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棉纺织行业经济在2009年企稳回升势头显露。接下来的一年,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好转,行业发展有望保持平稳回升。
行业呈现企稳回升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我国棉纺产业遭受巨大冲击。进入2009年,中央政府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等手段,拉动国内经济走出了低谷。这些举措也影响到棉纺织产业。从2009年6月份开始,棉纺织产业投资和纱布产量开始出现回升,进入8月后,利润也由下降转为增长。棉纺行业全年保持了企稳回升的态势。
行业景气回升主要表现在产量和投资两个方面。2009年1~10月,纱产量为1942万吨,同比增长11%,预计全年将达到2300万吨;棉纺行业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581.8亿元,同比增长7.71%。然而,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1~10月,棉纺织品、棉服装出口下降14.7%,其中棉纺织品出口下降17.8%,棉服装出口下降13.38%,均高于全行业水平11.2%。
在出口负拉动的情况下,棉纱产量的增长反衬出内需的增长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009年1~8月,中国棉纺织工业销售产值为6184.7亿元,占全行业的26.78%,其中内销产值占比达到91.68%,同比增加了2.31个百分点。2009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服装类增长25.8%,内需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棉纺行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棉纺织行业利润率降幅逐渐收窄,8月开始出现了增长。1~8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人为6143亿元,同比增长了7.99%,利润总额为223亿元,同比增长4.32%,利润率为3.62%。
在棉纺织行业整体运行企稳向好的情况下,行业大多数企业还是很困难。据统计,棉纺全行业1/3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的96.7%,其余2/3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2%,处于基本无利润状况,经营较为困难。棉纺全行业从业人员人数从2008年5月开始进入逐步减少的态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截止到2009年8月,从业人员平均数累计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8.39万人。
发展仍存诸多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棉纺织产业遇到的突出问题:市场需求减少、落后技术装备仍占相当比重、棉花价格不稳定、融资困难。
2001年以来,棉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产能迅速膨胀。金融危机开始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引起国内棉纺织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凸现,内销竞争加剧,棉纺织企业效益迅速下滑。
由于近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众多,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有率不高,棉纺企业改造任务重。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生产管理等方面仍需提高。目前,“三无一精”技术装备的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落后的技术装备不能适应高端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满足高档针织品及高档机织物用纱、高档服装对坯布的需要,解决落后产能淘汰问题、提高行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升级成为全行业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2009年初棉花价格降至1万元/吨,国家紧急收储272万吨后,年末飞涨逾1.5万元/吨。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棉价大幅波动的原因有二:一是国内棉花减产。9月全国棉花会议上,宣布2009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千万亩,总产量预计在700万吨左右。而与此同时,棉纺行业产销企稳回升,对原料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市场预期的变化更加放大了供需矛盾,棉花价格迅速上涨。二是新疆棉出疆困难。由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地新疆的铁路抢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物资,棉花运输能力较往年减少近2/3,大量的棉花存放在站台上无法外运,部分纺织企业采购棉花后只能通过公路汽车运输,而一般铁路货运价格不到公路货运价格的1/4,直接导致棉花现货市场价格波动。
2008年棉纺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现象出现以后,至今没得到缓解。银行对纺织企业发放贷款时慎之又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
稳定增长可以预期
在国内经济继续向好的普遍预期下,2010年色纺纱/色织布、牛仔纱/牛仔布、高支纱,高支股线/高支纱布、床上用品等将保持2009年的态势,持续回暖。随着紧密纺纱线应用进一步扩大,也会促进棉纺织行业整体的回升。在棉花价格平稳、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下,纱线产量也将保持较平稳增长。鉴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棉纺织品出口将不会出现大幅回升,预计出口对行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有限。但出口市场有逐步回暖的趋向,明年出口下降的幅度有望进一步减缓。
金融危机爆发后,行业进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于技术落后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尤感困难,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将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坚持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思路,变粗放的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减量升级、淘汰落后,提升存量水平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行业共识。进入2010年,企业可能减缓产能增长,将对多渠道开发、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优势企业要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对于推广和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加速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给予鼓励支持,政策的出台将对行业发展产生进一步的推动。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是产业升级的重点。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高技术纤维以及大量功能性、差别化合成纤维的开发应用是创新的主流,各类新纤维、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及紧密纺纱线面料将是高档纯棉产品开发的亮点。
协会助力行业发展
2010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将组织各方力量完成制订“十二五”规划棉纺行业发展的纲要草案。“纲要”将继续坚持以创新为驱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新的增长,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绘制蓝图。
实际上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坚持结构调整与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动产业发展、拓展产业增长点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3月,棉纺行业理事会会议提出了大力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步伐的发展主题,确定了2009年行业发展的方向。5月初,召开了棉纺行业总工程师论坛,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5月底,棉纺织行业浆纱浆料年会在行业内大力推广无PVA上浆等绿色环保浆料的开发应用,推动了行业节能减排。3月和8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纱线博览会,大力推动行业企业展示新品、拓展市场、增加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10月,召开了全国牛仔布行业年会。11月,召开了首届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在技术装备方面,召开了“金轮”杯纺纱树立技术研讨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举办了“全国纺纱知识大赛”;在国际交流方面,主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针对棉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连续向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呼声。10月到11月间,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向棉纺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了棉花调控措施的出台,包括加大每日棉花抛储数量、公布配额数量、集中解决大企业棉花运输等政策,为用棉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做出了贡献。
2010年棉纺织行业协会将继续举办牛仔布年会、色织布年会、棉纺织器材会议、浆纱浆料年会,棉纺业市场论坛以及纺纱、织造、统计会议等系列活动,积极团结行业企业,为企业服务,反映企业诉求,为政府服务,做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最终促进行业的发展。
