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引领,融名家作品,写水墨童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墨画作为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门艺术门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以传统文化引领,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名家作品,以名家作品导学、促学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呈现笔墨童真。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 教学方法 笔墨童真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50-02
  教育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四个做法中,就提出拓展校园文化,其指出“在校园文化里面,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水墨画进校园,以课程为载体,以儿童为对象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指向的问题。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通俗来说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基于惠州文化名城兼容传统和现代气质的都市,亲近本土、亲近生活、亲近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不脱离儿童生活经验,做到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并存。在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以水墨语言表现儿童的情趣;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突破,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小学水墨画教学。
  笔墨情趣是水墨画的核心。在教学中从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入手,以水墨画审美教育与主线,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美术素养,使儿童水墨画呈现出儿童自己应有的面貌和精神世界。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运用名家作品导学、促学的教学方法。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中的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中“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
  一、赏名家作品,感受水墨神韵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吸引是儿童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感到快乐,有趣,才能体会出水墨韵味的真谛。以名家作品导学,成人与儿童由于在心理发展、知识层度、审美取向的差异不同,名家作品在成人眼中的优美儿童不一定领略的到。基于儿童的立场,作品的选取首先在题材上选取了学生喜爱的虫鱼鸟兽等能吸引儿童的兴趣的素材,其次是技法表现上轻松的、有趣的、或者处理对象特别、画面效果奇特的。儿童生性喜欢新奇的事物。这些作品水墨交融,气韵生动,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大师们的艺术风范,独特的个人的风格、艺术处理、独特表现、意象表达等,在欣赏中扩大了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在水墨画名作前,教师应该发挥情感纽带的作用,将画境和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师生一起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创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眼界才会更开阔,思维才会更活跃。
  二、习名家作品,传移模写,体验笔墨情趣
  1.让想象助力,活化临摹对象
  摆脱僵化临摹,在造型上,尊重学生自己的认识,只要抓住对象的神趣,不求与范画一致,使学生的每张作品都各具个人特色(风貌),体现其本人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观察表现。临摹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水墨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借鉴名家作品,带有故事性的想象选取临摹,在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水墨语言,选取画面中感兴趣的部分,接而按照他的笔墨效果进行模写,自己再进行组合添加成自己的作品。在传移模写中始终贯穿的故事性,对所画对象进行故事想象,选取其中之一兴趣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思维发散,对兴趣点进行联想组合。
  2.水墨游戏,与笔触对话,聆听水墨语言
  笔墨是作为水墨画的灵魂是影响水墨画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离开特定的感受谈笔墨对儿童而言是枯燥的。以水墨游戏的方式,将水墨语言赋予表达功能,毛笔的笔性决定的笔触可以有粗细、形状,浓淡干湿的变化,以笔触游戏向学生展现毛笔笔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及笔触所包含的联想含义。在此处虽然是对水墨语言的模写,但是儿童此阶段对于水墨的控制是不自知的。儿童做不到随心所欲的控制笔墨,由于工具特性使然,画面上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有趣或神奇的水墨效果。相对于成人的成熟、圆滑、老辣的笔墨效果而言儿童的笔墨倒显得有些稚拙、生涩和简单了。同时也是由于这些特性造就了儿童水墨画的率真和趣味,拙至而趣。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水墨语言以及不同的水墨语言的表现力。
  三、借名家作品,迁想妙得,激发创作乐趣
  儿童与动漫形象有天然的亲近感,当学生看到他们日常所熟悉的动漫形象哆啦A梦在画面中出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时新奇,觉得好笑、可爱。其后才会看到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儿童喜欢问为什么,好奇多问是儿童的特点,儿童心中会有“为什么蓝胖子会出现在画面中?”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水墨画的教学需要有传统文化的引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水墨画不要存在空有形式而文化虚无的现象。在作品欣赏中搭建儿童与作者的桥梁,通过将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者希望通过给年轻一代人搭建以哆啦A梦为入口带大家欣赏中国古代宋明清优秀山水作品的美的圣境的意图。
