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以一名农村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农村基础教育近年来发展的现状做简要分析。看到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理念、管理制度以及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开展状况进行一一阐述,希望可以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历史悠久的中国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格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现如今,又有很多口号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这个从孔子开始就一直备受关注的词,在现当代的作用提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笔者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十几年,而且一直都在乡镇农村学校,因此,本文将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多年来个人的思考以及所看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分析一下现如今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并略谈笔者个人对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1 学科结构单一,素质教育无从谈起
几年前,素质教育风潮袭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减负”的热潮,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最后只是学生的书包轻了而已,学生的精神负担丝毫没有减少。在城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现象很突出,孩子汇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弄的孩子不堪重负。然而在农村,情况刚好相反,农村学校由于多种原因,只开设必要的语文数学课目,甚至连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劳动技能等科目都不开设,更别说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应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目标在某些偏远农村就成了一句空话,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新课标的推行更是步履维艰,即使采用新教材,但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是新课标的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然而最根本的在于教育投入的多少。俗话说过犹不及,城乡迥然不同的现象,我们不能评价何者为优,何者次之,很明显两个极端的做法都是优劣参半,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综合二者,地方政府应该改变以往把政绩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示范工程和重点学校不能不建设,但也不能大搞特搞,应均衡教育投入,扶持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其的财政投入也是逐年增加,取得非常客观的成就,然而素质教育的推广需要循序渐进,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克服重重困难,将素质教育推广到每个角落;另一方面还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实际情况个别分析认真对待,不能生搬硬套,更不应该作虚假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 教学资源与环境都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从实际出发,近年来国家施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教育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农村的教育更是尤为关注。但是,长时间积攒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在短期内可以改善但不可能完全解决,目前农村的教育资源与环境还存在佷大改善空间。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设备,甚至整个学校只有一两台电脑,还长期封存无人问津。更有甚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校舍年久失修,没有操场,桌椅板凳破烂等问题仍没得到解決,开展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然而对于教学同样必不可少的软件资源即我们通常说的教学环境不仅得不到丝毫改善,而且还处于被忽略的状况下。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有限的政府拨款,学校应该合理分配,在置办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教学环境的改善。众所周知,软件的改进是任重而道远的,难度大且同时不容易取得成效,这就更需要我们一代代教育者的不懈努力。其中最基本的是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其他的措施如可以建立小型的图书馆,储藏一些小学生的有益读物,定期组织学生阅读,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在教室里垂挂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教学环境的改善,这一切都应该得到资金的保障,政府拨款的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筹款,并且合理分配款项的支出,社会各界的捐款更使得这一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一所所高质量的希望小学的建立,使得千百万的学生获得了上学的机会,教育事业将会不断蓬勃发展。
3 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谈到教育理念,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据我看来,一些农村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所谓的有资历的老教师,根本没有我们所说的教育理念。几十年前,教育并不像现在这样被重视,小学教师没有学历要求,没受过专业培训,他们凭借着一份赤诚的心以及对学生父母般的关爱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应该钦佩,然而对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墨守陈规,延续一贯的教师为主体的强势做法,现在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导向的作用,引导大方向的同时允许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改变以往优差生的评价标准,对国家所需的多养化人才的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次,在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严重问题。相比之下,家长的教育观念比以前进步许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这种思想被极端化,以成绩为准绳的评价使得极少部分有希望“成材”的孩子有机会读书,他们的压力过重,而且没有自由的空间;相反,(下转第19页)(上接第16页)一些成绩靠后的学生则被打入万丈深渊,流入社会,学习不良作风,给社会治安带来负担。此外,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大多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对于学校组织的需要家长配合的教学活动家长不能积极参加,使得教学活动取不到很好的效果。更有一些家长目光短浅,认为读书无用,让孩子早早踏入社会,提早挣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城乡多交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鼓励毕业大学生到农村去任教并给予政策倾向性支持,针对农村教师荒的问题,现国家施行的特岗教师制度是个很好的方式。对于家长思想觉悟的提高,除了对其定期开讲座宣传先进教育思想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补贴,减轻家长负担。
4 管理制度不够先进
一些偏远农村信息闭塞,对于学校的管理仍存在公社化时期的作风,距民主管理的目标相去甚远,一些老师针对这种现象敢怒而不敢言。这种现象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腐败之风盛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大量教师外流,给本来就问题严重的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于一身,对上,我们应该建言献策,为民主管理制度的发展完善进行不懈努力;对下,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管理应该力求人性化,改变以往教师刻板的形象。改变此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仍要靠政府,要本着早发现早整治的原则,派专职的教育管理人员到农村优化教育管理制度,使资金流向公开化,应补贴给教师和学生款项一一落实,保证教师的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的生活负担,减少辍学率,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保障,扩大全国人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可以说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到来,使得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却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还应再加上科学的政治方法,方能取得成效,使农村基础教育更上一层楼。在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真心希望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在全國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断向更先进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咏梅.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
