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使命感、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优秀企业精神的塑造。正是由于看到了企业精神的不可忽略的重大价值,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大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塑造创新精神、诚信精神、仁爱精神、敬业精神等优秀企业精神。
关键词:中华民族;企业精神;塑造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138-02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使命感、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非常宝贵的一笔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能够极大地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优秀企业精神的塑造。正是由于看到了企业精神的不可忽略的重大价值,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大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塑造创新精神、仁爱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等优秀企业精神。这些优秀企业精神为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一、创新精神
倡导创新、勇于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周易·杂卦传》明确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思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系辞传》也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革》卦《象》辞中提出了“顺天应人”的思想:“革而当,其毁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的“革故鼎新”、“穷则变”、“革命”等都旨在倡导创新精神。《韩非子·五蠹》中的“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吕氏春秋》中的“世异时移,变法宜矣”,康有为、梁启超的“能变则存,不变则亡”等,更是反映了创新精神一直贯穿着中华民族发展过程的始终。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和前进的。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价值,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没有创新精神,能不能以变应变,已成为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到现在规模,是和企业积极塑造创新精神、勇于创新、走自主创新之路密不可分的。企业在发展之初就不断在广大员工中灌输创新的意识和观念,积极营造人人思创新、勇创新、宽容失败、大胆尝试的创新文化氛围。企业建有设备一流、环境优良的创新实验室,已通过内培外引建设成一支素质优秀、品德高尚的科技创新型团队,已制定了每年从利润中提取了一定的科技发展创新费用的制度,并联系本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工艺、产品、材料、设备、管理、营销、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企业“武南”牌微细活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荣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十余项自主专利,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内在价值和竞争力由此大大增强,企业的利润也由此大大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十足。
二、诚信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中,“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孔子曾强调:“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貘之帮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的学生曾参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孟子也强调:“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孟子·尽心上》)、“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诚”是真诚、诚实、虔诚之意,而“信”则是信用、信誉、守信之意。“诚”为体、侧重于强调内在的道德自律,“信”为用、侧重于强调外在的行为要求。自古以来,“童叟无欺”就一直是那些诚信经营者的座右铭,不讲诚信、搞坑蒙拐骗的经营者则被称为“奸商”,而一旦戴上了“奸商”的帽子,就会遭到消费者和市场的抛弃,即使是同行,也会对之不耻。
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深深明白:企业要创品牌、要立足于市场、要发展,就必须有诚信、讲信誉。企业领导人黄海平、邵建平等人将诚信视为做人、从商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自己做生意必须守诚讲信、以诚待人、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坚决反对通过买假售假、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等不道德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认为这是图一时之利而损害长远利益。他们要求企业员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走老实路”,首先他们自己带头做起。多年来,在内部管理上,他们坚持做不到的不说,说的一定要兑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着力抓好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诚信,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上乘,要求在营销中的承诺必须兑现,要求售后服务必须让每一位顾客满意,将零退单、零投诉、零纠纷作为企业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他们坚持严格按合同办事,有一次,他们和某高校签订了一份产学研合同,合同总经费7万元整,虽然后来该校已主动说6万元就可以了,他们仍然坚持按照合同付了7万元的研究经费,这使合作方深受感动。良好的信誉也给企业带来了应有的回报:目前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体系认证,荣获省级AAA级资信企业。
三、仁爱精神
