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中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实施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备课;教学情境;合作学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结构、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它因此也变得越来越“活”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课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过于强调个体的接受性学习的状况,过多地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学生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课前要熟悉教材、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教师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大方,讲课生动活泼,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会事半功倍。
二、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例如: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权”时,我准备地震、矿难、食品安全等事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生命、健康”的讨论上来。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和知识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2.給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全面、系统地学好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2.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真正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例如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课堂上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很多学生还不适应这门课程,自从上“学习新天地后”,我经常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并且地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自己心中的疑惑和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思想品德;备课;教学情境;合作学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结构、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它因此也变得越来越“活”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课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过于强调个体的接受性学习的状况,过多地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学生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课前要熟悉教材、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教师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大方,讲课生动活泼,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会事半功倍。
二、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例如: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权”时,我准备地震、矿难、食品安全等事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生命、健康”的讨论上来。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和知识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2.給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全面、系统地学好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2.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真正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例如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课堂上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很多学生还不适应这门课程,自从上“学习新天地后”,我经常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并且地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自己心中的疑惑和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