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畜禽养殖量总体在缩减,并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但由于养殖技术的落后、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规模养殖中产生的污水、粪便、病死畜禽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之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做好城市化进程中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镜湖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基本情况
  镜湖区是芜湖市中心城区,农业总体占比小,涉农街道仅有1个,规模养殖场(户)19家,主要以生猪、小家禽为主,目前全区生猪存栏0.31万头、家禽存栏9.71万羽,2016年生猪年出栏0.39万头;家禽年出栏40.38万羽。
  2 镜湖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影响
  2.1 污染现状
  年畜禽粪便排放量为:生猪1552.2吨,家禽10175.76吨,其中主要污染物COD:538.62吨,NH3:53.45吨。
  2.2 养殖污染造成的影响
  2.2.1 生态环境污染
  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含有大量氮磷等微量元素,随意丢弃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区域土壤、空气、水体污染。
  2.2.2 动物疫病传播
  畜禽粪污的随意排放、病死畜禽随意丢弃,不仅给环境造成污染,还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给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带来传播隐患。
  2.2.3 产生矛盾纠纷
  养殖过程中粪污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周边空气、土壤和水质,产生的刺鼻气体更是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导致农村居民之间矛盾纠纷的产生。
  3 养殖污染原因分析
  3.1 处理设施不足
  规模养殖场沼气池建设与其养殖规模不配套,同时小型养殖场(户)由于资金的限制,基本无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就近排放。
  3.2 养殖技术制约
  畜禽粪便曾经是种植业主要的肥料来源,然而目前种养殖分离的生产方式,使得从事规模化种植的农户不搞养殖,无法获得有机肥料来源,只能大量使用化肥;规模养殖的农户由于土地资源限制,无法配套发展种植业,农家肥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3.3 环保意识淡薄
  由于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小型养殖场基本未履行环评手续,未设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污大多直接清理到露天或是倾倒入沟渠湖塘,病死畜禽也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3.4 养殖地点不当
  历史原因导致部分小型养殖场建设时随意选址,大多散布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水源充足的区域,在处理畜禽粪污时也就近排放。
  3.5 政府重视不够
  各级政府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重视不够,该项工作起步晚,污染治理方面的保障措施不足。畜禽养殖污染涉及的监管部门多,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协作不够主动。
  4 污染治理措施
  4.1 推行生态养殖
  大力推广“果园养鸡”、“稻田养鸭”、“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承包林地、果园养鸡,鸡粪作为果园有机肥;在收割前、收割后的稻田养鸭,鸭粪直接还田;猪粪污水经沼气池发酵,实行沼气再生利用,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种植,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二次利用。
  4.2 鼓励转化利用
  鼓励支持大中型养殖场建设与其养殖规模相配套的沼气池、厌氧发酵池、粪污沉淀池等环保设施,实行达标排放。在小型养殖场(户)中推广实行“固液分离法”进行干粪还田。此外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集中建造有机肥厂、大型沼气制造厂,通过集中处理畜禽养殖粪污,进行资源转化利用。
  4.3 调整产业布局
  根据城市化进程中畜禽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畜牧产业布局,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镜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要求,实行区域划分,将全区所有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规划养殖区。禁养区内禁止规模化畜禽饲养,对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户)要按规划逐步取缔;限养区内限制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现有规模养殖场(户)不得改建、扩建,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按专项整治要求,限期整改达标,并有计划地分期迁移至规划养殖区;规划养殖区内必须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污染物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 通过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有效遏制畜禽养殖场(户)非法养殖和排污行为,保护饮用水源、生产用水和人居环境,实现“科学发展,规范养殖”。
  4.4 加强源头控制
  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养殖场(户)了解到自己需要承担畜禽粪污处理责任,提升养殖场(户)环保意识、法律意识。严格执行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各项规定,坚决打击违法排污、不达标排放等行为。在养殖场(户)中推广使用环保型饲料,提高畜禽饲料利用和消化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畜禽粪便中污染物的含量,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4.5 建立无害化處理机制
  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监管,按照属地原则,病死畜禽由所属街道负责统一作无害化处理。对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要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作者单位:241000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42-0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乡的农业新科技推广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水稻塑盘钵育抛秧推广面积已占全乡水稻移栽总面积的70%。这项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秧田、低成本、高效益等增产措施,以为我乡广大农民所接受,但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措施,在具体操作时部分农户仍然掌握不了其关键环节,
一直困扰养猪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猪的病毒性腹泻,这个病是由细菌、病毒、环境、饲养等它能引起猪的死亡率上升、肥猪掉膘,因此会让养殖户挣得少而投入的费用和药费的开支增加等等。这个病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发展,所以大家应该特别重视这个问题。  1 猪的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经常出现在猪的繁殖过程中。以前这个病会发生在冬季,现在却是一年四季都有,目前为止夏季的发病机率明显上升,而
目的通过分析雌激素对大鼠垂体Pit-1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去势手术后分2组:(1)对照组(C组,n=16)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2)雌激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畜牧养殖业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的扶持,养猪业也逐渐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猪场规模不断扩大,保障了市场的猪肉产品需求。但当前一些猪场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爆发了各种猪疾病,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不断提高猪场管理水平,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1 当前猪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养殖户对猪的疾病防治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养
圆葱又名洋葱,属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耐寒、喜湿、适应性强,产量高,深受广大群众喜欢,依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其主要栽培技巧要点如下:  一、适时育苗  1、选用优质品种:选高产质优的苹果圆葱。  2、场地选择:选地势平整、土质肥沃、四周无高大建筑物的场地建塑料大棚育苗。  3、育苗:育苗播前在棚内床土上扬施发好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立方米。用锹翻入土中,再用耙子整平床面,在此同时在棚外筛细土准备播种
1整地施肥  冬前深耕25 cm,进行冻垡,使土壤疏松。一般底施优质厩肥60~75 t/hm2(或腐熟鸡粪45~6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腐熟饼肥1 500 kg/hm2。将底肥的1/2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作畦。棚内的作畦方式一般可采用小高垄和高畦,行距l.0~1.2 m。同时将底肥中另外1/2的有机肥施入丰产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