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类动词与主语名词的关系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非限定动词的句法结构并非凭空而成,而是受到其相关的语义框架映射而产生的。因此,本文将利用题元角色理论和格理论,结合语义结构变化引起句法结构变化,对趋向类动词和主语名词的关系进行解释和分析。
   關键词:系动词 主语 题元理论 格理论
  趋向类动词主要是非be系动词,比如seem,feel等,他们都含有趋向义,比如seem意为看起来,蕴含“起来”这一趋向义,feel意为感觉起来,蕴含“起来”这一趋向义。关于趋向类动词,即非be系动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系动词的分类,系动词和主语补语的关系进行研究。鲜有学者从系动词的语义结构来分析系动词和主语名词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句子的语义结构应决定结构模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趋向类动词的语义结构变化,由此来分析语义变化所引起的句法结构即主语的变化。由于文章篇幅限制因素,本文只feel和taste进行分析,由此分析趋向类动词和主语名词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1.传统语法下的主系表结构
  传统语法是建立在拉丁语法基础上的历史产物,强调正确性, 重视书面语言。张道真(1979)分析了主系表结构中的系动词和表语。将系动词分为六类,同时也列举了系表结构的13种主要句型。章振邦(2017)在五大基本句型中提出了主系表结构并比较了系补结构和被动结构,提出系补结构不是被动结构。薄冰(2006)将连系动词定义为不完全谓语关系的动词,它仅说明真正的谓语(即表语)在其后,表语通常是名词或形容词。
  2.生成语法下的主系表结构
  生成语法为语言研究提出了一种既能说明的复杂性又能说明的创造性的系统,其强调句法。刘华(2004)用语料证明了连系动词 seem 在语义上表现为感知性和认识性两类, 且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感知性 seem 和认识性 seem 带不同类型的补语。何丽萍(2009)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系动词结构进行了分类,在对Moro( 1997) 和 Rosthtein( 2001) 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释。刘爱英和韩景泉(2004)主张将说明句归为等值句中的一类并进而提出在述谓句中选择小句作补语小句的主语为满足格核查和条件的需要提升移位到句子主语位置。
  二.趋向类动词与主语名词关系
  1. feel与主语名词关系
  系动词feel(摸起来)是由及物动词feel(摸,触摸)演变而来。及物动词feel语义特征有[ Sense/ Touch]和[ Directionality/To]。系动词feel语义特征主要有[ Sense],[-Directionality],[ Linking BE]。语义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句法结构的变化,I feel the cloth与The cloth is soft合并,形成了最终的表层结构The cloth feels soft。
  从题元理论来看,在I feel the cloth这句话中,及物动词feel是二位谓词,有两个题元角色,一是NP感受者,另一是NP述题。在The cloth is soft中be无主目结构。但是形容词有主目结构,soft可以为the cloth分派题元角色。随着feel语义特征发生变化,两个句子合并以后形成The cloth feels soft,此时系动词feel的语义特征是[ Sense/Touch],[-Directionality/To],[ Linking BE],因为feel吸收了系动词be的语义特征[ Linking BE],并且失去了[-Directionality/To]方向这一语义特征,此时系动词feel同be一样,失去了分派题元角色的能力。这时,形容词soft担当起了分派题元角色的责任,给the cloth分派了述题题元角色。
  从格理论来看,The cloth feels soft的生成是同语迹合并和名词移位的结果。feel语义特征变化,两个句子合并,表示为例(1)。两个句子中的the cloth形成同语迹合并,并且is的语义特征被feel吸收,所以is隐形移位到了feel语义结构内,形成例(2)。但例(2)是错误的,因为feel具有了[ Linking BE]的语义特征,使得及物动词feel失去了分派外题元角色的能力,feel的逻辑主语I空位,由此形成了例(3)主语空位;同时由于语义变化及物动词feel也丧失了给其内论元the clothes指派题元角色的能力,失去了授格能力。此时,只有形容词soft给the cloth 分派述题题元角色,但soft只能分派题元角色,the cloth必须通过移位获得格。所以,名词短语the cloth移位到ec空位,由feel的屈折词素授予它主格,形成了例(4)中的表层结构,通过了格检验式。其句法合并和移位,可以用(5)树形图来表示。
  (1)*I feel the clothi The clothi is soft
  (2)*I feel the clothes soft.
  (3)D: e feel the cloth soft.
  (4)S: The cloth feels soft.