中国古代贤哲大力倡导仁爱精神。《论语》一书中共有109次提到“仁”(其中一处“仁”作“人”讲,另有三处系重复),“仁”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爱人”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仁”即“爱人”的思想内涵,并且明确赋予“仁”以“泛爱众”的思想品格和准则,并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同上)的政治主张;孟子将“仁”定义为“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无不爱人”(《孟子·尽心上》),强调仁爱的首义是爱自己的亲人,即“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孟子·梁惠王上》),然后将仁爱精神推而广之,要求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荀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他说:“仁,爱也,故亲”(《荀子·大略》),要求统治者“爱民利民”(《荀子·君道》);《礼记·礼运》篇中也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将仁爱精神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以员工为本、关爱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领导人黄海平、邵建平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员工,必须真心真心诚意地为一线工人谋福利,实心实意地为一线工人办实事,尽心竭力地为一线工人解难事,坚持不懈地为一线工人做好事,切实解决一线工人的后顾之忧,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线工人产生出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良好愿望和动力,才能使一线工人深爱企业,才能建立管理者和一线工人、老板和打工者的和谐关系;要求所以人员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关爱国家、民族、社会、环境、合作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相应义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仁爱是池州市碳酸钙有限公司的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个良好的“升化”企业形象已经在市场上、社会上、国内外客商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企业目前已与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约20省市的橡胶、塑料、涂料、电线电缆等行业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亲密合作关系。
四、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精神,是指珍惜和忠于自己的事业,严于律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地奉献于自己的事业的精神。《尚书·大禹谟》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孔子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勤”(《论语·为政》)、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亥杂诗》)、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等名言,都旨在倡导和赞美敬业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对人们的影响有所增强,企业职工敬业精神淡薄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非常注重塑造职工的敬业精神。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引导企业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义利观”、“敬业即敬人,敬人即敬己”的意识,牢固确立职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观念,并着力完善考评、奖惩制度,在奖金发放、住房改善、福利待遇、职位升迁等方面向真心奉献于企业的员工倾斜。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的领导要求广大员工敬业,首先自己带头敬业。公司领导邵建平为了企业的发展,不顾自己已近“耳顺之年”、家境殷实、正该享受天伦之乐,只身从南京来到池州,硬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厂房,工厂建成后,他自己又以厂为家,克勤克俭。俗话说“上行下效”,在邵建平的带动下,企业广大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效益都堪称一流。
“以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创一流的产品和业绩”是池州升华碳酸钙有限公司的总方针,“科技为先,顾客至上,诚实守信,争创一流”是公司的质量方针。“诚信、创新、合作、效益”是公司的经营理念。面对新的未来和挑战,公司领导决心一如既往地注重优秀企业精神的塑造,切实丰富公司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中华民族;企业精神;塑造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138-02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使命感、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非常宝贵的一笔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能够极大地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优秀企业精神的塑造。正是由于看到了企业精神的不可忽略的重大价值,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大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塑造创新精神、仁爱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等优秀企业精神。这些优秀企业精神为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一、创新精神
倡导创新、勇于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周易·杂卦传》明确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思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系辞传》也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革》卦《象》辞中提出了“顺天应人”的思想:“革而当,其毁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的“革故鼎新”、“穷则变”、“革命”等都旨在倡导创新精神。《韩非子·五蠹》中的“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吕氏春秋》中的“世异时移,变法宜矣”,康有为、梁启超的“能变则存,不变则亡”等,更是反映了创新精神一直贯穿着中华民族发展过程的始终。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和前进的。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价值,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没有创新精神,能不能以变应变,已成为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到现在规模,是和企业积极塑造创新精神、勇于创新、走自主创新之路密不可分的。企业在发展之初就不断在广大员工中灌输创新的意识和观念,积极营造人人思创新、勇创新、宽容失败、大胆尝试的创新文化氛围。企业建有设备一流、环境优良的创新实验室,已通过内培外引建设成一支素质优秀、品德高尚的科技创新型团队,已制定了每年从利润中提取了一定的科技发展创新费用的制度,并联系本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工艺、产品、材料、设备、管理、营销、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企业“武南”牌微细活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荣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十余项自主专利,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内在价值和竞争力由此大大增强,企业的利润也由此大大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十足。
