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化学学习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学习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在考试中经常暴露出审题不准、不按要求做题等一些不该出现的失分现象。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欠缺,不能有效地提取出题干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指导自己的解答。本文主要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阅读失误现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措施,以求帮助学生减少这方面的失误,提高化学学习素养。
  关键词: 化学教学阅读能力 非知识因素 科学素养 化学学习素养
  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有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类似的疑问:感觉学习化学不难,怎么考试总是得不到高分?综合分析来说,学生出现这样的疑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即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知识因素造成的失分,主要是由于知识认知结构不稳定,思维缺乏逻辑性,推理出现明显漏洞等。非知识因素造成的失分,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引起的。该现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学生化学学习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化学试题中,经常會出现按照题干及所学知识进行描述正误的选择。化学试题中还有一些题目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元素符号或者是元素名称等,学生经常出现反选的现象。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笔者现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
  一、将学生失误的原题再现。
  教师可以搜集学生平时出现错误较集中的题目,集中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鲜活的例题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后,把学生失误比较集中的原题,重新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重做中获得感知上的提升。这一环节可以采用纸质错题再现同时结合采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把学生的错误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再把因此失误造成的失分数值呈现在电子显示屏上,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二、学生对失分现象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总结。
  对平时的练习题进行组内或者组间交换,学生之间展开自批和互批,在相互批阅过程中,找到自己和他人在阅读审题方面出现的失误,并用红笔进行勾画;然后相互进行提示研讨,探寻如何在今后的阅读审题过程中避免类似情况出现。学习小组内成员群策群力,把想到的注意事项逐条列出,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讲解,以便形成合力,总结出最系统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该步骤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开展的。
  三、学生自己归纳出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学习的指导作用,进而总结出注意事项。
  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总结出练习考试过程中自己潜在的或者是外显的不良阅读习惯。比如有些学生习惯于依赖知识点,看到题立即就写出相应知识点,忽略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有些学生个人习惯过于懒散。喜欢心算,心里想着怎么解答,结果写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探究结论内化吸收,指引后续学习。
  四、教师要及时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如讲解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建模思想时,可以结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重申该思想的重要性。该奖项获奖理由是“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使学生明确运用模拟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可为,挑战也很大,计算准确性、计算大体系的能力、多尺度模拟结合都还在摸索发展中。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增进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总之,化学是需要思考的学科,要用思考代替记忆,一定要思考每一个知识点相应的原理,练习册上每一条总结所反映的基础概念。这是基本的化学思想,贯穿了化学练习和考试的全部过程。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使教師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对有效教学的背景、内涵及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较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缺乏可供借鉴的现有经验。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如何平衡两极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一种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把学生放在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刚好契合。在本文中,作者就结合自己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体会,就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探究式教学 学生主体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模仿科学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怎样进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大有学问的重要环节。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提问策略 有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学习地理对自己成才的重要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教师要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各种激趣方法,展现地理知识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姜黄水、醇提取液对冰乙酸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识别鉴定出其与抗UC相关的细胞因子,以期从氧自由基(OFR)反应角度揭示姜黄水、醇提取液抗UC的
摘 要: 在新课程视野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习题特点,注重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生物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进而分析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革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习题教学 功能  长期以来,充分发挥高中物理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是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核心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容量不大,思维跳跃的层面不高,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化学
摘 要: 高中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化学课堂,有效的化学课堂使教师教得高效,体验教的幸福,使学生享受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如果教师忽略了课堂导入,或者课堂导入不合理,枯燥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则很容易让学生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高中化学课的“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情境 问题设计 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經济时代。需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接受和抽象思维的培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