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的悲剧意蕴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情况下,对于悲剧,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义和理解。与大团圆结局的喜剧不同,悲剧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曹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戏剧《雷雨》,作为一部由两大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恩怨串联起来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由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无数的巧合碰撞产生的杰出现实主义话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从爱情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层面对《雷雨》的悲剧意蕴进行解读。
  关键词:悲剧;爱情;命运;性格
  一、《雷雨》中的爱情悲剧
  《雷雨》不是简单阐述一个有关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故事,而是揭露现实的丑恶、人性的缺失,将粉饰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上的温情面纱撕毁,从而审视人类复杂灵魂的哲理。周朴园、繁漪、鲁侍萍,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着那个年代的烙印,他们被社会捆绑压迫,被命运无情捉弄。他们也曾想过反抗,却不得不败给现实,最终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鲁侍萍和繁漪是封建社会时期无法掌控婚姻的女子的缩影,他们的爱情在封建家庭的森严“庇护”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直至毁灭。与如今的一夫一妻、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理念不同,旧社会的婚姻大多是在封建大家长的一手操办下进行的,是男权主导下的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由财富、地位所决定的。三十年前,作为周家侍女的侍萍与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私下相爱,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好景不长,这对自由恋爱的男女因阶级差距,在周家老太太的强烈反对下被活生生地拆散。在那位门当户对的大小姐即将踏入周家大门的前夕,侍萍连同她那仅出生三天奄奄一息的小儿子被赶出家门,在寒冷的夜里无家可归,以致于投河自尽。就此,拜周朴园及其家庭所赐,她的悲剧命运已经诞生。她只是周朴园走向上层社会中一個可以随意丢弃的牺牲品。与侍萍不同,繁漪是一个个性解放、天性自由,受到过一些新式教育的女子。她虽嫁到周家,顶着周家大太太的名号享受着荣华富贵,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从周朴园把侍萍的儿子留在身边、搬家却把旧家具和房间的摆设保留、记着关窗户的习惯等细节中看出,他从未忘记过侍萍,也从未给繁漪留出过心里的位置。名存实亡的婚姻,没有关心、没有爱护,只有专制和冷酷,繁漪就好像一只被关在一个豪华的笼子里的鸟儿,压抑、沉闷得喘不过气来。这也为她之后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做下铺垫。她的人生悲剧,从爱情悲剧开始,而她的爱情悲剧从她嫁入周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二、《雷雨》中的命运悲剧
  命运看似虚无缥缈也捉摸不透,曹禺将无数的巧合集结在剧本中,情节的偶然造就命运的必然,一切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从三十年前周朴园抛弃侍萍开始,一群人就被这“不公平的命”掌控了。侍萍在离开周家后嫁给鲁四贵,千辛万苦把四凤和鲁大海抚养成人。谁知前去探望女儿时却再次进入周家,见到了周朴园,想起来三十年前的种种过往。她控诉命运的不公,她害怕女儿重蹈覆辙,可已经晚了。她已经选择远离与退出,回归平淡的人生,可不公的命运还是让她回到了周家,回到了这个充满危险的漩涡之中。侍萍的遭遇代表了一众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残酷,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改变,阶级对立观念不消失,他们就永远被剥削、压迫,无出头之日。就周朴园来说,他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前期不顾封建传统礼制与侍女侍萍结婚,体现了他对自由爱情的勇敢追求。但他还是败给了封建制度,为了在上层社会站稳脚跟,狠心抛弃侍萍,迎娶门当户对的小姐为妻。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家庭,在看似光鲜亮丽的表层底下,是一层层腐烂的内芯。三十年后侍萍的到来无情地将表皮一一揭开,一边是大儿子周萍和老婆繁漪产生了不正当关系,被不折不扣地戴上了绿帽子,另一边是二儿子鲁大海在矿上罢工反对他。父亲不顾血缘开除儿子,儿子不顾一切反对父亲,血缘关系也无法改变的阶级对立,注定是场悲剧。对于周萍来说,他从小没有母亲,在专横冷酷的父亲“关怀”下成长。缺失母爱的他有了对继母繁漪畸形的爱恋并与之发生不正当关系。他开始渐渐感到羞耻后,抛弃繁漪,将爱转向四凤,却不料四凤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下倒真成就了一段有血缘关系的乱伦。他退缩、逃避,试图与命运挣扎、反抗,却终究还是败给了命运的无情捉弄。
