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质量内审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建立质量管理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形成了专业质量内审为主要形式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机制,对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专业质量;内审;自我管理;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10-04
  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响凸显,高职进入调整和内涵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建立健全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学校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1]。
  一、确立以专业为质量管理主要对象的观念
  在现代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中,会涉及到多层次对象和多方面因素,而抓住关键因素才能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从一般的经济过程看,质量管理涉及到顾客、生产过程、雇员[2],但核心对象是产品,产品质量既是质量管理的目标,又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着力点和抓手。从高职教育来说,形成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学校办学条件、学生素质、教师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等诸因素[3]。这些要素中只有专业质量才是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核心对象,或者说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真正对象是专业。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是与社会的职业或岗位相对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由科目课程体系所构成的学业门类。职业教育的专业与学科教育的专业不同,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是专业目标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正是由于高职教育专业的职业性特点,高职教育质量管理适合于以专业为主要管理对象或着力点。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中,专业是质量管理的主要抓手,特别是从学校层面实施质量管理,主要对象就是专业[4]。
  专业质量是高职院校分层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层。在质量管理中,常会用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但全面质量管理也是分层次实施的。从学校层面来说,管理主要会集中于专业层面,通过对专业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整个教学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从而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二、建立专业内审的质量管理体制
  如何实施对专业的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问题。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探索建立了以专业质量内审为特征的质量管理体制。
  第一,确立以专业质量为中心的基本质量管理原则。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构建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原则体系,主要包括领导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原则、服务社会原则、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基于育人过程的系统化形式化的方法原则、质量管理可行性与有效性原则、激励与和谐原则、质量预防原则等[5]。
  第二,建立专业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实施质量管理要求专业带头人成为对专业负全面责任者,并且每一个专业都应该有一个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是专业质量管理的责任载体,同时拥有相应的权利。在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以下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组织体系是实施专业质量管理的组织前提。
  在专业负责人基础上,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其中涉及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确立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人在专业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质量管理组织;三是健全院系基层的质量管理组织,落实基层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三,建立以专业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重点是规范学校与二级学院两级质量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权责。在两级质量管理中,除了日常质量管理分工外,主要是对专业质量管理的权利、责任、程序进行规定。其中,二级学院和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自身的管理和自审,学校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负责对二级学院的专业实施评估、检查和监控,即专业质量评审,由此构建校内质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
  建立以课程质量为中心的制度体系构架。在基本制度基础上,形成以提高和保证专业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制度体系。包括学校的章程、教学管理基本制度、基本质量责任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质量信息采集和反馈制度等。
  第四,建立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质量标准体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标准实际上包括三类[6]。第一类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专业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质量目标、各科目课程质量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表现为教学工作的质量目标。第二类是教学工作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对学生考核和测评标准、对学生质量的社会评价标准,及对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等的评价标准。主要表现为基层教学管理中的质量评价标准。第三类是对专业管理运行进行内审的评价标准,即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过程、专业发展状态、专业整体质量效果等进行评审的标准。主要表现为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对专业质量进行整体的考核和评审的标准。
  第五,形成专业质量管理相适应的质量文化基础。主要包括相应的硬件设施、科学的办学精神和良好的校风。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高职院校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专业质量内审的主要工作模式
  (一)二级学院组织专业质量自审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大多数是根据专业群或者专业大类建立的,负有对专业进行组织管理的责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质量管理中形成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单元课程评价—课程质量评审—专业质量自审的质量管理模式。
  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与单元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是二级学院质量管理的常规基础工作,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如听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等。其中单元课程评价是日常教学质量管理的普遍形式,课程负责人以提高课程质量为目标实施常规的质量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是其中的特殊形式或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单元课程质量管理中,课程是质量管理的对象和目标,教师既是质量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主体。
