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主题作文教学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情感表达,通过知识、生活、情感的积淀,在重过程的积累生成中,让语言在这些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主题作文教学模式如下:积累先行—挖掘主题—指导成文—作文评价。在主题作文教学模式下建构的“春天”课程,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分为赏春、咏春、绘春、写春四部分。赏春、咏春对应的是积累先行和挖掘主题环节,绘春、写春
对应的是指导成文和作文评价
环节。
一、 赏春
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越多,这种脑力劳动就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经常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为了不让儿童的头脑变成单纯堆积知识的仓库,必须让儿童学会思考。而学会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
从主题作文教学模式来说,赏春体现了积累先行的教学理念。积累包括通过课程资源、生活资源和实践活动进行积累。其中,通过构建围绕主题的实践活动,酝酿写作的素材与情感。构建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体现了促进学生“乐学”的价值取向。
2015年4月,我带着学生们开展了“寻找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第100个春天”系列活动。“把最美的春天留在大地上”是活动的一个环节,即在校园内大地上描绘美丽的春色。班上的学生带着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就地取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大地上。他们用粉笔在学校的石板路上作画,画下池中游荡的金鱼,画下羞得粉红的花朵,画下学校灰白相间的建筑。当孩子不满足于把春天留在大地上,我就告诉他们可以把春天戴在身上或者以其他有创意的方式留住春天,鼓励他们在环保的理念下大胆地创造。于是有的孩子在学校碎石路上拿起一块块石头,画下丁香花、桃花等在春天盛放的花儿;有的孩子用柳叶串成绿色项链;有的孩子用柳条编织成帽子;有的孩子用松针扎成花环;还有的孩子用枯树枝摆成鱼的形状。
种春花、赏春花活动是我多年以来坚持开展的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花开之前的成长故事,领悟美丽之前所需经历的努力,我会在春天到来之际,买来花盆和种子,让学生分组播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要学习种植的知识,要了解花的生长习性,还要给所在组的花盆起名字,有的起名为金橘绽放,有的叫火红的玫瑰。
植树、研究树也是我乐于开展的春天系列活动之一。植树可让孩子们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并感受到劳动的成果。我不仅带着孩子们种树,还带着他们研究学校里的树。春天到来后,我就请自然老师来讲树的知识和历史,还请一些老校友来讲清华附小的树。老校友们谈到那些杨树都是他们50年代种的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后人乘凉,但是当时都是光秃秃的,现在长起来了才是枝繁叶茂的。”“你看校园里还有杨振宁爬过的树。”
除了让老校友给学生讲有故事的树,我还让学生寻找与自己有过特殊经历的树,例如校园里给自己留下童年快乐最多的树。我还带着他们去统计学校里树的数量、品种,为每棵树建档案。
由于丁香花是校花,我每年都带学生们去赏丁香花,每年都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更全面、带有更深的感情去赏丁香花。孩子们开始可能只觉得花好玩儿,后来他们开始研究关于这些植物的知识,制作这些植物的绘本,并写下一段段自己心中的丁香花。
春天的树,春天的花,春天的草,春天的风,春天的雨……通过关于春天的主题实践活动,春天的一切都可以展现在学生们的眼中,进而走进他们的心里。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万物,风云雨雪,四季变化,是送给人类的最好礼物,是教师和学生身边最好的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孩子们会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咏春
“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山如笑”“春和景明”“春回大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纯真稚嫩的童音从教室里传来,他们在举办关于春天词句的品鉴会。当这些美妙的词句从学生齿间轻轻吟诵而出,美妙的声音承载着优美的词句,慢慢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咏春也是一种积累,是通过课程资源进行积累。课程资源包括隐形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语文教材等,例如语文晨读本的诗词。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PPT或者开展读诗会、赛诗会的形式,小组展示交流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已有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积累更多关于春天的词句。
三、绘春
最抢眼的当然还是春天的色彩:那一抹抹新绿,似云烟;那一团团粉红,如霓裳;那一片片洁白,像云朵;还有那紫的、蓝的、红的、金黄的……“你尚未衰我登场”,如一幅幅流动的风景画,像一首首田园诗,竞相装点着世界、生活、心灵。
春天既然是多彩的,那老师就应带着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来,这就是绘春。我带着学生们画下自己最喜欢的春景:可以每天观察一株树的生长,画到它吐叶,含苞,开花;可以讲春天诗,展示成一幅春景诗意图;可以绘制系列的春花、春树、春草;可以将春天的花、春天的叶制成标本留在海报上。
学生们通过描绘春天,将实景转化为自己眼中独特的春景。创作的过程即是情感世界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提炼升华的过程。
四、写春
当学生们经历了我精心设计的赏春、咏春、绘春三个阶段的活动之后,写春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学生从春天课程中收获的独特经历和情感体验,在笔尖自然地流淌,简直是喷薄欲出、无可阻挡。
我让学生问问自己:“我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写春就是用真情实感留住春天,形式多样,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取一个角度:春之花,春之雨,春之草,春之声,春之色彩;可以选择不同地点;可以写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
