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2019年起统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其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顺应时代要求,为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 小学诗词教学的现状
小学诗词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①注重诗词的机械背诵和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缺乏阅读理解本应具有的思维训练。②教学形式单一,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等程式难以引领学生发现诗词背后的音乐美、建筑美和形式美。这两个问题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增加畏难情绪,不利于诗词文化传承。
● 微课程教学法的优势
微课程教学法有一个著名的教学模型(如图1),其显著特征是:三大模块、两个阶段、参与式学习。三大模块分别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模块、配套学习资源模块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模块。三大模块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系统、高效的学习链。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微课程教学法根据对学习主体的新认识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设计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开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视频,提升课前自主学习质量。在课堂学习中,微课程教学法倡导检测巩固自主学习成果,微项目学习促进知识内化、综合能力拓展和核心素养发展。在设计策略上,时时关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发现问题、平等讨论,充分激发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将诗词教学课堂打造成一个互动、共融、悦纳、和谐的学习课堂,提供了良好的范式。
● 《暮江吟》的系统设计
下面,笔者以在“苏州工业园区基于易加平台的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专场)活动”中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来进行系统设计。
1.课前学习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曰认知标准。具体精准地提炼达成目标,对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资源开发和课堂活动组织,具有纲举目张的学习指导意义。
笔者在设计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的设计方法,让学生通过一个课时的“翻转”学习,在课堂上创作入门级的七言诗。为此,提炼如下达成目标。
①了解七绝押韵、平仄的基本格式。
②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暮江吟》,并能理解这首诗中的“形、色、动、静、情”。
③能够通过“搜韵网”的平水韵搜索同韵字。
④能夠用叠词和比喻从事七言诗的创作。
(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必须与目标配套,以确保学生完成任务有质量就能达成目标,还要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
任务1:明诗意,品写法。
①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想象诗歌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其意境。
②这首诗的描写有形有色、动静结合,请问:从形态美视角观察,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色彩美视角观察,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况?从动态美视角观察,哪些描述中体现了动态美?从静态美视角观察,诗中哪些描述给人一种静态美的感受?
任务2:读平仄,明格式。
①根据微视频,在教材上给这首诗标平仄符号,圈出韵脚,根据教师教的“平长仄短、气断声连”的读诗法读两遍、背一遍。
②什么是七言绝句?
③七绝除了第三句不押韵、末尾必须是仄声字之外,还有哪几句末尾必须押韵?押的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哪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④这首诗押韵的是哪几个字?用手机在“搜韵网”搜“平水韵”,输入这首诗中押韵的字,查看有哪些同韵字,并任意选择5个可能常用的同韵字写下来。
任务3:善观察,试创作。
选取身边的某一事物,观察它的形、色、动、静,兼顾叠词和比喻,参照《爬山虎》示例创作七言诗(如图2)。
以上3个任务,以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视频为支持,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习得知识,为课堂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做好准备。
(3)给出学习方法建议
在《暮江吟》设计中,笔者给出注释理解法、平仄读诗法、网络检索法等三个学习方法:①注释理解法,借助注释帮助理解诗文。②平仄读诗法,引导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诵读诗文,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读出节奏和韵律,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感,为课堂微项目学习(创作七言诗)创造条件。③网络检索法,介绍使用“搜韵网”上的“平水韵”搜同韵字,助力学生在创作中用韵。
(4)完成“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①为帮助学生发现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并引发对课堂学习的向往,《暮江吟》对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预告:①复习检测。合作游戏对对碰。②填词创作。形色动静兼抒情。③展示评价。交流质疑细赏评。
(5)开发配套学习资源
开发配套学习资源是为了支持学生完成“任务单”中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配套学习资源可以是各类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最常见的是“微课”。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预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2.课堂学习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如果说,课前学习的任务是学习知识,那么,课堂学习的任务则是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暮江吟》一课的课堂学习达成目标为:①通过复习检测,巩固课前自主学习成果。②能根据七绝基本格式创作七言诗。③通过展示评价,提升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与同伴礼貌开展平等对话。
