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哲学初探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进入全球化、信息化,传统管理理论及其哲学基础面临变革完善,创新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能新文化环境下,管理科学面临诸多伦理挑战:讨论人与自然的和谐,探寻人机矛盾冲突的解决之道等面对新形势的管理科学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人机关系;管理科学的哲学
  进入新世纪,人类在自然资源竞争中经历了资本资源竞争,知识资源竞争和科学技术资源竞争的历史性飞跃。正如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奇点临近》中预言一样,人类在未来文化环境中,智能机器“能融合传统的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双重优势……技术变革的速度将不再受限于人类智能的增长速度。机器智能在反馈循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将远远超出无机器辅助的人类智能。”[1]在新时代,管理是使国家活性化的一种方法,完全理解管理的重要性,从哲学高度进行阐释,掌握管理科学的最新知识、灵活运用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战胜未来。
  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从有组织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经过不断的积累与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管理思想,为后期管理理念的发展奠定基础。管理学的正式创立,以泰勒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是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发展的产物。由此开始了科学管理时期。黑格尔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衰落,以实证主义哲学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兴起,科学化、专业化兴盛,甚至要否定传统哲学,要哲学科学化。进而催生了管理理论的勃兴,产生各种管理流派,“形成管理理论丛林”。据孔茨1980年考察,梳理出11个主要管理学派:经验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数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理论是社会实践的理论反映,各种管理流派是从不同侧面去解释、指导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假设发展起来的蔚蔚大观的管理理论,又将面临新的形势,承担新的任务。
  二、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管理科学
  知识经济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蕴涵三个重要方面:知识、创新、管理。知识经济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
  知识继土地资本之后,成为一种生产要素,一种经济资源。创新是依托智能新文化环境中计算机和互联网,全球参与共享中进行的,因其突破了单个企业、行业甚至国家的界限,焕发出巨大的活力而成为知识经济的内核。而智能机器愈来愈逼近人类智能,甚至有逐渐超越人类智能的势头,所以管理成为必需。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秩序活着,一切繁荣;没有秩序,势必产生消耗和浪费。管理科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方法;管理理论既要解决现实的经济、社会课题,又必须面对新局面创新发展以图解决新问题。管理科学的哲学研究为上述任务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经过哲学指导的新的管理科学,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经济更有序而蓬勃的发展。
  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内涵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它要回答五个方面问题:
  1.管理主体  由谁管的问题?
  2.管理客体  管什么的问题?
  3.管理目的  为何而管的问题?
  4.管理职能和方法  怎样管的问题?
  5.管理环境或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智能新文化环境,在一切智能化、智能化一切的局面下,充分拥抱大智云移、区块链、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变革完善管理科学理论,以哲学思考对人机冲突进行解构和伦理重构,为“人本主义”在与“机器中心主义”的对抗中不断处于下风,人们感到无奈和恐惧,[3]提供疏解的新思路。面对全球化出现的地域差异、文化冲突、制度藩篱等,都为管理科学的更新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管理科学及其哲学思考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发展空间。
  四、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管理科学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逻辑,哲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将使管理产生革命,如果有伦理学加持,可以为智能新文化环境中“人机”竞相发展提供稳定的平台。
  (一)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主要是指经营者对管理活动思想与价值的开展,管理理论思想形态是根据社会经济所决定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引起,会导致管理理念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罗尼.莱森倡导:发展型管理理念。比较而言,基础性管理理念是由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起来的;理性型管理理念的根本是行政学、行为科学;而发展型管理理念是生物和社会生态学的发展。进而言之,基础性管理追求优秀性;理性型管理追求效率;发展型管理追求组织进化。从结果来说,基础型管理使得经济开始向个性化发展;理性型管理导致企业逐渐组织化;发展型管理結果是个人、企业和社会不断发展。因此发展型理念不再像以往那样体现在财富及个人成果上,而是以科学作为基础,管理中加入非理性因素,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决策的目的是诱导企业与社会的商业关系,促进企业与全球化社会相互依存。决策过程的基本要素是行动、思想和感情。这三个要素不断成长和组合的过程使决策不断优化,而承担这种成长和组合的载体是“学习型组织”。因为“学习型组织”致力于改善思考的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的能力。
  (二)管理对象
  科学管理时代的管理主体是老板(经理)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有形要素的管理。当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资源,知识和其载体(具有知识的员工)这些无形要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逐渐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智能机器的出现,亦即知识的载体不仅仅是有经验的技工和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等人类,机器也能掌握知识,特别是当AI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时候,机器还能生产知识。由此,谁最先掌握这类资源,谁就将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管理科学尤其应该在此处用心和发力。   (三)管理方式
  科学管理的发展从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到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多元。从传统管理向综合集成的管理,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传统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采用的基于资源的决策方法,限制了企业创新视野和思维,损害了企业的市场合成和商业生存能力。统一概念的提倡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运营基础。综合管理是实际管理综合思想和概念的科学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也就是说,集成管理依赖于企业内外软硬资源要素,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条件,以整体优化、利益互补、集约转化为手段,以不同的决策方法和文化兼容性为决定方法,通过连锁相互作用、共同利益实现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
  (四)管理科学受益于科学哲学的发展
  科学哲学发展到后实证主义,促使各门具体学科都与科学哲学密切相关: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直接与相关的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例如,同时性问题,大脑和意识问题。[4]对科学哲学的后证实主义研究又使各种专门科学的方法论争论都具有同一个重要的哲学构成:不但否定任何绝对的确定性,而且强调各种相互对立的科学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哲学研究与各种专门的科学研究之间形成了某种恰当的相互作用关系。
  管理科学研究与相关哲学研究也具有这种关系。其明显的效果就是哲学研究纠正了科学管理理论过于狭窄的专业视角,及其机械论、还原论范式。同時扩展了管理科学的领域与对环境的适应性。
  (五)管理科学受益于文化的融合
  全球化遭遇了文化冲突,也为文化互鉴、吸收、融合带来机遇。信息化为这台融合大戏提供了便利。
  科学管理肇始于西方,当中国等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也势必将其独特的管理思想带入其中。梁漱溟先生提出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指出在征服自然、追求知识方面,源于希腊的西方为强;而和谐自然、修身养性,中国为盛;寄托来世、宗教忘我,印度为宗。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独特的有机论思维,以伦理为中心、知情意一体化的认知模式,道法自然,比类取象,直观外推的方法论,[4]对解构“人机伦理”冲突,寻求人的内心恬静、幸福以及“人智与机智”的和谐竞争,应可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六)管理科学为机器智慧留一席位