  三、《雷雨》中的性格悲剧
  周朴园的性格可谓是造成整场悲剧的根源。他是封建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的典型,是封建大家长的化身。他受过西方文化熏陶,拥有自由、先进的思想,勇敢地爱上了侍女侍萍。但很快他就陷入了矛盾斗争,在母亲的阻挠与阶级矛盾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他狠心抛弃所爱,表现出内心懦弱的一面,所有人的悲剧也因此开始。年轻时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他在成为封建大家长后变得冷酷无情、专制自私,家里家外任何人都得听从于他,依照他的指示过他规划好的人生。他故意让江堤决口,淹死三百多个工人,从抚恤费中牟利;他不近人情,开除鲁贵一家,却没考虑过他们没有了收入该怎么活;他镇压工人罢工,收买瓦解工会,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控制繁漪的肉体和精神,限制繁漪的自由,连喝药都要由他管;他对侍萍的死一直怀有歉疚、忏悔之意,用“怀念”的方式让心灵得到一丝慰藉,但当侍萍真正出现时,他又立刻露出虚假伪善的一面,想要用钱快速打发,生怕自己的地位、名誉、利益受到威胁。
  周朴园的妻子繁漪,一个具有“雷雨”般性格的女子。她受过新式教育,对爱情有着无限的向往与渴望。外表文静美丽的她有着一颗炽热的心,也有着一股原始的野性。嫁入周公馆虽锦衣玉食,可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并不能满足她空虚寂寞的内心。没有爱情,没有激情,她好似一束即将枯萎的花。但她不甘安于现状,努力寻找外界的精神寄托,这也就是她与周萍发生畸形关系的原因之一。遇见周萍后,她像是一根被迅速点燃的火柴,尽情释放着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她勇敢突破封建纲常,抛下世俗眼光,不顾伦理道德,她只是想要紧紧抓着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周萍,是个懦弱无能的人。他对这段乱伦关系开始害怕和厌倦,选择逃避。不顾繁漪放下身段的卑微祈求,他残忍地将她最后一丝美好的希望毁灭。捅破这最后一层砂纸,繁漪的爱走向极端,她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温柔又狠心的母亲,执着追求爱情的女人。她爱他,他却负了她。她挣扎反抗,却忽视了自己与周朴园,与封建势力的力量悬殊,在封建思想的重压下,她的斗争毫无胜算。她在悲剧中创造悲剧,也在悲剧中毁灭自己。周冲则是最无辜的,他受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对社会、家庭、爱情憧憬万分,却对封建制度思想认识不足,单纯天真,一厢情愿追寻着心中缥缈的梦。环境形形色色,人物千千万万,但其中的本质永不会变。纵观全局,所有病态的心理和歪曲的性格特征,都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酿成悲剧的偶然又必然的因素。而具有新思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周冲和繁漪,是曹禺对陈旧社会的声讨和对新时代人性的希冀。
  四、结语
  这个爱情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所串联起来的现实主义悲剧,是男权主义主导下的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三十年间,矛盾冲突慢慢累积,阶级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四凤触电自杀,周冲为了救他而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癫,侍萍痴呆,这个“圆满的大家庭”,终于在这个雷雨夜毁灭了。同情之余,它更值得我们深思。田本相说:“当作家自己还看不到一条明确的道路时,他又怎能为自己的人物指明一条出路呢?这种苦闷是由于作家对宇宙里斗争的认识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而产生的,也由于作家对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缺乏正确理解带来的。”《雷雨》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也不是反映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它将剧中八个人物的心理欲望和与理性的斗争、选择连成一线,控诉声讨这个畸形的社会。他们苦苦挣扎,努力自救,却仍无光明可寻。年轻一代死了,留下年老一代不快乐地活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也正是曹禺和《雷雨》给观众留下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宫秀丽.《雷雨》悲剧艺术:中西文化的完美合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7):85-86.
  〔2〕冯思远.《雷雨》中人物命运悲剧的解析[J].祖国,2016(24):74.
  〔3〕朱芬.《雷雨》的爱情悲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 (34):52-53.
