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3日,名为“弥漫·北京”的展览在北京798悦·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意图在北京重现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弥漫”主题和意蕴,并由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原班人马所打造。包括策展人彭锋教授,艺术家潘公凯、原弓、杨茂源、蔡志松和梁远苇五人也悉数参加了当日的新闻发布会和下午的开幕仪式。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以后,以“弥漫”为主题的中国馆在海外获得了不少掌声。五位艺术家以茶、荷、白酒、熏香和中药五种气味的“弥漫”为美学意象,展出《融》、《空香6000立方》、《浮云》、《器》和《我请求:雨》这五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与视觉有关,还分别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方全面打通观众的感觉,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现场性。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卡特和国际艺术史协会主席安德森教授都认为中国馆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最好的部分。2011年6月,策展人彭锋就就曾表示将继续以“弥漫”为主题在北京重新演绎一次。
但是,环境和语境的变化使这次本土的“弥漫”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图片、文本、录像和模型为主的演示方式,弱化了展览本身所强调的味觉和嗅觉效果;各自分立的展览空间也让威尼斯期间互为因果的整体展示效果大打折扣。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次展览也为无缘亲临威尼斯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虚实参半”的观摩国际大展的体验。 (文/郝科)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以后,以“弥漫”为主题的中国馆在海外获得了不少掌声。五位艺术家以茶、荷、白酒、熏香和中药五种气味的“弥漫”为美学意象,展出《融》、《空香6000立方》、《浮云》、《器》和《我请求:雨》这五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与视觉有关,还分别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方全面打通观众的感觉,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现场性。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卡特和国际艺术史协会主席安德森教授都认为中国馆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最好的部分。2011年6月,策展人彭锋就就曾表示将继续以“弥漫”为主题在北京重新演绎一次。
但是,环境和语境的变化使这次本土的“弥漫”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图片、文本、录像和模型为主的演示方式,弱化了展览本身所强调的味觉和嗅觉效果;各自分立的展览空间也让威尼斯期间互为因果的整体展示效果大打折扣。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次展览也为无缘亲临威尼斯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虚实参半”的观摩国际大展的体验。 (文/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