  科学哲学家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指出,技术(机器)的特点在于它拒绝温情的道德判断。技术绝不接受在道德和非道德运用之间的区分。相反,它旨在创造一种完全独立的技术道德。[5]
  人类曾长期相信自己是宇宙唯一的智慧拥有者,当发现要分享这一至高荣誉,尤其是与自己的亲手创造物(AI机器)分享时,其不适甚或惊恐,可想而知。当Deepblue , Alphago接连战胜人类最强大脑,当“脑机接口”技术普通应用,人类独掌管理科学还是否现实?是时候为下一位“智者”或“管理主体”安排一个位置了?
  虽然笔者没有答案,但笔者相信:在智能新文化环境下,管理科学当大有可为,对管理科学进行哲学研究当逢其时。
  五、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有密切关系,AI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伦理担忧。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化是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普遍化和恒常化,实现主要取决于知识、技术和信息流,这意味着人类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生存。科学家们认为,以这种现象为基础的世界化带来了人们生存的速度和便利,但也有人认为容易动摇人们的生存。像人际关系的疏远,对存在和机器智慧的恐惧,人生意义模糊,幸福感缺乏。因此主张充分发挥哲学反省和批判的功能,为管理科学指明方向,为人的生存提供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库兹韦尔.奇点临近[M].李庆诚、董振华、田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李毅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哲学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3]徐瑞萍、吴选红、刁生富.从冲突到和谐:智能新文化环境中人机关系的伦理重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43(04):16-26.
  [4]刘大椿.科学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M].李小兵、谢京、张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教育正在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为了有效应对我国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的实践诉求,本研究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聚焦研究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旨在通过评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了解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推进情况,归纳成效与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推进策略。
  首先,整理国内外研究成果,找出理论依据与研究工具。本研究梳理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依次为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经典教学模式,基于学生中心心理学原则的现代教学模式
摘要: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提升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质量对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扩展党员干部的政治视域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必须把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提升培训质量,积极开发新型教学方式,满足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本文以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为例,对如
期刊
摘要:书法和绘画都是属于线条艺术,两者具有共性的美学元素,我国书法和绘画之间相互渗透书法在创作的过程中参考着绘画的审美标准,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结合书法的内容,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将主要论述书法美学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具体表现,针对有关内容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书法美学元素;美术绘画;具体体现  对于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的解决传统绘画中所存在的本质问题。在审美价值方面,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在世界整体处于前列地位,但国内相关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却成为一块短板,这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息息相关。中国高等教育亟需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优势,改革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适应人工智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原有的劳动力结构
期刊
摘要:我们对智能交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设施保护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根据实际生活中,发现的缺陷,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目的是保证智能交电站安全平稳的运行,保护人民用电安全。  关键词:智能交电站;变电;运维安全;设备维护  智能交电站比过去的变电站更加科学,但是运行的成本比较高昂,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保护变电站的设施,就会导致智能变电站的运行障碍,甚至在长期不能解决障碍的情况下,会损坏变
期刊
高校招生考试科目成绩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考试科目改革作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影响着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因此对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富有意义。香港作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与内地拥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上与内地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对内地和香港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进行比较研究,能够为当前内地完善新高考科目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基于此,本研究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博弈论、学习迁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从科目设置形式、科目要
摘要:本文根据经济类大学生的概念界定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五方面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确定出建立经济类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体指标。  关键词:经济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  1.经济类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背景及概念界定  1.1经济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背景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新型的网络会计系统也不断的被使用和普及,传统的人工会计系统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为会计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紧跟要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变更趋势。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会计和财务工作,可以让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保障后续会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背景,对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和
期刊
高职贫困生的特殊处境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关注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高职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广受重视决定了资助工作的开展应当强调其实际发展育人作用,然而,当前高职贫困生资助的单一救济倾向限制了资助的发展功能。资助如何发挥发展作用,更好地促进贫困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中梳理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搭建起由资助资本投入-资助策略使用-资助效果反馈构成的资助育人分析框架;从新型扶贫理念、国外资助实践和资助政策自
摘要: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效能是确保院校常规工作能够稳定开展,提升院校教学效益与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内普遍存在的行政效能提升需求的基础问题,从现状入手,提出相关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提升  一、前言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学校行政管理的开展是确保院校发挥出教育效用,培养人才作用的基本保障。行政管理涵盖着学校日常运转中的各项基本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