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酷不酷其实无所谓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大一刚刚结束。
  准确地说,我的大一是稀里糊涂地开始,清醒笃定地结束。
  2016年我高考失利。大一刚入学时,我依然沉浸在“我本应该更好”的孤傲中,对新环境的一切都抱有一种狂妄自大而幼稚的不屑。各大社团组织招贤纳新,新生们兴致勃勃地奔忙于各种社团面试,我颇为不屑,仅仅为一个社团面试花费精力,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同学们在选课时煞费苦心,对自己将要修的课程精挑细选,我颇为不屑,按照自己的“直觉”以及根据师兄师姐口中的“好过”与否来不负责任地选择课程;授课的老师在讲台上挥洒才情、汪洋恣肆,在课下布置恰如其分的作业,我颇为不屑,课上拿起手机就刷,课下忙完社团的任务就优哉游哉地看剧、聊天,作业铁定拖到过了截止日期才提交也是家常便饭……
  浑浑噩噩中,期末考试到了。老师告诉了考试范围以及考试重点,我这才拿起久经搁置的书本打开一看:天!这学期学了这么多内容!课上老师没讲啊!也就到了那时,我才幡然醒悟:大学的课堂只会告诉我课程的框架,课程的内容都需要我自己主动去研究,而作业是给我指明研究方向的重要材料;大学的社团远远不能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把精力花在社团事务中换来的所谓“自我提升”,比起钻研学业后专业素养的提升太过华而不实;课程表仅告诉我修完哪些课程可以获得多少学分,没有告诉我课程表之外的空白需要自己认真规划并且自主填满,它们可以是运动健身、泡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学习计算机、学第二外语、培养一門乐器爱好、听学校开展的各种讲座、参加服务社会的青年志愿活动等等,也可以是玩手游、逛淘宝、刷微信微博、聊天、窝在宿舍睡觉、一次不落地参加各种饭局等等,要选哪些全在于我自己。
  大学就是这么自由,过去三点一线、老师管家长理的生活在我进入大学那一刻就已猝然决断。
  我曾经认为在大学不参加一个半个社团简直糟糕透顶,只有在一些逼格够高的社团里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当上能叱咤风云的社团干部才算是无愧于大学生涯。
  在我为竞选社团干部失败而自怨自艾,痛恨地捶自己的胸口时,我遇到了一句让我醍醐灌顶的话:大学生的焦虑在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在那时,我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了很久:我参选社团干部究竟是为了得到什么?后来,我的答案是:那会让我感觉自己很酷。酷,竟是我想要成为一名社团干部的首要理由。
  除了让自己感觉很酷,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还有什么更值得我追寻的意义吗?只有在能肯定地说出这个答案之后,我才能作出并非头脑发热和虚幻的虚荣心导致的决定。后来我再自问:是只有参加这一活动才能得到所期望的,还是还有别的途径可以同样获得甚至能获得更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呢?只有静下心来,把追求不切实际东西的念想过滤掉,留下一颗能够进行冷静、理智的思考的大脑,然后深思熟虑,最后做出的决定才会是合理的。
  不仅是在面对社团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和理智,在大学里任何时候、面对任何选择、作出任何决定时都需要我们的冷静和理智。
  大学酷不酷其实无所谓,大学值不值才是关键所在。
  进入大学,我们面临的是不同于以往的一个全新的环境,五光十色,喧嚣热闹。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可以毫无束缚地大展拳脚,或许,这4年的时光也是我们漫长的人生中极其宝贵的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光,而大一过得怎么样,在经历大一后收获了什么样的经验和体会,对未来3年的大学时光乃至以后更长远的人生具有决定性的奠基作用。我固然可以选择所谓的酷酷的大学生活,如果我要的就只是酷酷的自我满足感的话。但我在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这样一种东西之后,我立刻去着手改变,改变我的目标,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前一切对于我得到我所真正想要的东西毫无助力的种种。
  大一结束后,我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明确了自己1年后,3年后,5年后,甚至10年后想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开始脚踏实地地为了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如果我继续像当初一样,为了那种名为“酷”的虚荣感或者别的无关紧要的理由而非笃定的目标而前进的话,恐怕我现在依然在先前每天浑浑噩噩的老路上游荡,接下来3年的大学生活则恐怕是可悲的沉沦。
其他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博物馆(China Forensic Science Museum,CFSM),是我國第一家集法庭科学(含法医学与物证技术)文献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
