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区公交服务调查与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交服务调查是研究居民出行与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对邵阳市区公交服务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是邵阳市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同时,更新运输车辆、优化运行线路、完善站点布局、加强服务管理是吸引更多出行者选择公交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公交服务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156-02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出行最有效的方式,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首选工具。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相对于私人交通工具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节约能源和污染较少等优势,并且能保障公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享有交通出行和道路设施使用的权利。同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城市运行效率、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邵阳市公交公司自1960年成立以来,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巨大方便,自身也得到发展。至2003年初,公交线路有17条,运营线路总长175公里。但由于运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2003年10月,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邵阳市公交公司实施整体出让,被中国扬子集团滁州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收购,邵阳公交从此走上了民营化的道路。在改制之初,邵阳市区公交以新车、新机制而颇受市民欢迎。但时至今天,邵阳市区公交在服务质量、车辆状况、线路调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影响公司运营状况。为探究邵阳市区公交服务状况与市民需求,着眼于改善公交运行质量,方便市民出行,改善城市形象,课题组对市区进行一次随机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调查问卷及调查
  根据客观性、必要性、简洁性、逻辑性、非导向性和群体性等原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标题、前言、正文。标题为《邵阳市区公交服务问卷调查》;前言主要介绍公交调查的目的、调查任务、填写要求等;正文部分内容主要有调查对象信息(即性别、年龄、职业),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客观性问题(如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候时间、单程时间)和主观性问题(即公交等候时间、公交车或服务存在的问题、要不要换车及能接受的最高票价、最希望改进的地方等)。
  本次问卷调查时间在2010年3月上旬,由课题组组织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的50名学生组成调查队,调查成员分别到市区的各大汽车站、各公交站场、学校、金融网点等,采用随机拦截,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 150份,回收1 130份,其中有效问卷975份,回收有效率为84.7%。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有效调查问卷中,所调查的对象:性别分布,男性为401人,占43.54%,女性为520人,占56.16%;年龄分布,以中青年(18~45岁)为主,超过75%,老年人(>60岁),56人,仅占5.74%,职业分布,学生超过半数,服务业人员98人,占10.16%,仅次于学生、职员、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军警人员等企事业单位人员,可能说明邵阳市区工业企业欠发达、工业企业员工就业区域近或有相关的上班交通车。
  本次调查对象中学生占多数,因为学生使用公交的频数相对较高。在所调查对象中学生占比为53.47%。除学生外,所调查对象的各职业人群中,从事服务业的人群比重最大,占21.83%;农民、下岗职工等人群的比例占10.03%;职员、公务员占11.36%,而管理人员的公交出行比例较低,仅占5.79%。说明不同职业的人选择公交的比率不同,即职业的不同影响着出行方式的选择。
  三、调查对象的出行特征
  对市民在市区内出行特征的调查主要考虑在出行工具的选择、出行目的、出行时间以及在选择公交工具时的等待时间等方面。
  在出行工具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市区居民出行工具主要由公交车、步行、摩托车、自行车、出租车组成,这几类出行方式占所有方式的92.32%。其中公交车的出行比例最高,达61.47%,步行为13.37%,体力出行(即步行和自行车)的比例为18%,非体力出行(除步行和自行车以外的方式)为82%。若除去调查对象中的学生,市区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以私人交通方式为主,尤其是步行,其出行的比例近两倍于公交车,表明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不是很强,市区居民的出行半径较小。
  在出行目的中,购物的出行比例最高,达32.55%,与其他城市相比,此数值较高,且与本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习惯也不符,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样本过大造成的。若略去购物这一目的,在其他的出行目的中,出行比率最高的是上班上学,占24.5%,看病、返程等临时性出行占18.97%。
  在出行时间上看,“7:00~9:00”的时间段人数最多,为291人,占26.55%;“9:00~12:00”的时间段为267人,占24.36%。白天(07:00~18:00)出行的为919人,占83.85%,其他时间出行的为16.15%。上下班时段(7:00~9:00和17:00~18:00)出行的,为451人,占41.53%。因此,说明城市公交是居民上下班(学)的主要工具。
  在公交时间上,乘坐公交的等候时间为5~10分钟有383人,占43.57%,而大于30分钟的仅占2.28%,说明整体上邵阳市区公交车的发车频率较合适,但是个别线路的发车频率有待提高;在乘坐公交的单程时间上,20分钟以下的超过五成,达56.46%,超过50分钟的仅为2.53%,可见大部分乘客以中短程距离为主,居民的活动半径较小,乘公交的可达度是较高的;在最长能忍受等候公交车时间中,10分钟(含10分钟)内的为618人,占比高达74.01%。
  四、公交服务问题调查
  关于公交车存在问题的调查中,认为“车内太拥挤”的占所填选项的15.57%,占调查人数的58.62%,这说明市区公交车的超载现象较严重,公交车的数量还有待增加。
  对车内硬件环境调查中,选择“座椅少而烂”、“汽车噪声大”、“雨天漏雨严重”、“需要安装遮阳布”的分别占所填选项数的15.14%、12.83%、3.60%和4.61%,分别占所调查人数的56.62%、48.00%、13.74%、17.23%,合起来分别占所填写项的36.24%和被调查人数的35.59%;对“广告粘贴不规范”和“车内卫生较差”调查,占所填选项数的22.90%,占被调查人数的85.64%,这说明作为流动城市名片的公交车广告和事关乘客身体健康的公交卫生不能小视,同时加强公交车的运营管理十分必要;认为需“增加报站提醒”和“引进IC卡”的,分布占所填选项数量的10.20%和5.15%,从其他城市的经验(几乎所有发展较好的城市公交都有这两项服务)和顾客的需求来看,增加这两项服务很有必要,可以吸引更多的民众选择公交出行;在对目前车况上,806人选择“要换”新车,占所填有效选项的96.86%;对于能接受的最高票价,68.99%的人选择“1.5元”,27.27%的人选择“2元”,两者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26%,认为不要换的占3.14%。
  对公交车软环境的调查中,认为公交车上“扒手多”的占所填有效选项的9.93%,占被调查人数的37.13%,说明有近四成的人或其亲人朋友等有被扒的经历,公交车的治安环境有待加强;关于公交发车班次有关的“误点率较高”、“发车间隔过长”、“晚间运营车辆较少”分别占所填有效选项的8.93%,8.62%和11.99%,占被调查人数的30.15%、29.13%和40.51%,说明在线路的调度上需要改进,提高准点率,增加班次,同时延长服务时间,使晚间的班次能够满足民众晚间出行需求;在有关线路的“新开发地段没有线路”、“郊区线路较少”、“线路安排不合理”、“换乘汽车较麻烦”共占所填有效选项的22.80%,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7.03%,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面积扩大,新开发地段和郊区的居民出行需求增加,公交线路应及时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作出调整,线路的设置应尽量使乘客不换乘或少换乘,以便使大多数的乘客直接到达目的地;关于司乘人员的对“老年人受歧视”和“服务态度差”的有效选项为6.56%、12.20%,占被调查人数的15.90%、41.23%,由于老年人的样本较小,而所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达到一成五,说明此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公交的公益性和服务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对于公交企业最佳运营模式选择,认为“整体国有化”的最多,将近五成,而“整体民营化”和“民营为主、国有为辅”的相差不大,分别为21.71%和23.05%,说明市民看好公交国有化的状况。