[2]崔帆.中国教育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受关注[N].中国教育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历史悠久的中国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格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现如今,又有很多口号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这个从孔子开始就一直备受关注的词,在现当代的作用提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笔者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十几年,而且一直都在乡镇农村学校,因此,本文将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多年来个人的思考以及所看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分析一下现如今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并略谈笔者个人对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1 学科结构单一,素质教育无从谈起
几年前,素质教育风潮袭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减负”的热潮,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最后只是学生的书包轻了而已,学生的精神负担丝毫没有减少。在城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现象很突出,孩子汇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弄的孩子不堪重负。然而在农村,情况刚好相反,农村学校由于多种原因,只开设必要的语文数学课目,甚至连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劳动技能等科目都不开设,更别说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应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目标在某些偏远农村就成了一句空话,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新课标的推行更是步履维艰,即使采用新教材,但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是新课标的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然而最根本的在于教育投入的多少。俗话说过犹不及,城乡迥然不同的现象,我们不能评价何者为优,何者次之,很明显两个极端的做法都是优劣参半,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综合二者,地方政府应该改变以往把政绩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示范工程和重点学校不能不建设,但也不能大搞特搞,应均衡教育投入,扶持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其的财政投入也是逐年增加,取得非常客观的成就,然而素质教育的推广需要循序渐进,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克服重重困难,将素质教育推广到每个角落;另一方面还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实际情况个别分析认真对待,不能生搬硬套,更不应该作虚假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 教学资源与环境都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从实际出发,近年来国家施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对教育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农村的教育更是尤为关注。但是,长时间积攒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在短期内可以改善但不可能完全解决,目前农村的教育资源与环境还存在佷大改善空间。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设备,甚至整个学校只有一两台电脑,还长期封存无人问津。更有甚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校舍年久失修,没有操场,桌椅板凳破烂等问题仍没得到解決,开展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然而对于教学同样必不可少的软件资源即我们通常说的教学环境不仅得不到丝毫改善,而且还处于被忽略的状况下。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有限的政府拨款,学校应该合理分配,在置办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教学环境的改善。众所周知,软件的改进是任重而道远的,难度大且同时不容易取得成效,这就更需要我们一代代教育者的不懈努力。其中最基本的是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其他的措施如可以建立小型的图书馆,储藏一些小学生的有益读物,定期组织学生阅读,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在教室里垂挂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教学环境的改善,这一切都应该得到资金的保障,政府拨款的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筹款,并且合理分配款项的支出,社会各界的捐款更使得这一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一所所高质量的希望小学的建立,使得千百万的学生获得了上学的机会,教育事业将会不断蓬勃发展。
3 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谈到教育理念,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据我看来,一些农村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所谓的有资历的老教师,根本没有我们所说的教育理念。几十年前,教育并不像现在这样被重视,小学教师没有学历要求,没受过专业培训,他们凭借着一份赤诚的心以及对学生父母般的关爱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应该钦佩,然而对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墨守陈规,延续一贯的教师为主体的强势做法,现在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导向的作用,引导大方向的同时允许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改变以往优差生的评价标准,对国家所需的多养化人才的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次,在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存在严重问题。相比之下,家长的教育观念比以前进步许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这种思想被极端化,以成绩为准绳的评价使得极少部分有希望“成材”的孩子有机会读书,他们的压力过重,而且没有自由的空间;相反,(下转第19页)(上接第16页)一些成绩靠后的学生则被打入万丈深渊,流入社会,学习不良作风,给社会治安带来负担。此外,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大多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对于学校组织的需要家长配合的教学活动家长不能积极参加,使得教学活动取不到很好的效果。更有一些家长目光短浅,认为读书无用,让孩子早早踏入社会,提早挣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城乡多交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鼓励毕业大学生到农村去任教并给予政策倾向性支持,针对农村教师荒的问题,现国家施行的特岗教师制度是个很好的方式。对于家长思想觉悟的提高,除了对其定期开讲座宣传先进教育思想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补贴,减轻家长负担。
4 管理制度不够先进
一些偏远农村信息闭塞,对于学校的管理仍存在公社化时期的作风,距民主管理的目标相去甚远,一些老师针对这种现象敢怒而不敢言。这种现象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腐败之风盛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大量教师外流,给本来就问题严重的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于一身,对上,我们应该建言献策,为民主管理制度的发展完善进行不懈努力;对下,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管理应该力求人性化,改变以往教师刻板的形象。改变此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仍要靠政府,要本着早发现早整治的原则,派专职的教育管理人员到农村优化教育管理制度,使资金流向公开化,应补贴给教师和学生款项一一落实,保证教师的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的生活负担,减少辍学率,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保障,扩大全国人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可以说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到来,使得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却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还应再加上科学的政治方法,方能取得成效,使农村基础教育更上一层楼。在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真心希望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在全國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断向更先进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咏梅.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
[2]崔帆.中国教育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受关注[N].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