二、诚信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中,“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孔子曾强调:“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貘之帮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的学生曾参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孟子也强调:“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孟子·尽心上》)、“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诚”是真诚、诚实、虔诚之意,而“信”则是信用、信誉、守信之意。“诚”为体、侧重于强调内在的道德自律,“信”为用、侧重于强调外在的行为要求。自古以来,“童叟无欺”就一直是那些诚信经营者的座右铭,不讲诚信、搞坑蒙拐骗的经营者则被称为“奸商”,而一旦戴上了“奸商”的帽子,就会遭到消费者和市场的抛弃,即使是同行,也会对之不耻。
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深深明白:企业要创品牌、要立足于市场、要发展,就必须有诚信、讲信誉。企业领导人黄海平、邵建平等人将诚信视为做人、从商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自己做生意必须守诚讲信、以诚待人、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坚决反对通过买假售假、坑蒙拐骗、敲诈勒索等不道德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认为这是图一时之利而损害长远利益。他们要求企业员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走老实路”,首先他们自己带头做起。多年来,在内部管理上,他们坚持做不到的不说,说的一定要兑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着力抓好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诚信,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上乘,要求在营销中的承诺必须兑现,要求售后服务必须让每一位顾客满意,将零退单、零投诉、零纠纷作为企业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他们坚持严格按合同办事,有一次,他们和某高校签订了一份产学研合同,合同总经费7万元整,虽然后来该校已主动说6万元就可以了,他们仍然坚持按照合同付了7万元的研究经费,这使合作方深受感动。良好的信誉也给企业带来了应有的回报:目前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体系认证,荣获省级AAA级资信企业。
三、仁爱精神
中国古代贤哲大力倡导仁爱精神。《论语》一书中共有109次提到“仁”(其中一处“仁”作“人”讲,另有三处系重复),“仁”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爱人”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仁”即“爱人”的思想内涵,并且明确赋予“仁”以“泛爱众”的思想品格和准则,并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同上)的政治主张;孟子将“仁”定义为“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无不爱人”(《孟子·尽心上》),强调仁爱的首义是爱自己的亲人,即“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孟子·梁惠王上》),然后将仁爱精神推而广之,要求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荀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他说:“仁,爱也,故亲”(《荀子·大略》),要求统治者“爱民利民”(《荀子·君道》);《礼记·礼运》篇中也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将仁爱精神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以员工为本、关爱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领导人黄海平、邵建平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员工,必须真心真心诚意地为一线工人谋福利,实心实意地为一线工人办实事,尽心竭力地为一线工人解难事,坚持不懈地为一线工人做好事,切实解决一线工人的后顾之忧,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线工人产生出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良好愿望和动力,才能使一线工人深爱企业,才能建立管理者和一线工人、老板和打工者的和谐关系;要求所以人员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关爱国家、民族、社会、环境、合作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相应义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仁爱是池州市碳酸钙有限公司的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个良好的“升化”企业形象已经在市场上、社会上、国内外客商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企业目前已与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约20省市的橡胶、塑料、涂料、电线电缆等行业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亲密合作关系。
四、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精神,是指珍惜和忠于自己的事业,严于律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地奉献于自己的事业的精神。《尚书·大禹谟》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孔子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勤”(《论语·为政》)、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亥杂诗》)、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等名言,都旨在倡导和赞美敬业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对人们的影响有所增强,企业职工敬业精神淡薄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非常注重塑造职工的敬业精神。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引导企业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义利观”、“敬业即敬人,敬人即敬己”的意识,牢固确立职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观念,并着力完善考评、奖惩制度,在奖金发放、住房改善、福利待遇、职位升迁等方面向真心奉献于企业的员工倾斜。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的领导要求广大员工敬业,首先自己带头敬业。公司领导邵建平为了企业的发展,不顾自己已近“耳顺之年”、家境殷实、正该享受天伦之乐,只身从南京来到池州,硬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厂房,工厂建成后,他自己又以厂为家,克勤克俭。俗话说“上行下效”,在邵建平的带动下,企业广大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效益都堪称一流。
“以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创一流的产品和业绩”是池州升华碳酸钙有限公司的总方针,“科技为先,顾客至上,诚实守信,争创一流”是公司的质量方针。“诚信、创新、合作、效益”是公司的经营理念。面对新的未来和挑战,公司领导决心一如既往地注重优秀企业精神的塑造,切实丰富公司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