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公交接驳在地铁运营故障情况下的应用核心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5058
  摘  要:本文针对应急公交接驳响应流程、设计流程、執行流程等内容展开分析,结合应急公交接驳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内容包括交通网络分析、备车点选址、建立路径优化模型、应急公交接驳模式、应用算法设计等,通过研究适当增加接驳班次、合理划分接驳区域、优化乘客引导方式等建议,其目的在于提高应急公交接驳应用效果,提升地铁运营过程的稳定性。
  关键词:应急公交接驳  地铁工程  响应流程  运营质量
  中图分类号:U231.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5(a)-0030-03
  Cor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Bus Connection in Case of Metro Operation Failure
  LIAO Xujuan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33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ergency bus connection response process, desig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other contents,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points of emergency bus connection, including traffic network analysis, vehicle preparation site selection, establishment of path optimization model, emergency bus connection model, application algorithm design, etc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bus connection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metro operation process.
  Key Words: Emergency bus connection; Metro project; Response process; Operation quality
  在地铁日常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导致运营故障问题的出现,在故障问题出现之后,将直接影响其他列车的正常行驶,增加列车晚点问题的发生几率。同时在故障出现的区域,还会出现乘客大面积滞留的情况,衍生出其他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地铁运营出现故障问题之后,应采用地面公交来完成滞留乘客的疏散,维持城市交通环境的稳定性。
  1  应急公交接驳服务过程分析
  1.1 响应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后,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位置、发生规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上报至相关部门。通过搜索相关数据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响应决策。指挥人员不仅需要进行线路调整,有需要的话更应在现场处理相应紧急情况。通过反复对城市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补充,使得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中断事件有据可依,迅速响应、协调默契。公交接驳服务的响应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突发事件等级;(2)确认响应对应应急方案;(3)相关部分确定实施救援;(4)对己有资源进行调度分配;(5)对事故现场进行秩序管理;(6)以广播、交通信号设备等向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
  1.2 设计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事故,首先判断事故地点及影响范围,初步核算需要疏运的通勤者数量及满足通勤需求的公交车数量,从区域内选定的备车点确定可用公交车。根据需要疏运的通勤者的OD分析设计公交接驳线路,最后把可用的公交车资源分配到设计好的线路上。因此公交接驳可以分为3个部分:(1)定义接驳环境;(2)接驳线路设计;(3)资源分配。其中第二步接驳线路的设计,将以通勤者为研宄对象讨论中断区域的最优路径,充分考虑到通勤者的换乘时间和不同站点在线路内所占的重要比重等相关因素。为了不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其他交通方式的通行秩序,可选用的公交资源是有限,这也是此时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3 执行流程
  在应急公交接驳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公交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协调处理,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依托于通信工程完成信息的及时沟通,从而降低系统运行过程的响应时间,加快直流乘客的疏散速度。在出现运营故障问题之后,也需要对出现故障问题的地方进行确定,随后围绕该地点来进行周围交通网络的梳理,随后对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进行确定,而且也需要利用媒体来完成信息传递,避免人们出现恐慌情绪。而且在发现一些突发问题之后,也需要对该事故的持续时间、影响车辆批次、滞留乘客数量等内容进行预估,从而确定最为合适的公交接驳方案,提升地铁运营环境的安全性。
  2  应急公交接驳应用要点分析
