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 精致唯美 浴火重生

来源 :中华民居·重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绣是以楚绣为基础,流行于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绣法的总称。汉绣融会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采用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堪称精致唯美。2008年,汉绣人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抗日战争时期遭受重创
  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楚国的刺绣品已远销到西伯利亚地区,可见其刺绣业之发达。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当时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屈原的《楚辞·招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楚宫丝织品图画:“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翦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出的战国中期绣品中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盘叠。其中《对凤对龙纹绣浅绢面衾》主题是龙、凤、虎,与其它鸟兽纹样和穿枝花草、藤蔓穿插结合,其中穿枝花草、藤蔓既起着装饰作用,又有图像骨骼的作用。龙、凤头部写实,身体部分与花草合为一体,龙、虎相对,龙作行走状,肢体呈挺胸立腹式曲线;虎体则绕以朱、黑条形相间,细腰瘦尾,身形矫健;凤则秀体舒展,气宇轩昂,体现了楚绣“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被称为东方的毕加索。
  汉绣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
  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清末,在武昌的营坊口、塘角、白沙州、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还参加了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受到好评。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抗战时期,日军侵占武汉,汉口绣花街被烧毁,汉绣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汉绣才重放光华,浴火重生,并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0后“楚天才女”详解汉绣技法
  本次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刺绣大师,汉绣代表人物之一杨小婷便是其中一个。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美女1997年结业于汕头工艺美术学校,2007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年纪轻轻的杨小婷顶着众多头衔: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委会会长、武汉纺织大学特聘教授及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杨小婷大师工作室主任……堪称汉绣的顶尖级人物。
  杨小婷向我们介绍说,汉绣最著名的技法就是“平金夹绣”。她说:“楚人崇巫,楚文化氛围下民间戏曲发达、巫风巫术盛行,经常会举行5祭祀仪式,为了表达对鬼神的崇拜与虔诚,会将祭祀道具绣制得精美华贵。平金夹绣顾名思义,先将金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然后在空白处施以色绣。平金的方法又有明平、暗平之分,明平钉线与金线颜色相异针迹外露,暗平钉线与金线颜色相同针迹隐藏。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则称之为‘盘金绣’或‘盘金银’。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品,具有色彩浓艳、华丽多彩、金碧辉煌、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符合祭祀的需要。”
  除了平金夹绣之外,现在汉绣中更常用到的针法就是游针绣。杨小婷说:“游针绣是汉绣中较为古老的一种针法,它粗针大线,整个形象设计和氛围烘托全部由刺绣来完成,突出绣本身的特点,重绣而不重画。游针绣十分重视针法技巧和用色技巧的巧妙组合运用,采用游走龙蛇的针法,根据物象的结构自由交叉,用色灵活,施色丰富多彩,镶色合理,疏密合度,错落得当,这些全在刺绣者对作品的感悟。游针绣采用长短交叉的线条、分层加色的手法来表现画面。在传统绣面上两个不同色相的颜色按同一方向重叠相混合后就得出另一色相,正如绘画中调色一样,原来的两个色相就不存在了,游针绣则不然,两种不同色线因向不同方向相交得出的就是另一种色相感,它原来相交的两种色线还在画面上交相辉映,所以色彩的变化比传统刺绣更复杂,光感、色感都更有趣味。”
  艺术精品·民族大联欢
  “首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开展在即,湖北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将率领30名汉绣绣友组成省级代表队,共带去50幅汉绣作品。从小受外婆和母亲影响的杨小婷对汉绣的传统技法尤其娴熟,如臂使指,再加上在美术专业的学习,对国画的线条构图和西洋画的透视效果非常了解。将传统技法和现代绘画的技巧相结合,杨小婷创作出了不少汉绣的精品,有国画人物的栩栩如生,也有油画人物的纤毫毕现。
  而汉绣中的精品之一当数杨小婷领衔创作的11米长卷《民族大联欢》。这幅作品由100多名绣工历时两年、于去年9月完成,56个民族的112位青年男女手持乐器载歌载舞,表现了民族联欢的欢快景象。杨小婷介绍说:“这幅长卷使用了两百多种汉绣的编、绣技法,堪称一部‘汉绣技法大典’。这次,我们也将带着这幅精品来凯里,让大家都领略一下汉绣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中国公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以及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创建能够展示时代风貌与城市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城市 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的文明形态尤其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建设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