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高血糖引起全身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血管损害。通过血糖检测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不少患者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只偏重于空腹血糖的检验,对餐后血糖值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早晨空腹血糖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就不是糖尿病;进行健康查体时只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服用糖尿病药物后,早晨空腹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算达到了治疗目的。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深入研究,学者们逐渐关注餐后高血糖的防治。餐后高血糖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的餐后高血糖和空腹血糖增高的餐后高血糖。前者见于糖耐量减低和轻型糖尿病,后者为糖尿病。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以前,均经过糖耐量减低的阶段。糖耐量减低的转归有三种:发展为糖尿病、维持原状、恢复正常。据资料报道,约30%~40%的糖耐量减低患者将发展为糖尿病。因此,对疑似病例或年龄在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查体时,除应检测空腹血糖外,也应检测餐后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耐量减低的患者,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性并发症的关键。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建议,空腹血糖良好控制的标准为小于6.0毫摩尔/升,至少低于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8.0毫摩尔/升,至少不应高于10.0毫摩尔/升。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但要经常检测空腹血糖,也要同时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使糖尿病得到最佳控制状态。
其他文献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与机体细咆免疫系统有关的一种核酸代谢酶,近来在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免疫功能障碍的发病饥理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但国内尚未
山东临沂市自1988年1月对各乡镇的医务人员及中小学师生有计划地开展麻风知识讲座,到目前已在20个乡镇讲过。为了保证讲课效果,挑选了工作扎实、组织能力强、有事业心又专业
秦、巴山区麻风病人和健康人的发硒含量高低依次为:秦巴山区麻风病人】巴山山区健康人】秦岭山区健康人,差别均非常显著。麻风病人的发硒呈高水平,且L型】T型。麻风病人或健
宁夏是麻风低流行区,1958~1986年累计发现患者86例,治愈57例,死亡和外迁26例,目前只有3例现症患者,全区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宁夏的麻风病人多数来自外省,今后将继续加
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多种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麻风病人服D.D.S导致溶血性贫血也很常见,国内已有D.D.S引起急性溶血致死的病例报告。贵州
于1987年8~9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麻风病院衬和社防点,分麻风家属组和对照组取血。受检者符合以下条件,(1)无内脏疾患;(2)近年内未用抗代谢药物,如四环素、激素等。家属组为麻风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远志、地榆、甘草、茯苓、益母草等中草药水煎液单剂及等倍比例两两复配组合对鸭梨采后链格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远志+甘草、远志+大黄、茯苓+益
为探讨营养因素与麻风发病的关系,我们对1975年以来全市新发现的70例麻风患者的家庭进行了营养状况的回顾性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防痛、祛病、养生、保健法,有多种多样,然而养生无定法,笔者在此帮您选择一种既简便易行又有实效的妙法。
<正> 爪形手是麻风患者上肢最多见的畸残之一,影响劳动且能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作者在1987年研究出一种预防麻风爪形手加重的手套式支架,用于临床效果很好。该手套支架由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