其他文献
水墨画是一种极具中华传统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其生动、活泼的特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儿童活动中引入水墨画,孩子们一方面可以运用水墨画的工具和技法来表现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另一方面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传承发展我们的优秀文化。在儿童水墨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使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教学,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摆脱机械的水墨画表现形式,在水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平等对
我喜欢观雨。在家里的窗台边欣赏雨景,雨花细细的像雾像丝,随着路灯的雾气或左或右斜向飘飞。雨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宛如过客。  风来雨去,春去春回,一年又一年。  窗前观雨,阳台看花,其中茉莉花是我的最爱。记不清多少次夜色朦胧,茉莉花在月光下似白银铸成的纽扣,缀满在枝叶中。茉莉叶子碧绿花儿雪白,是神仙搭配出的颜色吧!我闭眼做深呼吸,花的清香沁入五脏六腑。茉莉花的高贵,正是凸显于那淡雅诱人的清香。这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 这或许就是龙应台想要告诉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本真。儿时,父母是我们的港湾;现在,我们是父母的依靠。不要总把背影留给父母,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  回想起父母这两年的变化,我感慨万千。曾经还半白的头发已经全白,硬朗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了,耳朵、眼睛也不如从前好使
定风波·野径途吟  危踞崖空雁叫寒,徒行遥见洞奇寰。  往日未曾今日景,登顶,尽失来路几时还?  我有清风唯做伴,休慢,三千里路万山难。  道是前途多险遇,何惧,定擒魑魅再登鞍。  虞美人·月夜有感  少年总许期为盼,常以华年叹。  闲将无意问东风。怎奈西风不释转头空。  恍如一梦黄粱过,须发冰霜落。  此生疑若去无踪,席褥微寒归予月明中。  玉蝴蝶·鄉音传断愁心  乡音传断愁忧,江阔倚孤舟。  
白衣靓丽,面含微笑,  步态轻盈,燕帽高挑。  潇洒聪睿,医术精湛,  救死扶傷,人间正道!  年年七夕鹊桥会,  共同的理想把你们送上鹊桥。  你们收获了爱,  却没有筑爱情的雀巢。  你们把大爱,  献给了患病父老!  七尺病床,是你们走不完的雄关道,  精心呵护,精心治疗,  用心血浇灌这,干涸的弱苗!  五尺手术台,是你们轻舟战狂涛,  呕心沥血,鏖战病魔,  用智慧医治这,风烛飘摇!  
迎春接福  辛丑扬鞭报岁安,鼠随庚子月轮还,  神州大地披新绣,时代金牛迎旺年。  萬丈红尘春满院,一堂吉语福齐天。  开明盛世争芳艳,傲雪香梅谱锦篇。  除夕迎春  庚子旧轮除夕满,凌晨读秒报春天。  牛来一夜连双岁,鼠去五更分两年。  辛丑通宵诗配酒,时空七律韵开篇。  俏梅新蕾展香艳,锦绣神州同日圆。  梅雪报春  茶邀浓酒聚隅东,鹤伴轻风划碧空。  云白水清书画里,月明星灿李桃中。  诗肠
我思念夏日窗外的鸣蝉  疏桐出流响,在风疾的深夜  是否有清露畅饮  然后飞入骆宾王的橱窗  我思念树木掩映的马嵬坡  红绫飘拂,带着魂断的哀伤  是否荒草已然没过  坟冢凸起的胸膛  我思念长途客车上带着孩子的妇女  摩肩接踵,穿过逼仄的车厢  又能否遇到一个好心人,  拉起她摇晃的手掌  我思念高山、河流、麦田  思念课本、书桌、楼房  思念一个人,在地球的另一端  是否也写着同样的篇章  我
故乡  有如长长的线  无论  我走到哪里  在何處漂泊  总  柔柔地牵动  我的心弦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令我每每梦萦  亲切的乡音  浓浓的乡情  却使  天涯游子  泪湿衣襟  总在  夜深人静的时候  沉浸于《回家》忧伤的旋律  只盼  乘上歌声的翅膀  飞回到故乡温暖的怀抱  思乡  在异乡  清冷的夜  孤独的风中
岁月  大江东去浪涛尽  流逝时光再不还  岁月无情增却减  诗书有味苦然甜  人生道路无程返  两鬓不觉霜已斑  可叹苍天不易老  我将余岁补善缘  春思  亮晶星光展思念  凄凉曲调敲黑暗  三更杜鹃无泪泣  冉冉升起思恋君  新春到来雪融化  春意绽放牡丹花  展翅飞来金线蝶  刻骨铭心画恋脸  游长白山  一  清闲游乐白山峰  遥望白云何处行  水秀山清须纵酒  钟灵毓秀倍怡情  二  
秋日景语  夏蟬偃旗,息鼓  彩蝶还有,偶尔在枯荷上  闻香,翩跹  银杏知时节,向供养的泥土  分发金名片,馈赠白果  寒鸟独栖窗台。啄破晓梦  衔来暖阳一抹,入窗帘  起霜。芦花一夜  飘白雪,点燃柿子挂灯笼  回眸时光  时光是一张  模糊了刻度的旧唱片  一首老歌泛起涟漪  在离愁别绪的词根上  或音符旋律中,来回打转  像落叶,在秋风里翻唱  晓梦初醒  窗外一枝菊花,绽开笑颜  月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