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我体验的高职教学诊断改进系统设计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学诊断改进系统是基于学生学习体验而设计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系统由“单门课程教学诊断量表”“学期教学诊断量表”“全学程教学诊断量表”构成,并通过平台操作得以实现。
  [关    键   词]  自我体验;教学诊断;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94-02
   一、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本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用户满意度理论”。
   满意是指一个人的心理预期在得到满足后的心理状态和感受,人们经常用满意度的数值来表示其心理状态。萌芽于20世纪初的用户满意度理论起初存在于消费心理学研究,1985年,用户满意度理论被美国学者正式提出,随后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各领域研究基本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学领域,用户满意度理论应用研究的重点是学生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和指标系统的研究。在教育学术界,美国奥立佛的“期望—实绩”模型和PZB小组等提出的“感知与期望差异”模型是学者最常引用的满意度理论模型。基于“期望—实绩”满意度理论模型,如果把学生看成是购买学校服务的顾客,学生在购买学校服务之前,会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他人或者某组织的介绍和宣传,对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形成一定的期望。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服务之后,会根据这种预期,评估自己接受教育服务的实绩。如果学校提供的服务在学生体验上的实绩满意度符合或超出了学生的预期,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到满意;反之,如果学校提供的服务成绩不能满足学生的期待,学生便会变得不满意。基于“感知与期望差异”模型,学生满意度反映的学校教学服务感知与服务期望之间的差距。如果学生的感知水平超过了学生期望,就可能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满意水平,我们称之为正差异;如果学生的感知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就可能会大幅降低学生的满意度,我们称之为负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满意度是由学生的感知预期、感知品质、学生忠诚与抱怨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
   本研究选择的是Oilver,olnos,Dovc等人[1]提出的“期望不确认”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学生的满意度X=学生接受的服务绩效—学生期望值(当X<0时,表示血神不满意;X=0,表示学生满意;X>0,表示学生非常满意)。用此模型测量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能够反映出学校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心理期望状态的差距,从而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系统框架建构
   基于学生满意度理论设计的高职教学诊断改进系统包括诊断主体、诊断对象、诊断内容、诊断目的等四个基本要素。教学诊断主体为教学管理部门,是因为教学管理部门是系统的实际使用者,教学管理部门利用系统工具直接从诊断对象那里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教学诊断对象为直接体验过教学的在校生、毕业生,他们最能直接感知教学效果,对教學改进最有发言权。系统最为关键的要素是教学诊断工具,教学诊断工具是根据教学诊断主体的需要和教学诊断对象的特点来设计的,为了保证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科学性,该系统设计了单门课程教学诊断问卷、学期教学诊断问卷和全学程课程教学诊断问卷。通过这三种类型的调查问卷,高职院校既能够及时发现某个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有效地发现学校在相关专业的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同时,高职院校再根据各方反馈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建议,对诊断工具本身进行改进,使诊断工具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系统开发与运用
   (一)系统工具开发
   在量表指标维度设计方面,以2019年9月对全国23所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参与的部门或单位”的调查分析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教育教学评估相关文献,特别是国外教学评价案例试题库和国内高职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本量表的课程与教学、作业与考核、个人发展与学习收获三个维度的量表。
   1.单门课程教学诊断问卷
   本诊断问卷主要适用于某门课程的教学诊断,诊断对象为高职所有在校学生,学生在接受某门课程教学之后,即可开展问卷诊断调查。学校根据学生反馈的调查结果,诊断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某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改进的建议。
   2.学期课程教学诊断问卷
   本诊断问卷主要适用于学期课程的教学诊断,诊断对象为高职所有的在校学生,学生在校完成一学期所有课程学习任务之后,即可接受该问卷诊断调查。学校根据学生反馈的调查结果,诊断一个学期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3.全学程课程教学诊断问卷
   本诊断问卷主要适用于全学程课程的教学诊断,诊断对象为高职毕业生,学生完成在校的所有课程之后,在1~3年内接受该问卷的诊断调查。学校根据毕业学生反馈的调查结果,诊断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为优化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合理配置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二)系统运行
   高职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是一种基于B/S结构(B/S,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一种常见的网络应用结构),采用“JSP + Servlet + Javabean”、典型的MVC(MVC,即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一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熟的web应用程序框架模式)的三层模式,能方便学校与被调查对象使用;平台架构充分考虑到可扩展性,后台管理简单方便,可灵活、自定义添加各种数据。同时,该系统能对“期望值”“满意度”及两者差值自动统计,排序直观;统计与分析功能涵盖诊断体系的各个维度,大大节约了人工统计难度与强度,避免了人工输入造成的数据误差及由此对结论产生的偏离。
   参考文献:
   [1]刘资媛.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2]李孟瑞,易晶怡.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2):36-43.
   [3]李华,刘瑞新.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J].河南教育(高教),2018(11).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验室属于高职学校不可或缺的学习场地,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可以在实验活动中收获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活动,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实验室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关乎高职学校根本目标的有效完成。因此,高职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但现阶段,高职教育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就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加强
[摘 要] 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工科”人才,高校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实地参观、理论学习和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出“实践—线下—线上”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目前在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针对全校开放,并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学生普遍反馈教学方式新颖,效果好。  [关 键 词] 教学改革;人
[摘 要] 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关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确保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WIA导航式教学模式根据职业能力构成三要素,按照1+X证书制度要求和学分银行架构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做了实践性的应用探索。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以此为定位、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初始就业与职业素养能力的获取和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能力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你们班里有没有庆祝活动呢?活动中要是有礼炮助阵,气氛一定更加热闹,那就让我们开始动手制作吧。  准备材料:卫生纸芯、卡纸、双面胶、书皮纸、气球、剪刀  步骤:  1用书皮纸将纸芯包裹起来。  4将白纸裁成条,用双面胶將其固定在气球与纸芯的交接处。  5你还可以用卡纸剪出眼睛、嘴巴及头发,将这些部件粘在纸芯上做装饰。
期刊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单独招生和中职对口。中职对口“2+3”是一种分阶段、分学校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中职对口;“2+3”;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20-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