“下出租車的时候,司机师傅加了我的微信,问能否发商业计划书给他,他想投资。”沈佳丽笑着说。  她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学大三学生,  正在创业,公司主营业务是机器人教育。  久闻浙大是创业热土,一周的采访中,这样的故事听了很多,时时感觉身处创业的潮水中。  同时,我们不禁想知道,  多年走在创业前列的浙大,如今的深流正奔向何方?  浙大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邬小撑的一席话给了我们启示, 
这三个理念提出意義重大:从生态、国内、国际三个维度,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谋求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力量和共识,合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沟通了中国和世界,牢牢把握住了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共同体是人们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共同诉求的产物,习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共同体”的概念
一九九〇年,当时还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的高晓松到厦门﹁体验生活﹂,住在厦大学生宿舍楼的楼梯口,  混迹于校园的﹁校中村﹂东边社(现已拆除)。在厦大,高晓松写出了后来广为传唱的《同桌的你》、《冬季校园》,  他把在厦大的经历写入歌中:﹁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又听到晚钟、  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歌中的﹁晚钟﹂就来源于厦大的报时大铁钟。  钟声唤我  每个工作日早上
2017年6月,军舰出访瓦努阿图共和国。  南半球还是冬天。  照例,我们应该早上10点整驶入码头,在这之前,我们会在附近码头稍候。  8点刚过,远远地,隐隐约约听到了国歌。走出船舱,扑面的寒风吹得我缩了下身子,朦胧中,看到了一片红色。  9点半,军舰慢慢驶近了,按照礼节,我们所有舰员穿好军装,带好白手套,站在了舰舷靠岸一侧等待接受检阅。军舰停靠是个麻烦事,体积大移动不便,又要防止碰撞,只能一次次
仅游览一次北大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燕园学子,有幸欣赏此间的朝夕流转,春夏秋冬,探寻此间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碑,我发现晨露暮霭的北大截然不同,清晨的北大最具诗情画意。  清晨是最适宜绕未名湖而行的,阳光明媚却又不刺眼,草木的香气沁人心脾。未名湖畔极具诗情画意,是燕园文物景观的精粹之所在。  在未名湖西岸山坡外侧,立有一乾隆诗碑,碑两侧分别刻有乾隆丁未(五十二年即1787年)仲春御笔“土墙”诗和“种松
黄鸣阳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创新”,是贯穿他的大学生活的关键词。  老鹰般的仿生飞行器最漂亮  2015年10月底,浙江安吉以一场掺杂着雨丝的大风迎接了规模盛大的“国际无人机大赛”。黄鸣阳和队友们携带自主研发的仿生无人机,与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所、公司等102支队伍竞技比拼。  无疑,遇上那样的天气,对参加外场比赛的选手们来说“运气不太好”,许多排在前面的参赛队伍
师生关系很微妙,一旦处理不好,容易产生一些“过结”。  规矩是不得长期实习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严格、残酷的时间管理十分反感。一位央视主持人说过一个“B氏理论”:“ 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但实际要达到这种工作状态是很困难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进入实验室或课题组,还得有一些规章制度。比如,我实验
宿舍里的妹子都乖称我“敏妈妈”,原因是我比她们大了两三岁,又经历过很多,总唠叨着她们要添衣加被,总说要记得多喝水,总在不经意的瞬间,给了她们像妈妈一样的踏实与温暖。  有一日,婕子收拾东西时,不小心磕到了床角,眼角处受伤流血,急得丹一跑到楼道里叫“敏妈妈,婕子流血了。”我一听,这还了得,吓得赶忙放下手中正在搓洗的衣物,冲了手就往宿舍跑,“婕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婕子吓得脸色惨白,捂着眼睛告诉我:
2016年6月12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举行“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6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我们选择其中关于2016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变化及创业分析的内容,作为重点关注进行介绍。  就业率稳定,就业重心有变  就业率总体稳定,创业与深造比例继续上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