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作为地方社会生态环境控制技术的"驱棚"与"伐蛟"均有应用。自雍正年间始,官方将"伐蛟"作为减灾的常规技术,后又多次实行。"伐蛟"在实践层面并不能防止水灾,反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驱棚"的动因是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其客观上也保护了山区环境。"驱棚"与"伐蛟"均是人们应对环境异动的举措,也是一种灾害的预防、控制技术,其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