● 小学诗词教学的现状
小学诗词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①注重诗词的机械背诵和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缺乏阅读理解本应具有的思维训练。②教学形式单一,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等程式难以引领学生发现诗词背后的音乐美、建筑美和形式美。这两个问题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增加畏难情绪,不利于诗词文化传承。
● 微课程教学法的优势
微课程教学法有一个著名的教学模型(如图1),其显著特征是:三大模块、两个阶段、参与式学习。三大模块分别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模块、配套学习资源模块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模块。三大模块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系统、高效的学习链。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微课程教学法根据对学习主体的新认识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设计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开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视频,提升课前自主学习质量。在课堂学习中,微课程教学法倡导检测巩固自主学习成果,微项目学习促进知识内化、综合能力拓展和核心素养发展。在设计策略上,时时关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发现问题、平等讨论,充分激发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将诗词教学课堂打造成一个互动、共融、悦纳、和谐的学习课堂,提供了良好的范式。
● 《暮江吟》的系统设计
下面,笔者以在“苏州工业园区基于易加平台的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专场)活动”中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来进行系统设计。
1.课前学习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曰认知标准。具体精准地提炼达成目标,对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资源开发和课堂活动组织,具有纲举目张的学习指导意义。
笔者在设计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的设计方法,让学生通过一个课时的“翻转”学习,在课堂上创作入门级的七言诗。为此,提炼如下达成目标。
①了解七绝押韵、平仄的基本格式。
②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暮江吟》,并能理解这首诗中的“形、色、动、静、情”。
③能够通过“搜韵网”的平水韵搜索同韵字。
④能夠用叠词和比喻从事七言诗的创作。
(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必须与目标配套,以确保学生完成任务有质量就能达成目标,还要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
任务1:明诗意,品写法。
①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想象诗歌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其意境。
②这首诗的描写有形有色、动静结合,请问:从形态美视角观察,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色彩美视角观察,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况?从动态美视角观察,哪些描述中体现了动态美?从静态美视角观察,诗中哪些描述给人一种静态美的感受?
任务2:读平仄,明格式。
①根据微视频,在教材上给这首诗标平仄符号,圈出韵脚,根据教师教的“平长仄短、气断声连”的读诗法读两遍、背一遍。
②什么是七言绝句?
③七绝除了第三句不押韵、末尾必须是仄声字之外,还有哪几句末尾必须押韵?押的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哪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④这首诗押韵的是哪几个字?用手机在“搜韵网”搜“平水韵”,输入这首诗中押韵的字,查看有哪些同韵字,并任意选择5个可能常用的同韵字写下来。
任务3:善观察,试创作。
选取身边的某一事物,观察它的形、色、动、静,兼顾叠词和比喻,参照《爬山虎》示例创作七言诗(如图2)。
以上3个任务,以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视频为支持,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习得知识,为课堂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做好准备。
(3)给出学习方法建议
在《暮江吟》设计中,笔者给出注释理解法、平仄读诗法、网络检索法等三个学习方法:①注释理解法,借助注释帮助理解诗文。②平仄读诗法,引导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诵读诗文,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读出节奏和韵律,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感,为课堂微项目学习(创作七言诗)创造条件。③网络检索法,介绍使用“搜韵网”上的“平水韵”搜同韵字,助力学生在创作中用韵。
(4)完成“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①为帮助学生发现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并引发对课堂学习的向往,《暮江吟》对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预告:①复习检测。合作游戏对对碰。②填词创作。形色动静兼抒情。③展示评价。交流质疑细赏评。
(5)开发配套学习资源
开发配套学习资源是为了支持学生完成“任务单”中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配套学习资源可以是各类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最常见的是“微课”。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预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2.课堂学习设计
(1)提炼达成目标
如果说,课前学习的任务是学习知识,那么,课堂学习的任务则是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暮江吟》一课的课堂学习达成目标为:①通过复习检测,巩固课前自主学习成果。②能根据七绝基本格式创作七言诗。③通过展示评价,提升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与同伴礼貌开展平等对话。