  2.1 交通网络分析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交通网络的梳理工作,如图1所示,在图中的圆圈表示该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站点,同时将实线作为该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而实线上标记有“X”的内容表示该线路出现的中断情况,并以虚线来表示能够用来选择的应急公交接驳线路,其中两条虚线交汇的地方会作为换乘车站进行应用。如图1中显示的车站S1和S2中间出现了中断的情况,此类情况的出现也将直接影响到该线路上的正常通勤,而且也会影响到改线路上其他通过的列车,而出现中断故障的站点,也是整个系统中拥堵最为严重的区域,尤其是该中断点为换乘站,也会进一步增加该区域的运行压力。基于此,需要对交通组织情况展开系统分析,从而提升系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2 备车点选址
  建立应急公交接驳体系时,也需要做好备车点的选择工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完成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工作,其内容包括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等内容。其中,所选择的公交站点的备选方案是交通网络中所有交通枢纽站或停车场,这些都可以作为备车点作为备用选项。第二,对于运营网络基础情况进行梳理,为了方便后续应用模型的顺利应用,会建立相应的集合,将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作为单独集合(如S1、S2),随后建立函数模型来分析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以便最佳站点内容的顺利选择。
  2.3 建立路径优化模型
  2.3.1 路径生成模型
  为了方便路径模型分析,需要建立路径生成模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应用集合的组建工作,如交通节点集合、起点集合、终点集合、出发时间集合等,这些集合都是模型建设过程中的参考变量,与最优路径的生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设置模型的筛选参数,例如,将通勤时间和容限作为评价标准,如果模型分析结果得到通勤时间和容限数值大于设定值,表明该方案还存在可改进空间,若小于该数值,那么可以作为备选方案来进行下阶段分析工作,经过多次比对分析后,得到最佳的路径生成模型。
  2.3.2 资源分配模型
  为了提升方案资源利用率,需要建立资源分配模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应用集合的组建工作,如人力资源集合、时间成本集合、公交资源结合、交通资源集合等,这些集合都是模型建设过程中的参考变量,与最优资源分配方案的生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设置模型的筛选参数,例如,将时间成本作为评价标准,如果模型分析结果得到时间成本数值大于设定值,表明该方案并不是最优选择,或者说方案内容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反之,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参与到下阶段分析工作,经过多次比对分析后,从早筛选出最为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从而得到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1]。
  2.4 应急公交接驳模式
  2.4.1 标准替代接驳
  进行应急公交接驳模式筛选时,标准替代接驳模式属于经常使用到的处理方法,相关流程图如图2所示。由图2中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在某线路上发生了故障事故,这样也造成该线路上其他列车无法顺利进站,但是因为整个体系中,其他部分的运行内容依旧保持着稳定的连接状态,因此其他线路上的列车依旧可以处于稳定运营状态,这样可以避免人员堆积的情况,而且也能够有效减少乘客出行阶段的延误时间。对于滞留在该路段的乘客,利用应急接驳公交对其进行接送处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
  2.4.2 补充接驳模式
  进行应急公交接驳模式筛选时,补充接驳模式也属于经常使用到的处理方法,在该模式的具体应用中,不同于标准替代接驳模式只是在出现故障位置处设置应急公交接驳站点,覆盖范围相对较少。而该方案在应用中则是将服务覆盖范围扩散到更大范围的地铁网络当中,而且在公交路线的设置中,不是将其作为替代品进行设计,同时也会考虑到路网当中会受到事故问题带来影响的区域范围,借此来完成公交线路的合理设计,提升接驳线路内容的合理性,借此来降低系统延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减故障问题带来的延误影响[3]。
  3  地铁应急公交接驳优化建议
  3.1 适当增加接驳班次
  通过适当增加接驳班次,可以缓解故障问题出现后所带来的客流压力,降低故障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地铁运营期间,即使出现了相应的故障问题,地铁控制系统也会在10min之内完成应急公交接驳程序的快速启动,随后根据大数据技术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对于此次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带入到相应的计算模型中,也可以明确目前客流量的拥堵情况,合理调增公交接驳班次,或者缩减班次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样也能够加快滞留乘客的疏散速度,从而解决车站人流拥堵的情况,维持交通运行环境的安全性[5]。
  3.2 合理划分接驳区域
  通过合理划分接驳区域,能够提升接驳方案的应用效果,在短时间内完成疏散工作。在地铁运营期间,如果出现了相应的故障问题,其带来的影响范围也会以故障中心为起点沿线路进行扩散。位于不同区域的乘客所受到的影响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相应的计算模型,明确目前客流量的拥堵情况,根据影响等级合理划分接驳区域,在不同区域匹配相应数量的公交接驳班次,这样也能够加快滞留乘客的疏散速度,避免衍生问题的出现,从而维持地铁运营环境的安全性[6]。
  4  结语
  综上所述,适当增加接驳班次,可以缓解故障问题出现后所带来的客流压力,合理划分接驳区域,能够提升接驳方案的应用效果,优化乘客引导方式,可以减少人员拥堵的情况。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来优化应急公交接驳系统,对于提升地铁运营环境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參考文献
  [1] 郑登科,刘桂海,邹胜蛟.轨道交通应急公交接驳疏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Z].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2020:916-924.
