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AR单缝衍射实验——增强现实(AR)在K-12教育的实证案例之九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现实技术,作为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飞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应用的新技术,在教学领域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中极具发展潜力。本文以高中物理单缝衍射实验为例,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VR/AR+教育"实验室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开发的一款交互式高中物理光学衍射应用程序,同时介绍了实验室基于此AR教学案例进行的实证研究;最后,对AR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其他文献
学校地处农村,因学校老旧而异地新建,新校占地50196平方米,容纳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806人,是本地区农村小学中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原信息化基础
为使拱桥达到理想的成桥状态,结合岭兜特大桥工程,对采用预制拱肋、缆索吊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根据倒装一正装计算法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特性和变
目前仍然有不少老师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教学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
南宁大桥为主跨300m的外倾式非对称系杆拱桥,钢拱肋和钢箱梁采用“先拱后梁、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方案。为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使其成桥内力及线形符合设计要求,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