  (5)
  2.系动词taste与主语名词关系
  系动词taste是由及物动词taste演变而来。及物动词taste语义特征有[ Sense]和[ Directionality]。系动词taste语义特征有[ Sense],[-Directionality],[ Linking BE]。语义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句法结构的变化,由于taste语义特征的变化,I taste the candy与The candy is sweet合并,形成表层结构。
  从题元理论来看,I taste the candy中,及物动词taste有两个题元角色,一是NP感受者,另一是NP述题。在The candy is sweet中be没有主目结构。但形容词有主目结构,sweet可以为the candy分派题元角色。随着taste语义特征变化,两个句子合并成了The candy tastes sweet的结构,此时系动词feel的语义特征是[ Sense],[-Directionality],[ Linking BE],因为feel吸收了be的语义特征[ Linking BE],并且失去了[-Directionality]方向这一语义特征,此时系动词taste同be一样,失去了分派题元角色的能力。这时,形容词sweet担当起了授格的责任,给the candy分派了述题题元角色。   从格理论来看,The candy tastes sweet的生成是同语迹合并和名词移位的结果。taste語义特征变化,形成例(6)。两个句子中的the candy形成同语迹合并,并且is的语义特征被系动词taste吸收,is隐形移位到taste语义结构中,形成了例(7)。但是例(7)是错误的,因为taste[ Linking BE],使得及物动词taste逻辑主语空位,形成了例(8);同时由于及物动词taste无力充当授格成分,只有形容词sweet给the candy 分派述题题元角色,但是形容词sweet只能分派题元角色,没有授格能力,因此例(8)这一深层结构自然不能通过格的检验式。所以,the candy为了获得格,必须移位到ec这一没有题元角色的空位,由taste的屈折词素授予它主格,最终形成了例(9)中的表层结构,通过了格检验式。这一句法合并和移位过程,可以用(10)树形图来表示。
  (6)*I taste the candyi The candyi is sweet
  (7)*I feel the clothes soft.
  (8)D: e feel the cloth soft.
  (9)S: The cloth feels soft.
  (10)
  为了探究趋向类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趋向类动词的语义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分析语义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句法结构变化。研究发现,趋向类动词由及物动词演变为了系动词,新添加了[ Linking BE]语义特征,失去了[-Directionality]语义特征。因此,系动词不能再为名词短语分派题元角色,而由形容词为名词短语分派题元角色。但是,形容词有分派题元角色能力,没有授格能力,所以名词短语为了得到格,移位到系动词前,即主语空位,获得由系动词的屈折词素所授的主格,从而成为主语名词短语。本文为系动词和主语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所分析的动词有限,因此还需日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ruber, Jefferey. 1965. Studies in Lexical Relations[D]. Ph. D.dissertation, MIT.
  [2]薄冰,2006,薄冰高级语法(最新修订)[M].世界知识出版社.
  [3]何丽萍,2009,NP-be-NP型系动词句格位问题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05):87-90.
  [4]李律,1998,从连系动词看核心, 非核心动词假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
  [5]刘爱英,韩景泉,2004,论系动词结构[J]. 现代外语(04):360-369 437.
  [6]刘华,2004,连系动词SEEM的语义及句法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
  [7]张道真,1979,实用语法[M].商务印书馆.
  [8]章振邦,2017,新编语法教程[M].第6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9]赵彦春、黄春华,2001,系动词词库的模块性及其句法语义特征[J].福建外语.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思维概念化的重要工具。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革命”。概念隐喻的使用在各种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公众演讲,英国女王的圣诞致辞中广泛使用了概念隐喻。立足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探讨女王2020年圣诞致辞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及其在演讲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致辞的深层含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中古汉语时期的著作《孔丛子》为研究语料,对书中双音时间副词进行研究,考察其构词方式及虚化机制,从侧面展现中古汉语前期时间副词发展状况,并对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孔丛子》 双音时间副词 构词方式  《孔丛子》一书主要记述了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孔子后人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约六百年,对于了解汉代以后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及家学传授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近年来
内容摘要:“预设”是“论辩学”中的理念分支,也称为“前提”或“前设”,用以描述论辩使用时重要而与生俱来的特质,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媒体文案是带有说服目的的论辩艺术,也是具有策略性的交际活动,透过精炼的论辩掌握产品的特性。论辩预设在媒体中被当作重要信息设计策略,也是彰显文案论述的科学方法。掌握和运用论辩预设的理念可以了解如何引导人们有效解读媒体,进而达到使媒体发挥积极效果
内容摘要:文章以人工智能为依托,从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结合初中语文线下教学的现状,强调初中语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并对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工智能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曾明确强调,要发展教育,就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
内容摘要:社会生产劳动的需求催生了手部动词“打”,促成“打 NP”构式极强的能产性,复刻于生活的各方各面。因此,本文将以“打 NP”构式的中心义为起点,通过转喻、转隐喻复合体和隐喻机制透视其衍生路径及其引申义的内在肌理,从而肃清“打 NP”构式义项产生、更迭、分层的规律,为探索汉语光杆动词构式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打 NP”构式 转喻 隐喻  構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在言语社区巩固下来并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