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铁锈花釉瓷器是北方磁州窯宋、元、金时期瓷器装饰的特有品种,玉溪窑青花瓷器代表着元末明初云南青花瓷烧制的最高水平。元代铁锈花釉瓷器与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瓷器虽地处南北两地,却共同具有元代瓷器的时代风格和装饰特征。
【关键词】燕家梁遗址;铁锈花釉;玉溪窑;青花瓷器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一、元代陶瓷业发展状况
在陶瓷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此时,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宋、金时期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此时仍有新的发展,在元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在继续生产。元代陶瓷一方面继承了宋瓷胎体薄、质地细腻、造型清秀典雅、装饰精细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创烧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具有器型端庄浑厚,装饰层次多,多以弦纹相隔,纹饰繁密,用笔、用刀酣畅有力的特征。元瓷装饰方法有绘花、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塑等,花卉纹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纹饰种类,有缠枝花和折枝花等多种图案,花朵留有白边,不填满色,叶有一至五个尖瓣,呈葫芦状,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色彩多为平涂,极具装饰性。以上元瓷工艺特征,在磁州窑、耀州窑等窑系陶瓷烧制中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元代制瓷工艺的发展较前代略显缓慢,在元统治者长期施行的民族歧视及压迫政策,及元后期社会动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民间瓷窑大都质量不高,很多瓷窑烧制已呈末势。
二、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
磁州窑因地属磁州而得名,窑址位于今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与鼓城镇一带,是宋元时期较有成就的地方瓷窑,窑场遍布中原地区的大河南北各地,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磁州窑在各个历史时期,其烧造状况均不相同。北宋前期至五代后期为磁州窑创烧时期,以烧造日用瓷为主,器型有碗、盘、香炉、瓶、枕等,装饰以刻、划花居多,尤以珍珠地划花具时代特色,纹饰以植物纹为主。北宋中后期至金初为磁州窑的发展时期,装饰上继承前期技法,并发展了白釉剔花,出现了黑釉剔花,纹饰仍以植物纹为主。到了元代,磁州窑在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大量生产浑圆硕大的器物。明清两代仍保持相当高的制瓷产量,清朝末年由于“洋瓷”的大批输入,磁州窑传统的艺术风格逐渐没落,瓷器品种锐减,产量下降。
磁州窑器的突出特点是粗犷、淳朴,大件器物雄伟豪放、古朴端庄,小件器物别致精美、线条流畅。器物很多装饰图案简率随意,以灵活的笔法和流畅的线条,表现出自然图景和世俗的人间百态。
三、包头燕家梁出土元代磁州窑器
【关键词】燕家梁遗址;铁锈花釉;玉溪窑;青花瓷器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一、元代陶瓷业发展状况
在陶瓷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此时,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宋、金时期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此时仍有新的发展,在元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在继续生产。元代陶瓷一方面继承了宋瓷胎体薄、质地细腻、造型清秀典雅、装饰精细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创烧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具有器型端庄浑厚,装饰层次多,多以弦纹相隔,纹饰繁密,用笔、用刀酣畅有力的特征。元瓷装饰方法有绘花、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塑等,花卉纹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纹饰种类,有缠枝花和折枝花等多种图案,花朵留有白边,不填满色,叶有一至五个尖瓣,呈葫芦状,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色彩多为平涂,极具装饰性。以上元瓷工艺特征,在磁州窑、耀州窑等窑系陶瓷烧制中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元代制瓷工艺的发展较前代略显缓慢,在元统治者长期施行的民族歧视及压迫政策,及元后期社会动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民间瓷窑大都质量不高,很多瓷窑烧制已呈末势。
二、北方著名瓷窑:磁州窑
磁州窑因地属磁州而得名,窑址位于今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与鼓城镇一带,是宋元时期较有成就的地方瓷窑,窑场遍布中原地区的大河南北各地,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磁州窑在各个历史时期,其烧造状况均不相同。北宋前期至五代后期为磁州窑创烧时期,以烧造日用瓷为主,器型有碗、盘、香炉、瓶、枕等,装饰以刻、划花居多,尤以珍珠地划花具时代特色,纹饰以植物纹为主。北宋中后期至金初为磁州窑的发展时期,装饰上继承前期技法,并发展了白釉剔花,出现了黑釉剔花,纹饰仍以植物纹为主。到了元代,磁州窑在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大量生产浑圆硕大的器物。明清两代仍保持相当高的制瓷产量,清朝末年由于“洋瓷”的大批输入,磁州窑传统的艺术风格逐渐没落,瓷器品种锐减,产量下降。
磁州窑器的突出特点是粗犷、淳朴,大件器物雄伟豪放、古朴端庄,小件器物别致精美、线条流畅。器物很多装饰图案简率随意,以灵活的笔法和流畅的线条,表现出自然图景和世俗的人间百态。
三、包头燕家梁出土元代磁州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