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作文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很多中学生怕写作文,而作文是评价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如何让学生喜爱写作文、写好作文是摆在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快乐;作文;自我效能感
  一、现状
  时下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他们这样说,或许有一些调侃的意思,却也道出了他们学习的苦衷。所谓写作文,简言之即以我手写我心。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再到逐渐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的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是汉语,为何作文会成为中学生的一大难题呢?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和作文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
  以往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一般从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效果不甚理想。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则另辟蹊径,从对自我效能这一潜在势能的开发入手,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拓出一片新的研究空间。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存在着一种挫败感。主要表现在:
  1.认知方面
  经常怀疑自己的智商不够,写作能力不足,也不是写作的料,从而不再为作文付出,而把精力转向其他方面。
  2.情感方面
  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得不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理解,从而否定自己,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时把他人的帮助也当作讽刺和挖苦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拒绝。
  3.行为方面
  由原来的渴望成功转向逃避失败,常常拿“我不会”“我不能”作为借口,对于写作中的问题不再有兴趣去关注、去解决。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我们的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人格的培养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自我效能感能力的培养
  1.适当降低难度,克服畏难情绪
  作文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学生起点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写作适当降低难度,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文要求符合各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七年级的记叙文,以感性为主,所叙内容、人物,能做到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即可,这样作文难度不大,就可以快快乐乐地作文了。如,以立意高远、构思巧妙、用词精美等去要求,就可能会造成揠苗助长,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有一次我先拟了一个作文题“在那难忘的日子里”。后来一想,这个题目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困难,我便又写了“一个精彩的周末”。这样对学生而言就降低了难度。
  2.以我手写我心,展现真实自我
  本质上,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心灵事件。因此,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现有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而作文命题就要尽量靠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让学生有可能通过他的作文来表达和交流他们的喜怒哀乐。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袒露真实的内心世界,即说真话,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讲求如何把真话说好。所以,作文教学要避免学生说假话、套话、空话,而应给学生创造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说真话,并用优美的语句将其展示出来。
  3.学习模仿例文,感受美文魅力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模仿的例文可以是多样的。同学的作文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学生很好的模仿例文。而实际上,教师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常写下水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模仿对象。
  所以,我常把学生的好作文在全班朗读,并让学生议论、修改,提出不同意见,让学生辨别。还经常从《读者》等杂志上找一些适合学生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心得感悟。
  4.及时批改讲评,夸出更多美文
  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总有成就感。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最关心的不是什么等级,当是先看老师的评语写了些什么。因此作文批改要及时,批改作文时应多鼓励、多表扬,即使批评也委婉地说“如果……就更好了”,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希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写作文,也会写作文。
  有一次,班里有一位很怕写作文而且字数总是不足的学生在写作文《南翔的变化》时,对老街翻新改造过程进行反复的述说,竟写了五百多字,虽然语句重复过多,错字病句现象也存在,但对他而言能写得这么详尽已是一大进步了。为此,我在班上给予大声表扬,后来他竟慢慢喜爱上了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多褒少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文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被肯定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地面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心理现象,认识到解决这种问题的迫切性,要把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我效能感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将生花的妙笔还给可爱的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训练中来,从而使他们真正做到写中乐、乐中写,快乐地写作。
  参考文献:
  郭淑莲,周平湘.中学生作文自我效能感的养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作者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教授在《语用学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一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从语形教学、语义教学进入到语用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正逐渐把“语用”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然而,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充斥着许多繁琐的内容分析,无味的情感体悟,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基于外研社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上册Module 3 My school的一堂复习写作课。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本模块内容,利用There be句型和方位短语最终完成描述自己的学校的写作任务。在此模块中,学生第一次接触There be句型,呈现的课文中多次出现倒装句,这个写作任务对我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我尝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本堂课的写作
摘 要:当前农村初中由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较多,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畏难情绪,自信心缺失。如何改变该现状?教师不但要有关爱之心,更要让他们实践成功,培养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措施如:把握教学调控;巧用评价,激发兴趣;尊重学生;重视过程教学;故事引领,凝聚正能量;注重差异教学。  关键词:调控;成功;自信;正能量;差异教学  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信心来自于实力。”关于
一、要有饱满的教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此事物和此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一个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满含深情,对教学深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愿意以一种孜孜不倦、忘我投入的献身精神去从事教育工作,去钻研教学艺术,去享受教书乐趣,他才可能去追求、打磨、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要有充沛的学习动力  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习作现状并不
摘 要:思考、认识、发现、理解、求知、好学是学生重要的精神需要。教师要想使学生得到这种精神,需经过四个步骤:营造气氛,使学生敢问;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让学生具备质疑的语言艺术;精心组织,让学生善问。  关键词:敢问;善问;课堂教学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后,像迷失方向的大船,在海中看到了航标灯,又像在大漠中饥渴的心田遇到了甘露,更像是难以开启的大锁,送来了一把“金钥匙”。
摘 要: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责任心与爱心。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管理好班级更需要爱心,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升华成爱心。爱心是班主任责任心的源泉,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有了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爱心,孩子们才能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快乐地生活,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合格;班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作用不言而喻。结合教学经验,主要以朗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给予朗读时间,细品本文语言、增强朗读技巧,培养学生语感等方面内容,积极思考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多元优化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优化途径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是围绕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而
1.我国的环境现状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能源消耗过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森林被大面積砍伐,降低了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草地退化、沙化、碱化(三化)的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荒漠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污染
摘 要: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给学生形成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开放题”实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发现的权力、实践探究的空间、感情体验的机会尽量留给学生,真正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单;开放式;创造性思维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前置学习”为指导思想的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