主题作文教学模式如下:积累先行—挖掘主题—指导成文—作文评价。在主题作文教学模式下建构的“春天”课程,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分为赏春、咏春、绘春、写春四部分。赏春、咏春对应的是积累先行和挖掘主题环节,绘春、写春
对应的是指导成文和作文评价
环节。
一、 赏春
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越多,这种脑力劳动就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经常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为了不让儿童的头脑变成单纯堆积知识的仓库,必须让儿童学会思考。而学会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
从主题作文教学模式来说,赏春体现了积累先行的教学理念。积累包括通过课程资源、生活资源和实践活动进行积累。其中,通过构建围绕主题的实践活动,酝酿写作的素材与情感。构建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体现了促进学生“乐学”的价值取向。
2015年4月,我带着学生们开展了“寻找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第100个春天”系列活动。“把最美的春天留在大地上”是活动的一个环节,即在校园内大地上描绘美丽的春色。班上的学生带着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就地取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大地上。他们用粉笔在学校的石板路上作画,画下池中游荡的金鱼,画下羞得粉红的花朵,画下学校灰白相间的建筑。当孩子不满足于把春天留在大地上,我就告诉他们可以把春天戴在身上或者以其他有创意的方式留住春天,鼓励他们在环保的理念下大胆地创造。于是有的孩子在学校碎石路上拿起一块块石头,画下丁香花、桃花等在春天盛放的花儿;有的孩子用柳叶串成绿色项链;有的孩子用柳条编织成帽子;有的孩子用松针扎成花环;还有的孩子用枯树枝摆成鱼的形状。
种春花、赏春花活动是我多年以来坚持开展的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花开之前的成长故事,领悟美丽之前所需经历的努力,我会在春天到来之际,买来花盆和种子,让学生分组播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要学习种植的知识,要了解花的生长习性,还要给所在组的花盆起名字,有的起名为金橘绽放,有的叫火红的玫瑰。
植树、研究树也是我乐于开展的春天系列活动之一。植树可让孩子们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并感受到劳动的成果。我不仅带着孩子们种树,还带着他们研究学校里的树。春天到来后,我就请自然老师来讲树的知识和历史,还请一些老校友来讲清华附小的树。老校友们谈到那些杨树都是他们50年代种的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后人乘凉,但是当时都是光秃秃的,现在长起来了才是枝繁叶茂的。”“你看校园里还有杨振宁爬过的树。”
除了让老校友给学生讲有故事的树,我还让学生寻找与自己有过特殊经历的树,例如校园里给自己留下童年快乐最多的树。我还带着他们去统计学校里树的数量、品种,为每棵树建档案。
由于丁香花是校花,我每年都带学生们去赏丁香花,每年都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更全面、带有更深的感情去赏丁香花。孩子们开始可能只觉得花好玩儿,后来他们开始研究关于这些植物的知识,制作这些植物的绘本,并写下一段段自己心中的丁香花。
春天的树,春天的花,春天的草,春天的风,春天的雨……通过关于春天的主题实践活动,春天的一切都可以展现在学生们的眼中,进而走进他们的心里。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万物,风云雨雪,四季变化,是送给人类的最好礼物,是教师和学生身边最好的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孩子们会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咏春
“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山如笑”“春和景明”“春回大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纯真稚嫩的童音从教室里传来,他们在举办关于春天词句的品鉴会。当这些美妙的词句从学生齿间轻轻吟诵而出,美妙的声音承载着优美的词句,慢慢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咏春也是一种积累,是通过课程资源进行积累。课程资源包括隐形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语文教材等,例如语文晨读本的诗词。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PPT或者开展读诗会、赛诗会的形式,小组展示交流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已有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积累更多关于春天的词句。
三、绘春
最抢眼的当然还是春天的色彩:那一抹抹新绿,似云烟;那一团团粉红,如霓裳;那一片片洁白,像云朵;还有那紫的、蓝的、红的、金黄的……“你尚未衰我登场”,如一幅幅流动的风景画,像一首首田园诗,竞相装点着世界、生活、心灵。
春天既然是多彩的,那老师就应带着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来,这就是绘春。我带着学生们画下自己最喜欢的春景:可以每天观察一株树的生长,画到它吐叶,含苞,开花;可以讲春天诗,展示成一幅春景诗意图;可以绘制系列的春花、春树、春草;可以将春天的花、春天的叶制成标本留在海报上。
学生们通过描绘春天,将实景转化为自己眼中独特的春景。创作的过程即是情感世界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提炼升华的过程。
四、写春
当学生们经历了我精心设计的赏春、咏春、绘春三个阶段的活动之后,写春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学生从春天课程中收获的独特经历和情感体验,在笔尖自然地流淌,简直是喷薄欲出、无可阻挡。
我让学生问问自己:“我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写春就是用真情实感留住春天,形式多样,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取一个角度:春之花,春之雨,春之草,春之声,春之色彩;可以选择不同地点;可以写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