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通过传递耐药性影响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与MDR1、miRNAs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骨肉瘤MG63和U2OS细胞株构建阿霉素耐药株,通过MTT法检测耐药和敏感株的50%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于15~120 min中间隔15 min观察一次荧光染色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的mRNA和P-gp蛋白表达水平等验证骨肉瘤细胞耐药性;通过粒径分析及Western Bolt检测鉴定外泌体。观察PKH26标记的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的胞吞作用,并采用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与骨肉瘤细胞共培养后细胞的增殖水平、迁移能力及耐药性的变化。通过骨肉瘤源性外泌体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RT-PCR验证miRNAs在骨肉瘤敏感和耐药细胞中的mRNA差异表达水平。观察MG63和U2OS中正常骨肉瘤细胞组与耐药细胞组、耐药细胞 正常外泌体组、耐药细胞 耐药外泌体组成瘤裸鼠肿瘤生长情况,血清外泌体鉴定及其miR-21-5p的mRNA表达水平,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MDR1的mRNA和miR-21-5p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MG63和U2OS中阿霉素耐药株IC50(11.81、9.33 μg/ml)高于正常株(2.21、0.93 μg/ml),荧光强度减弱速度高于正常株,MDR1的mRNA和P-gp的蛋白表达水平(2.15±0.10、2.127±0.12;0.92±0.11、0.73±0.10)均高于正常株(1.12±0.16,1.02±0.11;0.46±0.03、0.3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病例进行骨水泥固定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128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接受骨水泥固定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33.5±15.4)岁(范围8~77岁)。128例患者中骨肉瘤73例、骨巨细胞瘤38例、未分化肉瘤8例、软骨肉瘤4例、Ewing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假体翻修部位:股骨远端假体105例、胫骨近端假体23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64例、假体部件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胫骨近端生长潜能的保留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诊治的37例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患儿资料,男21例、女16例,年龄(9.1±2.1)岁(范围5~12岁);身高为(140±10)cm(范围115~160cm)。所有患儿均接受股骨远端瘤段截除,重建方式采用保留患侧胫骨近端骨骺的特制单纯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术前及术后每3个月复查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侧下肢全长、胫骨长度,
目的探讨液氮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修复长骨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采用液氮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修复长骨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16例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23.4±11.6)岁(范围8~44岁),经典型骨肉瘤8例、骨表面高级别骨肉瘤2例、Ewing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和骨未分化肉瘤各1例;肿瘤位于肱骨2例、股骨8例、胫骨6例;肿瘤长度(12.4±4.8)cm(范围5.5~26cm)。术后每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国际保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误诊及误治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高级别骨肉瘤3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299例患者术前接受规范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规范化治疗组),23例患者首诊被误诊为良性病变或炎症接受手术(误诊误治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首次手术方式、复发间隔时间、转移间隔时间、总存活时间、生存情况以及误诊误治组肿瘤部位、再次手术方式。两组间临床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