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探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代表——《感动中国》节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典范。节目通过对各个行业勇现出的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的展示,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熏陶。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手段,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本文主要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行研究,以我国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为例,深入剖析栏目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感动中国》;精神文化;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53-0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然而国人的某些精神领域却开始塌陷,各种价值观开始泛滥,人们对原来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认知开始模糊。在这种背景下,《感动中国》节目的出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鞭策,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由此看来,从《感动中国》中宣扬的道德准则进行剖析,探究节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开展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感动中国》发展历程概述
  近些年,新闻媒体每到岁末都要把当年具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梳理和回顾。在新闻界年末评选活动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物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一系列的年度体育人物评选、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等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后来《感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003年,《感动中国》在万众期待中将评选的标准定格在感性方面,宣扬人性光辉上来[1],节目人物的选择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从细微小事入手,从人物内心世界出发,通过寻找真正震撼心灵,能够带给人震撼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引起情感的共鸣感。
  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类节目的代表,主要是回顾当年发生在人民生活中的感动故事,不考虑工作种类、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考虑的只是人性光辉的发光点。从整体角度来看,《感动中国》的定位较好,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缺少精神信仰的年代,将人性的感动作为评判标准,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带来一丝温暖。《感动中国》非常契合当前我国的政治思想,同国情保持一致,能够有效起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节目一经播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的思想,造就了典型的精神品牌节目,这从节目的受欢迎度不难看出[2]。
  《感动中国》节目自2003年2月在央视新闻频道第一次开播,截至今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八届,每一届的人物评选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感动。节目第一届开播,主要是以宣扬中国公民的精神态度和道德力量,随后2004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在继承了节目原有初衷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感动”的内涵,将评选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论出身背景、社会经验还是受教育程度存在多大的差异,都能够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代表。节目选取的人物和团队不仅感动了部分个体,也感动了全体国人的灵魂,对于我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进步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这群人物和团队的感人故事,充分地诠释了作为一个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样的情感更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3]。
  二、《感动中国》的群体分析
  (一)《感动中国》的人物分类
  节目评选中,不仅有年度体育人物、经济人物,还包括其他阶层的典型代表。这八届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包括了商人、官员、军人、学生、老人、农民工以及普通青年等八十多位杰出代表,评选的职业范围较广。就当前已知《感动中国》节目评选年龄最高的是季羡林老人,当时已达95岁高龄,而年龄最小的是黄舸,获奖时年龄仅为19岁。从中不难看出,节目评选出来的人物标准多样化[4]。
  (二)《感动中国》群体分类
  从评选人物群体分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官方群体,有钱学森、孔祥瑞以及袁隆平等人;二是平民群体,这个群体中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建芬、李丽、李桂林等。这两个群体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获奖人自身所处的阶层,尽管社会阶层不同,但是感人的精神是相同的,并不存在任何差异,都是一群令人敬重、佩服的感动人物。相较于其他节目评选人物群体都是获奖人所处行业的精英代表而言,这个节目推举出来的人物不仅仅是精英代表,而是网罗各个阶层的感动人物。据相关权威数据调查显示,节目截至目前,有超过30.77%的是平民阶层,属于平常百姓人家,这个数据更能够突显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真正的包含任何群体的节目。通过这样一个大舞台,将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放大,剖析其中感人的故事,起到教育意义,这是其他人物评选活动无法比拟的[5]。
  三、《感动中国》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
  (一)教育内容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强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却过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效果偏低。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所采用的这种教育方法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很难满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感动中国》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一个崭新的方向。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来剖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来提升思想水平,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6]。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精神层面培养,单纯的大道理灌输很难起到有效作用,反而会令人心生厌倦之感,所以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转移到理想诉求方面。《感动中国》节目成功播出的经验告诉我们,空口白话每个人都能讲出来,但是实际做起来却是很难的,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深入剖析潜在的教育意义,才能突显精神层面的光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近些年,社会上反面的教育案例层出不求,原本是热心的举动反而会造成自身利益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原本就缺少精神信仰的中国,犹如一记棒槌,给予了重重一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变得冷漠,并逐渐演变成想要做好事却变得不敢做好事,人文情怀严重缺失。而《感动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在于人文情怀的运用方面。在评选的十大人物中,处处可见人文情怀,不仅能够让获奖者感受到社会对这种行为的肯定,还能够让公众从故事中感受到人文情怀,震撼心灵,引起情感共鸣[7]。人文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过程中,人文情怀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