行业呈现企稳回升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我国棉纺产业遭受巨大冲击。进入2009年,中央政府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等手段,拉动国内经济走出了低谷。这些举措也影响到棉纺织产业。从2009年6月份开始,棉纺织产业投资和纱布产量开始出现回升,进入8月后,利润也由下降转为增长。棉纺行业全年保持了企稳回升的态势。
行业景气回升主要表现在产量和投资两个方面。2009年1~10月,纱产量为1942万吨,同比增长11%,预计全年将达到2300万吨;棉纺行业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581.8亿元,同比增长7.71%。然而,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1~10月,棉纺织品、棉服装出口下降14.7%,其中棉纺织品出口下降17.8%,棉服装出口下降13.38%,均高于全行业水平11.2%。
在出口负拉动的情况下,棉纱产量的增长反衬出内需的增长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009年1~8月,中国棉纺织工业销售产值为6184.7亿元,占全行业的26.78%,其中内销产值占比达到91.68%,同比增加了2.31个百分点。2009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服装类增长25.8%,内需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棉纺行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棉纺织行业利润率降幅逐渐收窄,8月开始出现了增长。1~8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人为6143亿元,同比增长了7.99%,利润总额为223亿元,同比增长4.32%,利润率为3.62%。
在棉纺织行业整体运行企稳向好的情况下,行业大多数企业还是很困难。据统计,棉纺全行业1/3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的96.7%,其余2/3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2%,处于基本无利润状况,经营较为困难。棉纺全行业从业人员人数从2008年5月开始进入逐步减少的态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截止到2009年8月,从业人员平均数累计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8.39万人。
发展仍存诸多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棉纺织产业遇到的突出问题:市场需求减少、落后技术装备仍占相当比重、棉花价格不稳定、融资困难。
2001年以来,棉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产能迅速膨胀。金融危机开始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引起国内棉纺织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凸现,内销竞争加剧,棉纺织企业效益迅速下滑。
由于近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众多,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有率不高,棉纺企业改造任务重。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生产管理等方面仍需提高。目前,“三无一精”技术装备的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落后的技术装备不能适应高端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满足高档针织品及高档机织物用纱、高档服装对坯布的需要,解决落后产能淘汰问题、提高行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升级成为全行业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2009年初棉花价格降至1万元/吨,国家紧急收储272万吨后,年末飞涨逾1.5万元/吨。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棉价大幅波动的原因有二:一是国内棉花减产。9月全国棉花会议上,宣布2009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千万亩,总产量预计在700万吨左右。而与此同时,棉纺行业产销企稳回升,对原料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市场预期的变化更加放大了供需矛盾,棉花价格迅速上涨。二是新疆棉出疆困难。由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地新疆的铁路抢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物资,棉花运输能力较往年减少近2/3,大量的棉花存放在站台上无法外运,部分纺织企业采购棉花后只能通过公路汽车运输,而一般铁路货运价格不到公路货运价格的1/4,直接导致棉花现货市场价格波动。
2008年棉纺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现象出现以后,至今没得到缓解。银行对纺织企业发放贷款时慎之又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
稳定增长可以预期
在国内经济继续向好的普遍预期下,2010年色纺纱/色织布、牛仔纱/牛仔布、高支纱,高支股线/高支纱布、床上用品等将保持2009年的态势,持续回暖。随着紧密纺纱线应用进一步扩大,也会促进棉纺织行业整体的回升。在棉花价格平稳、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下,纱线产量也将保持较平稳增长。鉴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棉纺织品出口将不会出现大幅回升,预计出口对行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有限。但出口市场有逐步回暖的趋向,明年出口下降的幅度有望进一步减缓。
金融危机爆发后,行业进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于技术落后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尤感困难,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将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坚持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思路,变粗放的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减量升级、淘汰落后,提升存量水平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行业共识。进入2010年,企业可能减缓产能增长,将对多渠道开发、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优势企业要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对于推广和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加速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给予鼓励支持,政策的出台将对行业发展产生进一步的推动。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是产业升级的重点。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高技术纤维以及大量功能性、差别化合成纤维的开发应用是创新的主流,各类新纤维、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及紧密纺纱线面料将是高档纯棉产品开发的亮点。
协会助力行业发展
2010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将组织各方力量完成制订“十二五”规划棉纺行业发展的纲要草案。“纲要”将继续坚持以创新为驱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新的增长,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绘制蓝图。
实际上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坚持结构调整与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动产业发展、拓展产业增长点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3月,棉纺行业理事会会议提出了大力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步伐的发展主题,确定了2009年行业发展的方向。5月初,召开了棉纺行业总工程师论坛,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5月底,棉纺织行业浆纱浆料年会在行业内大力推广无PVA上浆等绿色环保浆料的开发应用,推动了行业节能减排。3月和8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纱线博览会,大力推动行业企业展示新品、拓展市场、增加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10月,召开了全国牛仔布行业年会。11月,召开了首届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在技术装备方面,召开了“金轮”杯纺纱树立技术研讨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举办了“全国纺纱知识大赛”;在国际交流方面,主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针对棉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连续向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呼声。10月到11月间,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向棉纺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了棉花调控措施的出台,包括加大每日棉花抛储数量、公布配额数量、集中解决大企业棉花运输等政策,为用棉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做出了贡献。
2010年棉纺织行业协会将继续举办牛仔布年会、色织布年会、棉纺织器材会议、浆纱浆料年会,棉纺业市场论坛以及纺纱、织造、统计会议等系列活动,积极团结行业企业,为企业服务,反映企业诉求,为政府服务,做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最终促进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