  课程质量评审。课程评审是专业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日常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通常的做法是在考试基础上,由相关教师进行考试质量分析。而在专业内审中,须由科目课程负责人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本专业该门课程的整体质量状况作出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分析、教学实施状况、教学的实际效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本门课程的建设成效等。   专业质量自审。专业质量自审由专业负责人具体承担,在收集本专业质量信息基础上,对专业建设的成果和专业教学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作出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专业自审还包括:反映本专业质量的主要客观数据,如就业率、报到率、招生人数变化、毕业生满意率、在校生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本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质量状况与实际效果、考试效果、取得证书的效果、品德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等;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包括精品课程建设、师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成绩、社会服务与技术研发的成果等;专业质量与专业建设成绩的描述及分析;专业质量与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专业自审采取规范的表格形式,由专业负责人填写。
  (二)学校组织专业质量评审
  专业质量评审二级学院上交专业自审报告后,学校主要负责人委托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及专家,结合自审报告对全校各专业进行评审。具体由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聘请熟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评审专班,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过程分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质量部门对各专业的日常质量监控。在质量管理部门日常的质量监控中,本身完成了对各专业运行情况的部分质量信息收集与评价。如进行毕业生质量调研、用人单位反映调研、日常教学管理方面的抽查检查等。二是在评审中组织对该专业的质量测评与质量信息收集与评审,如在校生满意率测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依据主管部门的材料对专业状况进行评审(就业率、报到率、专业规模等)。三是对二级学院上报的专业质量自审报告进行评审。
  通过专业质量评审,产生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结论:定量结论是对全校各专业上述几方面的质量指标进行综合量化处理,然后排序,在校内评审出优势专业和发展不够或应该淘汰的专业;定性结论是对各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进意见。专业质量评审的结果形成质量管理部门年度专业质量报告和对各二级学院的反馈意见。其中,对二级学院的反馈意见形成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的PDCA质量管理循环;而学校专业质量报告则是学校质量管理的重要文件,基本反映了学校一年质量状况,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和学校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校按规定对外公布质量信息的依据。
  重点专业内审。重点专业内审是专业评审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是对专业评审中优秀或者较差的专业,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或需要重点建设的专业,学校委托质量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这些专业进行内审。其内容与程序是:质量管理部门组成专业内审小组,到二级学院召开内审会议,专业负责人汇报;观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查看专业建设和反映专业质量的材料,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总结与反馈评审意见,向学校和学校有关部门反馈评审结论。
  (三)专业质量评审意见的反馈
  在专业质量内审的过程中,形成三个层面的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第一个层面是在课程质量评价结束,课程负责人对任课教师质量评价的反馈意见;第二个层面是专业自审结束,二级学院对各专业的质量反馈意见;第三个层面是质量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向二级学院及学校管理者反馈质量管理意见。
  四、通过专业内审形成高职院校质量自我约束机制
  一是通过单元课程评价和评审形成对教师教学的质量约束机制。课程评审是依据考试考核的结果,对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追溯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因素,追溯每一个单元课程的评价,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质量结论,提出改进课程质量的措施与方法。评审的结果,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挥积极的制约作用,督促教师改进教学,学生积极学习,形成课程持续改进机制,并必然促进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立足于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教学过程微观PDCA质量管理循环,建立教师与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的质量互动机制。
  二是通过专业自审形成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的专业质量自我约束机制。专业质量自审建立在课程评审的基础上,使专业负责人关注主要科目课程的质量与效果,重视专业建设实际效果,系统地总结专业各个方面,分析专业质量的实际状况,形成了对专业自我管理、自我改进提高的质量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由专业负责人承担,最终传导到该专业的每一个参与者,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通过专业质量评审形成学校内对二级学院教育质量约束与激励机制。专业质量评审建立在日常质量监控基础上,也建立在专业自审基础上,并且依据校内外收集的各种客观信息资料,所形成的结果能够客观描述教学质量状况。
  四是建立专业的质量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专业委员会、行业协会的组织,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用人单位信息调查与反馈,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根据反馈信息,建立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与方向、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的机制。根据专业人才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评价的质量标准,保障专业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五是通过专业质量内审形成内外结合监控质量的机制。专业内部的质量自审和专业质量的学校层面评审,所依据的主要是各种反映质量状况的客观资料,并且将这些资料联系起来形成反映质量状况的报告。如对毕业生调查的信息资料、用人单位反馈质量信息资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发布的相关信息(如就业率、合格率)、学生取得社会相关证书资料等。将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反映通过专业内审的方式直接引入到学校质量管理过程中,非常有利于校内改进教学。
  六是形成校外与校内评价相结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立校内质量管理与社会对学校质量监控、管理的有效衔接机制,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质量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转化为校内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估督导和社会对学校的质量监督,作为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外部动力,不断适应其质量要求的变化,促进学校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七是形成专业质量分析诊断机制。在专业内审机制中,学校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专业。在专业内审中形成的对重点专业质量内审机制,成为学校内部良好的质量诊断机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专业或是要重点建设的专业,展开专业质量内审,组织专家进行解剖分析,分析解决影响专业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智博.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1):106-109.