  未达需求及希望改进之处,主要是集中在新开发的地段和主要交通枢纽站之间要求增开线路与增设站点,并要求相关政府部门与管理机构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规范公交秩序(不甩客,不涨价);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准点率、服务态度、关爱老人等);加强路网、增加车次、站点建设;规范交通秩序(尤其是摩的非法营运问题)和提高市民交通意识;打击扒手,加强治安管理等。
  五、结语
  城市公交是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交通工具。邵阳市区公交在为市民出行、城市正常运转以及城市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方便了市民出行,也降低了市民出行的成本。但是,随着邵阳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邵阳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城市化觉悟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公交民营化机制中的一些因素影响,邵阳市公交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公交公司、政府管理部门来解决,也需要全体市民的配合才能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宇良,戚敏.科普调查问卷及其设计技巧的探析[J].科普研究,2010,(1):37-42.
  [2]姜旭剑,等.郑州市区公交车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市场研究,2007,(10):32-36.
  [3]蔡若松.丹东市居民出行调查初步结果及数据分析[J].丹东纺专学报,2002,(1):51-53.
  [4]仇君,等.南宁市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和现状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3,(6):27-32.
  [5]项目组.邵阳市区公交民营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4):44-45.[责任编辑 陈凤雪]
其他文献
摘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早期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行的民主制度对他后来完整、成熟的民主思想有十分重要影响,可以说邓小平早期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行的民主制度对邓小平理论中的民主思想有直接联系。试以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这一指导性文件来探讨其早期民主思想。  关键词:邓小平;早期;民主思想;右江革命根据地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这些成就让人自豪,令人振奋。今后我们将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把这一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出现新特征:电子结算成为新宠;消费多元化;理性消费占主流;时尚和名牌是永恒的话题与追求。同时出现消费偏颇:储蓄观念淡薄;“财商”水平低下;消费结构欠妥,女生更为突出;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过分追求名牌与时尚,存在攀比心理等。健康消费习惯一旦养成,有利于形成文明校风,更利于大学生今后的事业与人生。  关键词:高校校风;消费新特征;消费偏颇;健康消费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浓缩的都是精华的”这句话是为诗歌量身定做的。诗歌,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以其凝练、深邃、富含哲理性而为人称颂。诗歌带给人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听其音,感其韵,声声入耳;观其形,赏其态,字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都是相通的。诗歌意义的表达是多方面的,似乎逐字逐句地写并不能尽兴,也不能尽意,诗人偏离常态把诗的含义释放在空间之中,让读者在动用思维的同时享受了一场
期刊
摘要:通过对“生本德育”理念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人性和人本质理论及其西方社会建构理论的两个维度的分析,认为“生本德育”理念关照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路径。提出以真心面对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忘我”融入学生;以平等之心面对学生,以公平之行赢得学生;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四个“生本德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数次冬季遭遇大面积极冷天气,给部分图书馆造成一定损失,为了提高图书馆防水、防冻、防患能力,将受灾图书馆用水、防冻设施与《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进行比较,分析了受灾原因、图书馆水、火患关系及自动喷淋系统的利弊。建议图书馆尽可能不使用自动喷淋系统。并开发出一套成本低廉、实用、简便易行的防止水患装置。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防水;防冻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统计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吉林农业大学公外英语教师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年间正式发表的论文、立项的课题、出版的著作、获奖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目的在于总结以往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普通高校及其公外英语教师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外英语教师;科研;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要:中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酒的销售量也逐年攀升,制酒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低维度的思想,在信息损失很少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制酒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提取出影响企业股票竞争力的综合财务指标,并对公司进行排名。  关键词:股票;财务指标;主成分分析;制酒行业;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与国外普遍注重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立法并依法运行情况不同,中国政策性银行立法严重滞后,致使政策性银行因无法可依、监管失当而无序运行,从而降低了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导致政策性银行功能异化和社会责任尽责偏离。在国开行已商业化、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提政策性银行的社会责任与立法建设,保障政策性银行健康运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社会
期刊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战略为主线,深入分析中枢镇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实施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等三位一体为突破口,着力开创中枢镇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130-03    近年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