  节目中提倡的人文情怀,更加注重从平民中寻找英雄,除了成龙、濮存昕以及钱学森等名人外,还包括更多的平民群众,主要体现在见义勇为、勇于奉献等方面,是对道德的崇高敬意。从人民群众中挑选出来的英雄,尽管不像是明星或者专家学者顶着光环,但是其感人之处在于自身品行的崇高,能够恪守本心,敢于牺牲和奉献,诸如张前东的无谓和果敢精神,陈建芬为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事业敢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这种高尚的品格不惊世骇俗,而是从生活点滴中积累,将感人事迹更加贴近平民[8]。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从节目收看后的实际效果看,节目的定位和宗旨不仅是要让公众感动,还要公众在感动的同时学会感恩,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后,应该反哺社会,学会感恩和回报。可以说《感动中国》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突出强调令人“感动”的情操、品行和敢于奉献的精神,老百姓的故事都令人感动,令中国感动,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从《感动中国》节目成功经验来看,感人不分阶层,平民中同样存在感人的故事,它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重新拾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能够在点滴小事中发现人性光辉,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在接受社会的馈赠同时,反哺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欣,王桂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解[J].求实,2014,(8):74-77.
  [2]任小艳.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回归——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倾向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2-26.
  [3]卢黎歌.探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力作——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7):94.
  [4]王智慧.人的存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J].江汉论坛,2013,(10):112-116.
  [5]袁汪洋.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求实,2012,(6):73-76.
  [6]张艳新,程爱华.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2):69-71.
  [7]闫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3,(4):14-18.
  [8]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开拓性力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评介[J].思想教育研究,2012,(2):93.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结构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过于抽象,给学生理解和本科教学带来了困难,理论教学应围绕具体试验操作展开。本文结合本科教学中的个人体会,以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试验为例,从试验目的、试验设备、试验原理、试验步骤以及试验报告五个方面,指出教学中具体应讲解的重点,为本科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构试验;静态电阻应变仪;等强度梁;桥路;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TU37;G642
(沧州工贸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本文是我们在中职教育第一线,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案例,阐述了我们在“项目 素质拓展”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项目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和岗位,各司其职;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做,而是由教师确定项目,学生主导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参加项目的主动性
摘要:确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思路,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方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效果。  关键词: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8-03  湖南文理学院是湖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精品课程“电子工程设计”课程为例,简述了综合设计性工程训练课程考核目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革办法。通过对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探索提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训练;课程设计;考核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38-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
摘要: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上海海洋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鱼类学、水生生物学和鱼类繁殖生理学等教学和研究上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不仅是我校目前的国家特色专业,也是学校构建海洋、水产、食品三大学科专业体系的主要依托学科和专业之一。我校正在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术提升、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国际国内视野的拓展、学生素质培养等方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具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也是描写“美国梦”幻灭最出色的一部小说。经典的美国梦,片片金钱做瓦,爱情做梁柱。身为“爵士乐时代”下的青年人,他沉溺于那个时代的纵情享乐,但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浮华生活背后的残酷社会本质,这是一个等级界限分明有着玻璃天花板的社会,上层社会是你可望不可及的,纵使你靠双手打拼获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翻转课堂整体教和学的效果。本文以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网络共享课程为研究案例,通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调研问卷、个别访谈、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等方法,总结了目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认知主体、教师引导、在线考核激励机制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因而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然而受到合作层次、合作资源、合作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中外合作办学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为例,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241-02 
摘要: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的素质有待提高。周庄镇政府通过社区教育这个平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现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搭建平台,积极引领,全面提高农民工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为周庄经济腾飞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对策;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
摘要:以广州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2009—2013年间收录的51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总结,探究地方高校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优化学位论文选题结构,提升地理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为以后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论文选题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硕士论文;选题;学科教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