  学以致用,迁想妙得。借鉴优秀的创意,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亲近本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文化历史圣地,感知历史,体验本土人文情怀。发扬儿童真善美的性情。艺术创作中,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造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品质,热爱乡土情怀。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通过融合名家作品的教学方法只是都是基于儿童的立场。在教学中通过趣味吸引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水墨神韵,体验笔情墨趣和借鉴尝试创作。与此同时,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得美术课堂融知识化、生活化、趣味化为一体的课程,淡化学科中心,努力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这门艺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或內心世界,本人也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水墨语言去进行表达,对日常生活的写生中可以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二维或三维的都可以组合在一起。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表达在画面上。这样观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体现了心灵与情感的碰撞,感觉与思维的契合,最为真实的反映了儿童的所看、所思、所想。也是最富有童真的表现。
  以上是笔者在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及反思。每当看到学生们以他们的视角,表现出儿童率真的水墨作品时,我都会为之感动。希望本人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探寻更多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追寻更多的水墨乐趣。
  参考文献:
  [1]周亚君.儿童水墨:寻找“形式美”背后的“文化美”——基于区域文化的儿童水墨画教学[J].
  [2]刘军波.浅谈儿童意趣水墨画教学[J].
  [3]郭辉莹.谈儿童水墨画的笔墨[J].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预设,很少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在预设时,教师设计好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把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的教案设计,很少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提问和回答。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往往是在猜测教师想要什么答案,而不是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退化,创造能力将被泯灭。  在番禺区教育局“十二五”实施“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量,不仅可以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学生多读、多背、多写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汉语学习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依靠一定的课后作业来梳理和巩固知识,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  【关键词】作业 现代感与教育 原则和作用  【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成为学业评价领域的热点课题。基于本土化的韦伯模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分布平衡性一致性四个维度,对 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 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总体上该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良好。其中,知识种类、知识分布平衡性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较高,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相对较低。未来高考命题要更加重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职POP手绘课程《横版构图》为例,探讨基于中职E-Online云平台的混合教学设计与实施。文章从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分析等角度,探究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旨在既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混合教学 E-Online云平台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贯穿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数形结合”教学模式时,是该“从数到形”出发,还是“从形到数”出发呢?本文将从数形结合中“规律探究”的课型出发,对“数”、“形”该从何入手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形结合 教学导入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6
期刊
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给他一个诗人朋友的妻子写信说:“自从你给了他幸福,他就很少歌唱了,诗人是苦恼的夜莺,折磨他吧!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诚然,自古至今,诗人们若荆棘鸟,执着的寻找着荆棘树,最终一头扎在最美丽的一株上,唱出最凄婉动人的歌声。翻开中学生的语文课本,即可印证。穷困潦倒之杜甫,呕心沥血之李贺,葬身汨罗江之屈原,政治失意之王安石,亡夫亡国之李清照……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
期刊
阅读理解在新的中考改革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原来的30分提升到了32分。150分的语文试卷中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文学作品类阅读占到了20分,济南市对于7:2:1的试卷难易程度的区分中,阅读中有2:1的设题,也就是说中等难度与高等难度的题会出现在文学作品类的阅读上。政策一出,考生草木皆兵,对于阅读束手无策,寻找良药,但又发现鱼龙混杂,难以判断。我结合十年的一线阅文教学经验,对能涉及到的阅读题型都进行了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原来的粗犷型逐渐向精细型转变,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需要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区中职学校快速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环节,在中职学校整个教学和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中职教育在我区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我区的职业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德育教育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 问题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在小学音乐課堂现状中,经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体验过程被动学习,体验内容侧重形式。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以下实际解决对策:结合课标理念,丰富体验形式;探索课堂实践,提升体验层次,包括计划性体验、多样化体验;关注学段差异,提高体验质量。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概念、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验活动 自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