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融合教育中的学生心理问题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我校每年都会接收一部分从普校转来的视障或听障学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反向融合教育”。
  一、反向融合教育中视听障碍学生心理案例
  孟某,女,2001年出生,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后矫正视力为0.1。2016年9月前她一直在普校就读,由于每天都要承受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其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敏感、孤僻、焦虑。2016年9月,孟某进入我校八年级学习。在学习上她是班里的佼佼者,课下很多同学找她请教问题。从此,自卑的阴霾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乐观、阳光的心态。孟某本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女孩,不善言谈,不善交际。来到我校以后,她参加了学校“妙音广播社团”“英语社团”“管乐社团”,这些活动使她变得健谈、开朗,她的学习目标是考上大学。
  我校高二学生赵某,男,小时候因药物致聋,听力残疾程度为二级。他曾经接受过5年语言康复训练,配有助听器,义务教育阶段都在普校上学。初中时,他听力急剧下降,学习压力加大,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只好休学就医。高一的时候,赵某来到我校,选择了职业班。心理辅导老师首先给他进行了心理量表的测试,并针对他孤僻、易怒、焦虑等心理表现,定期给他做心理辅导,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并把这些变化及时回馈给班主任和家长。班主任老师每天找他谈话,与他一起畅谈未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面点课上,面点老师在分配任务时,会不定期把他分到各个小组,让他学会和其他同学配合完成任务,树立自信。最近的心理量表测试表明,他已经能够正视自己,变得开朗、自信、活泼,学习成绩也令人满意。
  二、反向融合教育中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手段
  我们认为,因材施教、一生一案是反向融合教育中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依据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都是以缺陷补偿的方式来进行的。学校应以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校视障和听障学生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置,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依据学生特点开展丰富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疏导视障和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每年定期开展传统教育活动,适时组织一些特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特别要重视那些“倒流”的视障和听障学生的心理变化。
  加强家校沟通,调动家长积极性。学校开展了各种“家校联系”的活动,针对听障学生开设“家长手语课堂”,针对视障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语音电话。住校生家长要做到经常与老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呵护。
  我们最终的愿望是,讓每个残疾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一技之长,最终融入社会,拥有幸福人生。
  (责 编 佳 琪)
其他文献
"天天说课"是我校教师的一项教学常规工作,建校4年来,学校注重对"天天说课"工作进行团队评价,保障"天天说课"扎实有效,从而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一、人人参与显责任我校成立之时,教师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是,总会有一些学生由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成了蒙上灰尘的“金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潜能生”。怎么帮助这些潜能生去挖掘潜能呢?我们班采取了以下三级措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走出困境。  一、“三人行”,让潜能生与优生结伴同行  我们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就考虑到要让每一个潜能生都有优秀的同伴——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每组需要两名学习能力强和基础好的学生、两
文章阐述了在我国修船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修船企业要想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制定以顾客服务为导向的营销策略,通过提升全体员工的顾客理念、为船东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