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抵当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脾肾气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K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抵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3%,对照组有效率为5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痛等中医证候积低于本组治疗前,
【机 构】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基金项目】
:
第三批江苏省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苏中医科教[2017]18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抵当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脾肾气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K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抵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3%,对照组有效率为5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痛等中医证候积低于本组治疗前,
其他文献
儿童为“少阳体态”,其“阴阳平衡”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感邪或顾护不当,易出现体质偏颇,成为亚健康状态。二十四节气的节气不同,天地阴阳盛衰变化不同,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变化。人体气血阴阳流注以十二经脉为径,穴位是经络气血运行的反应点,穴位的功能状态存在周期性的盛衰、开阖变化。对不同体质类型的亚健康儿童,依据不同节气的天地之气、人体之气特征,人体经络气血流注规律及常用养生保健穴位特性,制定因体质、因时、因地制宜的调理方案,在传统穴位贴敷的基础上,融合点按刺激和开穴闭穴经络穴位贴敷进行调治,实用
大肠癌的基本病机以正虚为本,湿热癌毒瘀结为标,解毒法贯穿于大肠癌治疗始终。清热解毒、祛湿解毒、攻毒解毒、排毒解毒、扶正解毒为临床常见治法。临证时,将大肠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予以分期论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辅以健脾扶正,术后加用化瘀解毒;中期在化疗期间以扶正解毒、攻毒解毒、排毒解毒为主,辅以祛湿解毒、清热解毒,放化疗结束后随访期间以扶正解毒、清热解毒为主,辅以祛湿解毒、排毒解毒、攻毒解毒;晚期以扶正解毒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祛湿解毒、排毒解毒、攻毒解毒。采用解毒法治疗大肠癌,既要攻伐
利用ANSYS软件对型号为ZF8000/22/35的液压支架进行建模分析,计算可靠性其及其灵敏度。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优化液压支架可靠性的方法,对液压支架结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中医认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内外合邪,临床医家治疗时常选用腰背部经络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及华佗夹脊穴等进行针刺,并依据患者邪正盛衰随证加减,以宣通督肾阳气、祛除邪气。此外,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针刺手法如“盘龙针法”“齐刺”“扬刺”“督脉排针法”等有助于调和患者之气机,从而增强针刺疗效。探索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17
攒竹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可调气降气,能疏泄膀胱经之气进而达到调理全身脏腑气机作用,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攒竹穴主要用于治疗目病、头痛、面神经麻痹、呃逆、神志病、痔痛、哮喘等疾病。目前,对攒竹穴的实验研究较少,因此应扩大实验研究,拓宽攒竹穴的临床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