮假体在肩胛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采用肿瘤切除3D打印PEEK肩胛骨假体重建治疗肩胛骨肿瘤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4~52岁,滑膜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软骨肉瘤4例。术前通过CT数据设计、制作PEEK假体;术中在确保安全外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用假体置换,其中全肩胛骨假体置换2例、部分肩胛骨假体置换4例。手术时间为90~170 min,出血量为100~400 ml。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6~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2分,最高为68分;日本骨科协会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3分,最高为78分。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换在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质量轻、适配好、安装相对简单、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有望成为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病例进行骨水泥固定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128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接受骨水泥固定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33.5±15.4)岁(范围8~77岁)。128例患者中骨肉瘤73例、骨巨细胞瘤38例、未分化肉瘤8例、软骨肉瘤4例、Ewing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假体翻修部位:股骨远端假体105例、胫骨近端假体23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64例、假体部件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胫骨近端生长潜能的保留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诊治的37例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患儿资料,男21例、女16例,年龄(9.1±2.1)岁(范围5~12岁);身高为(140±10)cm(范围115~160cm)。所有患儿均接受股骨远端瘤段截除,重建方式采用保留患侧胫骨近端骨骺的特制单纯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术前及术后每3个月复查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侧下肢全长、胫骨长度,
目的探讨液氮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修复长骨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采用液氮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修复长骨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16例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23.4±11.6)岁(范围8~44岁),经典型骨肉瘤8例、骨表面高级别骨肉瘤2例、Ewing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和骨未分化肉瘤各1例;肿瘤位于肱骨2例、股骨8例、胫骨6例;肿瘤长度(12.4±4.8)cm(范围5.5~26cm)。术后每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国际保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误诊及误治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高级别骨肉瘤3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299例患者术前接受规范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规范化治疗组),23例患者首诊被误诊为良性病变或炎症接受手术(误诊误治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首次手术方式、复发间隔时间、转移间隔时间、总存活时间、生存情况以及误诊误治组肿瘤部位、再次手术方式。两组间临床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32
目的探讨骨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与MDR1、miRNAs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骨肉瘤MG63和U2OS细胞株构建阿霉素耐药株,通过MTT法检测耐药和敏感株的50%抑制浓度(halfmax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C50),于15~120min中间隔15min观察一次荧光染色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DR1的mRNA和P-gp蛋白表达水平等验证骨肉瘤细胞耐药性;通过粒径分析及WesternBolt检测鉴定外泌体。观察PKH26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