  [2] 兴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公交接驳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3] 巨玉祥.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中断事件时公交应急联动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0.
  [4] 李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断下客运组织方案研究[J].科技风,2019(11):182.
  [5] 陶涛,林增逸,陈荣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公交接驳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7(11):35-37.
  [6] 郑玉靖,古玮,暨育雄,等.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应急公交接驳调度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19(2):94-101.
其他文献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6745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中医药文化新时代的传承者和后继人才。为了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发现人们对中医药非遗的认知存在渠道少、关注度低等问题,显示出当前中医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必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2187  摘 要:基坑监测技术是随着深基坑工程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变化进行监测已成为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风险大、安全性要求高的深大基坑采用传统的监测模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自动化监测技术具有实时监测、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4659  摘 要:本文对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了该方法在华蓥山隧道勘察中的适用性,对隧道勘察物探方法的选择是有所帮助的。根据其适用性,对铁路隧道的不良地质体勘察有着良好的探测效果,对隧道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频大地电磁法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3423  摘 要:重组竹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前期研究表明该类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本文针对重组竹的抗拉强度进行研究,采用标准拉伸力学试验确定重组竹的抗拉强度,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竹的抗拉强度试验结果呈现明显的分散性,同时正态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均能对其进行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4500  摘 要:在进行现代消防作战的时候,消防装备的应用将会对灭火救援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合理发挥移动消防装备的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消防灭火的战斗力。基于此,本文对灭火救援工作中移动消防装备的应用展开研究,从其基本概念出发,对移动消防装备在灭火救援工作中的优势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装备研发、重视效能管理以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7777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大城市“通病”。长宁区作为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备受停车难问题长期困扰。在“十四五”发展新环境下,该文通过总结区域停车管理现状,聚焦停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从规划引导、政策调控、审批改革、技术引领等多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相关对策建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3390  摘 要: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程度,针对每一项施工工序环节,都要对其质量做好管理控制工作。作为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要立足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施工设计与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工做好准备。另外,施工过程要始终将工程项目管理放在首位,考虑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强化施工技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3698  摘 要:视频监控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安全监控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对行人异常行为的检测。本文采用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检测模型,采用半监督学习方法,采用包含很少或没有异常事件的图像序列进行训练。具体来说,由卷积自动编码器组成的深层神经网络被用来以一种非监督的方式处理数据帧,捕获数据中的空间结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1-5640-6249  摘 要:内置式高速永磁电机转子在高速运行时,因受到巨大离心力的作用,极易受到损坏。针对该问题借助有限元软件对“一”字型径向充磁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进行了强度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永磁体“一”字型分段内置式转子结构,通过计算不同加强筋数量时转子所受的最大应力,总结出加强筋数量对转子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结果对比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9332  摘 要: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浆砌石护坡施工技术已经日趋完善。但水利工程项目中,因地域不同造成的施工环境差异始终存在,有必要深入探讨针对不同地域环境的浆砌石护坡施工技术应用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浆砌石护坡技术的一般要求,并以三江口水电站引水渠兴建浆砌石护坡工程和乌苏市马场湖水利工程作为案例,论证浆砌石护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