  [2]胡永华.质量管理的三个关键对象[EB/OL]海新报,2006-08-01.http://www.21manager.com/html/2006/8-1/103908659.html.
  [3]金朝跃,屠群锋,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4-39.
  [4][5]闵建杰,等.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新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7):127.40.
  [6]赵秀元,程明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价值工程,2011(23):217-218.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l Audit
其他文献
据《英国卫报》2月5日报道,日前,亚洲开发银行(ADB)宣布,ADB计划扩大针对教育和卫生事业而非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规模,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足够的就业技能并在经济发展中获益。
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201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2012年4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国家标准建设的教育部
我叫王药克。我是“筒子楼”的一位居民。  我的父亲拥有一个废品处理站,于是“收破烂儿的儿子”这个称号伴随了我整个童年。三年前,我与父亲大吵了一架。当父亲要我放弃当作家的梦想,听从他的安排继承这个废品站的时候,我便与他断绝了联系。  失去了父亲的资助,我的生活就困难起来。拥挤的地球上一切资源都不便宜。为了促进低碳生活而设立的高昂碳税,在我与父亲断绝联系后的第一年就成了我的巨大挑战。因为我写文的收入根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履行社会职责,提高竞争和质量意识的重要环节。从2011年教育部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选取试点院校,到2012年要求全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和省级示范高职编制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简称“质量报告”,下同),该项工作进展怎样、编制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乃至关心高职教育的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28所首批国家示范
从开展体育选项学习以来,健美操模块的教学从刚开始时的少有人问津,到现在每年每级总有超过70%以上的女生要求选学,这与担任健美操课任老师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她们需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地上网搜集有关健美操的资料、跟学视频;主动为同学们提供或搭建展示的舞台;积极调动学生骨干力量,重视常规管理、“模糊”考核要求等等。选项五年来,健美操模块的教学如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我校的工作亮点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校企合作多头管理、职业院校和企业缺乏有效互动、职业院校和企业部分要素缺乏有效整合。将界面管理理论引入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的共赢和深度对接。具体举措: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跨职能部门整合机制,健全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界面对话交流机制,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全方面对接。  关键词 界面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机制  中图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规格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和模式,加快培养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该组织于1946年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  长期以来,UNESCO一直把职业教育作为其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并站在促进整个世界职业教育(
据2月12日美国官方网站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了当前美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开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他宣布将根据大学联邦援助规则的负担能力和价值修订立法。届时,将产生新的“高校记分卡”,这有利于学生及其家长更清晰地对大学进行比较。奥巴马总统还评论了德国年轻人职业培训体系的优点。
溯源,吉林省伊通县早在1983年就开始兴办职业教育。  1985年,这个拥有近四成满族人口的民族自治县建立了第一个现代职业教育机构——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先后开设水泥、电器、幼师、服装、食品、化验、车工、电工、橡胶等专业。在《职业教育法》颁布的1996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这所多次荣获“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的学校其后也难逃许多县域职业学校曾遭遇的厄运,陷入办学规模逐年滑坡、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